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10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成都后,陛下对两人的褒奖让两人受宠若惊。之后,从陛下口中,从一些官员口中,以及从寿王等几名王爷的口中,两人听到了太多关于王源的事情。房琯之死,王源对于兵权的强力把控,竭力阻挠重建禁军之举,乃至于对陛下的诸多不敬,等等等等的所作所为都让李光弼和郭子仪觉得房琯对王源的那句评语是不错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王源恐怕正是要这么干。
  李光弼和郭子仪很快找到了该努力的方向。也明白了玄宗那些长吁短叹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二人而言,这将是个为陛下分忧的绝佳机会。当然,选择了这个机会,便等于同王源真正的对立,或许房琯的下场便会在自己二人身上重演。然而此时此刻,郭子仪和李光弼却已经不会去考虑这么多。于公而言,此举是为陛下尽忠,不能让陛下受制于王源的控制,于私而言,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借力同王源抗衡的机会,是成为陛下倚重的国之重臣的最佳途径。鉴于此,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
  两人向玄宗提出了去河东朔方两道收拾旧部募集兵马的提议,并且明确告诉玄宗,他二人愿意誓死为陛下效力,重整一只兵马完全听命于陛下之命。愿意在神策军逡巡不进之时挺身而出,为陛下夺回长安,迎接陛下回归京城。
  玄宗当然大喜过望,他要的便是这个结果。玄宗之所以不敢太明白的表达此意,是担心这两人不敢这么做,不敢和王源对抗。现在两人立誓效忠,要踏上这一条路,玄宗当然求之不得。玄宗当即下旨,给二人分封官职,并且趁着王源尚在叛军腹地的这段空挡,下旨命高仙芝将那两万河东朔方的兵马归还给两人,作为他们建军的本钱。就这样,李光弼和郭子仪踏上回归河东朔方两道的征程,开始了他们积极募兵另起炉灶的艰辛之路。
  回归陇右和朔方之初,可谓举步维艰。不过好在王源的神策军早已将河东和朔方的大部分城池收复。叛军兵马也自知神策军不好惹,纷纷退守太原朔州代州一线做防守之态,这给了李光弼和郭子仪腾挪的空间。二人率两万兵马立足于灵州,借着下方神策军的威慑之力快速的招募兵马扩大兵力。在朔方河东两道大部分收复之后,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们也纷纷回归。得知灵州有朝廷兵马驻扎,大批百姓们聚集在灵州一带,这给了李光弼和郭子仪很好的募兵环境。为了吃饱穿暖,为了家人不被饿死,百姓们不得不参军寻求活路。郭子仪和李光弼也来者不拒,上至五十多岁,下到十五六岁的少年,他们都一概接纳。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李光弼和郭子仪便招募了四万多兵马,加上两万回归之兵,两人短时间内便建立了一只六万人的大军。
  然而,虽然手握的兵马人数庞大,但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明白,手中的这只兵马其实战斗力并不强。若以这六万兵马攻坚作战,那是绝无胜算的。两人于九月底十月初试探性的率军攻击代州,然而那一仗打了一半。郭子仪和李光弼便下令停止进攻,撤离了代州。因为,那是一场糟糕的攻城战,六万多兵马攻打只有六千余守军的代州,却如同乱糟糟的一窝无头的苍蝇一般毫无章法。在避免更多的伤亡之前,两人只能下令撤退。
  这一战也彻底让李光弼和郭子仪冷了心。他们意识到,新募的兵马若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是根本不堪用的,攻代州尚且如此,攻长安更是绝无可能。然而两人在玄宗面前夸了海口,数月时间招募兵马,可夺回长安,迎接陛下回京的话犹在耳边,现在眼看这一切是不可能了。兵马自然可以继续募集,甚至再募集数万也不是问题,但问题是这些兵马不能打仗,募集了又有何用?而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能夺回长安,将这个大功劳攫入囊中,完成对陛下的承诺,不让陛下失望,这将是个摆在两人之前的巨大难题。
  当两人退守灵州愁眉相对的时候,从北方的受降城边境之地传来了一个消息。有一股突厥兵马突破了大唐边境冲入了大唐境内,并且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受降城。受降城中驻守的只有一千兵马,本就只是象征性的驻防于此,其实也是起到了监视突厥兵马的作用,若想守住城池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得到这个消息后,郭子仪和李光弼惊愕万分。这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事从来不单行。难道说突厥人要趁乱大举攻击大唐了么?那样一来,本来已经基本稳定住的和叛军的僵持局面便要被打破了,三家混战一处,形势将更加的糜烂和难以预料。
  无论如何,突厥入侵,两人不能坐视。于是两人商议之后,由李光弼率两万精兵前往大唐北境,增援丰州,防止突厥人南下,并且伺机夺回被突厥人占领的受降城。然而,正当李光弼率军抵达了城丰州以南百余里的沙漠戈壁之地时,一个更让李光弼惊讶的消息传来。受降城下,另一股突厥兵马正在猛攻城池。突厥人自己人和自己人打起来了。
  一天时间,攻城的那股突厥兵马便击溃了占据了受降城的那只突厥兵马。少量突厥残兵往南逃窜,攻城的突厥骑兵在戈壁沙漠上猛追,在距离李光弼大军三十里外,将逃跑的那几百名残兵追杀殆尽。李光弼一时之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很快,对方追击的兵马便派人送来了消息,李光弼也终于明白了眼前这让人犯迷糊的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第917章 沆瀣
  原来,突厥人确实发生了内乱。事实上,突厥人的内乱从来没有停止过。草原上各部落汗王相互倾轧之战时有发生。自天宝元年开始,突厥可汗骨咄为回纥、葛逻禄、拔悉密三大部落击败之后,突厥便陷于各部内乱之中。大唐王朝趁机对其分化治之,先后册封了数位突厥部落的首领官职,便是要突厥内部不和,相互牵制。这也是天宝初年突厥一直无法对大唐北境形成巨大威胁的原因之一。
  回纥部落的首领名叫骨力裴罗,本是回纥部落的叶护。叶护者,部落首领也。天宝初年的那场突厥内乱之中,骨力裴罗联合其他两个部落击杀了突厥大可汗骨咄,成为了突厥北方势力最为强大的部落。这之后玄宗不失时机的派人给了骨力裴罗以嘉奖,加封其为瀚海都督。天宝三年,骨力裴罗再接再厉,连灭突厥北方九大部落,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突厥北方的大片领地。玄宗再次送上大礼,分封其为怀仁可汗的称号。可汗之命一封,便暗示了骨力裴罗可以合法的成为突厥的新主人,也是暗示骨力裴罗可以挑战骨咄可汗死后继位的白眉可汗的地位。同时玄宗还让当时驻守在河东朔方的王忠嗣给予骨力裴罗私下里的承诺,告诉骨力裴罗,只要你跟白眉可汗对着干,大唐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有了大唐王朝明里暗里的暗示,再加上回纥部落实力的迅速提升,骨力裴罗便开始和末代突厥可汗白眉可汗真刀真枪的干了起来。当初白眉可汗趁着大唐攻打吐蕃之后河东道兵力空虚之际攻占了受降城。但后来被唐军赶了出去,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因为骨力裴罗在其腹背对他的进攻骚扰。本来大唐举数十万兵力攻打吐蕃,之后兵力耗损严重,正是突厥的最佳机会,却因为骨力裴罗的步步紧逼而没有敢大举进攻大唐。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骨力裴罗帮了大唐一个大忙。否则大唐在那时恐怕要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即便当时的王源手中,也只有不到五万的兵马可用。
  当安禄山谋反之际,大唐境内烽烟四起。北方的突厥境内也狼烟四起。本来这又是一个能趁机攻打大唐的机会,但白眉可汗却无力南顾。因为回纥部落的怀仁可汗骨力裴罗在经过数年的准备后开始了大举统一突厥各部的征程。
  这一年来,突厥内部战事不断,骨力裴罗和白眉可汗的兵马激战了几十仗,终于在八月初的鄂尔浑河之战中,十五万回纥骑兵大破白眉可汗的二十六万兵马,将白眉可汗彻底击败。白眉可汗率一万多残兵一路往南逃跑,骨力裴罗一路往南追杀,最后白眉可汗无处可逃,选择了逃往唐境。数日前的攻打受降城之举便是白眉可汗的无奈之举。他们不得不攻占大唐的受降城作为落脚之处,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骨力裴罗却带着兵马随后赶到,白眉可汗逃无可逃,只得据城而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城破后白眉可汗往南逃往大唐腹地,却被骨力裴罗率骑兵紧追而上,几乎是当着李光弼的两万兵马的面,在戈壁滩上宰杀了白眉可汗,彻底将突厥的勇武变成了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