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必败-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刘备获取的情报是,曹操要联合东吴,共取荆州。诸葛亮自作聪明地说:“我早就料到曹操会有这一招。不过我认为东吴的聪明人很多,他们不会先发兵,而是一定会先要求曹操方面兴兵。”刘备问那该怎么办。诸葛亮便出了一个极臭的主意: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取樊城,使敌人闻风丧胆,其联盟自然便会瓦解。 
  其实诸葛亮的这一计策正中东吴的圈套。孙权手下谋士步骘曾为孙权策划一个方案:“要求曹操命令驻扎在樊城的曹仁先起兵取荆州,关羽必然会分荆州之兵去攻打樊城。关羽一动,我们便可派出一员大将,暗取关羽后方,一举拿下荆州。” 
  由此可见,诸葛亮所谓“以攻取樊城而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计策简直就是自说自话。后来的事实证明:攻打樊城不仅没有使东吴闻风丧胆,反倒使关羽按着东吴的意愿行事了。关羽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东吴的算计之中,而东吴的暗袭计划却制定得天衣无缝,使得关羽一直蒙在鼓里。最终的结果正如东吴谋士步骘所预料的那样——东吴一举拿下荆州。不仅如此,东吴还擒获并杀掉了关羽父子二人,造成了刘备方面的惨重损失。 
  荆州之失和关羽之死,其罪魁祸首当数诸葛亮无疑。而诸葛亮却厚颜无耻地将责任推到了关羽的头上。他说:“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 
  应当说,关羽已经尽力了。而且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关羽也显示了相当的作战才华,取得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的重大胜利。遗憾的是,关羽毕竟势单力孤,而且一直得不到大部队的支援,最终不得不败走麦城,英勇就义。 
  从樊城之战到荆州之失,再到麦城之败,关羽以自己的力量抗击着曹操、孙权的主力部队,其力量的对比悬殊可想而知。在曹魏方面,由曹操亲自坐阵,由曹仁、许晃对关羽进行内外夹攻,不仅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把关羽打得大败;在东吴方面,孙权授权吕蒙暗袭荆州,并倾东吴之精兵强将对前来反扑的关羽实施围追堵截,吕蒙、周泰、韩当、丁奉、徐盛等东吴名将悉数出战,打得关羽无半点还手之力。 
  再来看看关羽方面的力量:手下只有关平、廖化两员有经验的战将。曾被关羽任命为先锋官的傅志仁、糜芳是两个窝囊废,他们因喝酒而导致帐后遗火,军器、粮草被烧毁,火炮被烧着,炮火还打死了不少自己的士兵。关羽当然不能指望这两个窝囊废去带兵打仗,事实上这两个人后来都投降了东吴。总而言之,关羽面对的敌人是兵多将广,而关羽自己方面却是缺兵少将。那么刘备手下那些能征惯战的大将都到哪儿去了?张飞、赵云、马超、魏延、黄忠等均留在刘备的汉中大本营。假使这些人中有一人前去救援,关羽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由于曹操军队主力都去对付关羽了,使得汉中之地显得格外清静。汉中的主要将领闲来无事,主要精力也就是放在练兵和休养生息上。而这个时候,远在荆州的关羽却在孤立无援中浴血奋战呢。 
  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役,为什么刘备的大本营却没有派人去援助关羽?后代有人曾推测可能是诸葛亮想借刀杀人,除掉那个平日里目中无人的关云长,所以他下令让关羽以弱攻强,而且还不派兵援助关羽。   
  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2)   
  笔者不想把诸葛亮看成是一个“借刀杀人”的小人。以笔者的看法,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援助关羽,是因为他过于自信他那愚蠢的“主动攻打樊城”的计策。他以为只要关羽能攻克樊城,孙曹联盟就会瓦解。然而战局却没有像他料想的那样发展,不仅樊城没有攻下来,荆州反而被东吴袭取,关羽也被东吴人杀害了。   
  关羽本来可以不死   
  面对孙曹联合进犯荆州,刘备、诸葛亮本来可以有多种方案应对。如果指挥得当,关羽完全可以不死。 
  第一种方案:主动归还荆州 
  荆州之地,原本是东吴即将到手的肥肉。是诸葛亮违背诺言,利用周瑜与曹军的大战,乘火打劫而得到了荆州。东吴曾多次派人讨要荆州,诸葛亮也一再表示要归还荆州,但他总是找借口拖着不还。诸葛亮的这种做法破环了孙刘联盟的友好关系,也惹恼了东吴人。可以说,若不是诸葛亮出尔反尔地违背诺言,东吴未必会联合曹操来进犯刘备。 
  如果归还了荆州,就可以避免孙刘两家自相残杀,也可以使孙刘联盟得以巩固,两家甚至也可以继续联合攻曹,那样的话曹操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第二种方案:命令关羽打防守战 
  既然决定不归还荆州,那么就要做好防范东吴前来报复的准备。因为一旦孙权、曹操同时进攻荆州,关羽的力量就显得异常单薄了。让关羽主动攻取樊城,无疑会给东吴带来可乘之机。所以,当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让关羽严守荆州,不要主动攻打樊城。只要关羽能严守城池,东吴的计谋就不会得逞,吕蒙也不敢来暗袭荆州。待到曹军粮草用尽时,荆州之围便会自然解除。 
  第三种方案:派兵援助关羽 
  命令关羽攻打樊城,必然造成荆州的兵力空虚。所以必须派另外一员大将前去协助关羽防守荆州,荆州才不会落入东吴之手。 
  关羽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曹操曾派两批人马增援樊城,第一批由曹操手下大将于禁任总指挥,庞德做先锋。结果关羽指挥得当,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把这第一批增援部队彻底消灭了。但是曹操很快又派来第二批增援部队,此时孙权也害怕关羽的实力增加过快,于是派吕蒙袭取了荆州。孙曹两军对关羽形成了两面夹攻的局面,而且樊城守将曹仁又乘势杀出,使得关羽阵脚大乱,溃败不止。 
  孙权、曹操对这一阶段的战役相当重视,分别投入了绝对主力去对付关羽,曹操更是亲自坐阵,犒赏三军。而刘备的优势兵力却远在汉中休养生息。所以,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抵挡孙曹联军的进攻。 
  可以看出,樊城、荆州之战是一场关系三国格局重新变化的生死之战,让关羽以有限的荆州之兵去抗击强大的孙曹联军,绝对是一个大败招。   
  谁在为诸葛亮开脱责任?   
  如果要追究荆州之失和关羽之死的责任,诸葛亮当数第一责任人。但令人惊讶的是,后人很少去找诸葛亮的问题,而是把全部的责任都归咎在关羽头上。那么,到底是谁在为诸葛亮开脱责任呢? 
  有人为诸葛亮辩解:孔明早就给了关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个字,是关羽自己刚愎自用,拒绝了孙权的和亲要求,于是才导致孙权投向曹操。《三国演义》曾描述,当孔明听说关羽拒绝孙权和亲后,说了一句:“荆州危险了,可派人将关羽替回。”就是这么一句话,成了很多人为诸葛亮开脱责任的重要依据。 
  笔者以为,“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个字过于虚空,“北拒曹操”还好理解,“东和孙权”则不好把握。在笔者看来,即使孔明亲自坐镇荆州,也未必能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毕竟孔明当初从东吴手中窃取荆州,而且还一再违背诺言而得罪了东吴,使得孙权总是惦记着荆州。所以“东和孙权”又谈何容易?这就好比小偷想要和失主和好,却又不愿意归还失物一样,你说失主会答应和小偷和好吗? 
  有人以为,关羽与孙权的和亲可以巩固孙刘联盟。笔者以为这同样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想当初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也没有挡住孙权想讨回荆州的欲望。又怎能指望孙权之子和关羽之女的婚事能平息孙权内心的火气? 
  实际上关羽心里明白,孙权派人向关羽提亲,是为讨要荆州做铺垫的。假如孙权和关羽真的做了亲家,孙权必定要向关羽讨要荆州。而若没有刘备、诸葛亮的发话,关羽是无权归还荆州的。和亲只会让关羽陷入更加尴尬的局面。与其这样,还不如继续做个恶人。既然刘备、诸葛亮还没有归还荆州的意思,干脆我关羽就对你孙权凶一点吧。 
  诸葛亮为自己开脱得更彻底,他说关羽之死是因为关公自己“刚而自矜”造成的。那么换个谦虚谨慎的将领就能打败孙操联军了吗?当然不会,也许他们比关羽败得还要惨。在我看来,关羽以荆州之兵取得“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成绩,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只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错误,导致了关羽孤军奋战,最终陷入重围而全军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