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斯大林同志,我马上去前线。”朱可夫被曼施坦因利用中午进攻这出其不意的一手弄得很狼狈,马上大声回答到:“我们这两个月来针对德军的进攻有一系列预案。”
  “很好,命令前线的同志们挡住敌军,寸步不退。”





第一百十5章 高加索(2)
  朱可夫抱着极度愤懑的心情出了会议室,然后马不停蹄地搭乘飞机赶往前线协调作战,目前战争事态的演变对他打击很大:
  一是因为曼施坦因在今天白天突然发起的总攻突破了他的预计,不但让他形成了战略误判,而且让他在会上当场出了很大的丑,特别是他刚说完“快的话下周一、慢的话月底”这句话时来这么一下,那情况要多讽刺就有多讽刺,只感觉冷不防被人狠狠扇了一个耳光,脸上火辣辣的疼。虽然最高统帅部大多数人都欣赏他对战局的判断能力,也认可了他的判断,但曼施坦因这出其不意的行为让他感觉很难堪。
  二是因为外高加索战事的不顺让他十分担心。虽然斯大林同志这次并未迁怒任何人,甚至对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和已殉国的梅佐夫中将的态度都还算得上温和,哪怕听到巴库守军投降消息后的怒火也只持续了一下子,并未有交代内务部深究到底的意图,但朱可夫仍觉得心情很不好受——虽然外高加索战役不是他直接指挥的,再加土耳其的突然进攻大大恶化了局势,但总参谋部负有统御全局的责任,他觉得自己应该提早预料到这些,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为外高加索的局面感到难过,格鲁吉亚是斯大林同志的家乡,年轻时斯大林在格鲁吉亚特别是第比利斯一带参加过过多次革命活动,对该地区具有深厚的感情,虽然斯大林同志看上去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人,对格鲁吉亚的丢失也没有特别想要追究手下责任的意思,但朱可夫仍为格鲁吉亚的沦陷而感到不安。
  最后是为今后的战局感到揪心:红军丢掉了西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丢掉了顿涅茨克盆地中的大型煤矿和巴库的油田,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哪怕在远东或者其他地方进行补充生产也无济于事。虽然这几个月战场局势看上去还比较稳定,但朱可夫很清楚,这是假象与幻觉,实际上红军的持续战斗能力一直在持续下降,特别是在今年夏秋之交的蓝色行动中为应付德军进攻与穿插而迫不得已大量强制征兵后,军队实力已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无论兵员素质、指挥能力、装备水平还是后勤补给全面落后于德军。
  朱可夫特意研究了前线发来的战报,特别从这次近卫重型坦克第11旅的战况他就能看出很多问题来:被红军上下寄予厚望的KV…3坦克并不是虎式坦克的对手,哪怕剔除空袭影响,在面对面装甲战中,KV…3的战场幸存时间只比T…34/76要好一点,与虎式的交换比依然高达5:1甚至6:1,这是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红军总参谋部预计德国现在有1000…1500辆虎式(实际上哪怕把突击虎和出口的虎式全算上,德军总体拥有量也未超过700辆),而红军重型坦克只有400…500辆,其中大部分还是已过时的KV…1和KV…2系列,性能和机械水平很不稳定KV…3居然还算的上是新坦克。
  伏罗希洛夫已指示技术专家们在KV…3基础上研发新坦克,同时还给这个装备取了新编号——IS…1,在坚持开发重型坦克的同时,红军还启动了针对T…34坦克的全面升级计划,但与4号坦克迅速升级到h型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T…34/76换装85mm口径火炮的T…34/85方案迟迟不能落地,实施当中又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让朱可夫焦虑汪峰。现在前线坦克不占优势、飞机不占优势、后勤保障也不占优势,唯一占优势的大概只有部队数量与规模了——可惜德国人打起来根本不认这个道理,照样打得大批红军雪崩般溃退。
  更要命的是,三条接受盟国外援支持的道路来源一口被断绝了2条,目前只有从远东还能顺利输入物资,但日本人会不会掐掉这条路线现在还是未知数,而且就算日本继续执行不干涉的方针,要将物资快速运抵前线,中间的损耗数目与耽搁时间依然高得惊人,而且运抵的物资根本就不够前线需求或后方生产需要。
  是华西列夫斯基却比他冷静与沉稳得多,他的观点是:“我们都判断出曼施坦因要发起进攻,甚至也看到他的进攻路线与我们设想的基本一直,唯一猜错的或许是总攻时间和方式,但除了一开始突然打击造成的困挠外,这种举动并不能改变整体的战局推演和力量对比,可德国人为什么要打这种仗呢?”
  在总参谋部准备的预案里,他们对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路线是有预判的,希望能够将德军引诱到斯大林格勒附近去,利用城市防线拖住德军,然后通过两翼迂回包抄歼灭突入的部队,并最终获得胜利。
  现在曼施坦因正一步步按照这个想法来,华西列夫斯基反而要犯嘀咕,事情真的这么容易么?如果德国人这么容易上当的话,为什么这一年半来红军一直都在溃退呢?哪怕在1…2月份双方彼此都未开展大的战事这样的时期,红军的表现也很笨拙:红军几个方面军曾考虑利用冬季发起过猛攻,结果在德军坚固的防线和机动防御措施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前线报告上来的伤亡、伤病乃至逃亡和投降总人数超过了30万,而他们估计对面的德军伤亡甚至不超过5万,加上更好的运输、医疗和交通条件,德国伤兵将来重返战场的比例将超过60%——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华西列夫斯基的担忧和善意的提醒朱可夫暂时听不进去,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稳固阵脚、逐步后退,然后依托有利地形挡住敌人并对其进行全面反攻的想法……





第一百十6章 高加索(3)
  3月25日,在全线进攻发起的第三天,霍夫曼在施佩尔、凯特尔、勃洛姆堡、蔡茨勒等人陪同下来到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所在地——罗斯托夫。
  这是霍夫曼几个月来第二次莅临东线视察,说起来他待在前线的时间实在有些少,除当初执行昆古尼尔计划时与部队待在一起外,大多数时候都只在柏林发布命令。狼穴、文尼察等一系列希特勒很喜欢待的前线大本营他都没去——浪费在这些地方的钢材水泥全部变成了西线的防空堡垒,而且他还不像希特勒那样喜欢发布很详细、具体的命令,生怕下面人背着他另搞一套,在蔡茨勒上任后,有关命令逐渐就变更为只管总体方向与目标,剩余的具体细节全交给蔡茨勒和几个集团军群司令官去发挥和执行了——这陆军总司令当得一点也不称职。
  很多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差异,但因为“叛国集团”的事情,大家自行对元首这种作风转变进行了“合理”解释,最流行的传言是:元首早就知道哈尔德阳奉阴违,所以要制定特别细致的命令来观察哈尔德是不是加以违反;但蔡茨勒是元首最信任的总参谋长,所以就不必要下达这样的命令了。
  这些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也符合逻辑,否则元首怎么会放着这么多军中宿将不用,偏偏提拔是小字辈的蔡茨勒呢?要知道他在担任总参谋长之前仅仅是个少将而已。
  但在职业军官团特别是高级军官眼里,现在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那个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的元首又回来了。而且元首现在明显谨慎与务实了很多,在北非、中东采取大刀阔斧的进攻路线时,在东线难得地采取了守势,要求部队没必要就不要大规模出击,甚至明确规定打不出高交换比宁可不打,于是屈希勒尔和莫德尔惊愕地发现:南方集团军群倒是打了几场大战,加起来拥兵超过150万的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这半年多来几乎无所事事,除动用精锐装甲力量打过几次不大不小的突击战外,其余时间居然一直在和对面的俄国人大眼瞪小眼。
  不过高级军官们有一点非常清醒:“叛国集团”这件事爆发后,最好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你可以明着表达不赞同,那大不了是回家休养,说不定还有重新启用的机会——勃洛姆堡、米尔希、博克等人现在不就咸鱼翻身了?一旦让元首感觉到你有二心,那下场可就不太妙,现在霍夫曼杀人没有任何心里负担,在戈林“自杀”后,十几个元帅、大将陆续上了绞刑架,这批高级将领中贝克或许没冤枉他,但哈尔德的下场就是他屡屡阳奉阴违而带来的结果。
  按说霍夫曼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