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必败-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为了稳住孟达,便修书致孟达:“将军昔日背弃刘备,投奔我国,蜀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破我军,只是苦于无路。郭模之所言,并非小事,诸葛亮岂能轻易让事情宣露,他的真实目的你该知道吧。” 
  司马懿的书信意在挑拨孟达和诸葛亮的关系,他的意思是,诸葛亮派郭模诈降,本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郭模却很轻易就暴露你要起兵的秘密,这说明他诸葛亮是想加害于你呀! 
  这封书信果真厉害,孟达接到信后便开始犹豫不决了。司马懿乘机倍道兼行,八日到达孟达驻守的上庸城城下。吴蜀各遣其将以救孟达,被司马懿分兵拒之。与此同时,司马懿派军八面猛攻孟达,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孟达被斩杀,举兵宣告失败。 
  孟达之败,源于郭模泄密,而郭模又是诸葛亮派去诈降的。此中可见诸葛亮的安全保密工作有多差!而司马懿则抓住孟达多疑的缺点,极力挑拨孟达与诸葛亮的关系,用“信息垃圾”干扰孟达的决策,成功阻止了孟达提前举兵的计划,并打破常规,在未经魏主批准的情况下就发兵平叛,一举拿下上庸城,并斩杀了孟达。   
  错把情报送给对手   
  诸葛亮的最后一败,也是败在了情报战。而这次失败也是诸葛亮亲手种下的。 
  且说诸葛亮领兵屯于五丈原,让人去司马懿营前挑战。但司马懿就是不理睬。诸葛亮便取来妇女的头巾和衣物,盛在一个大盒子里,并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寨。 
  司马懿当众拆信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有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战。 
  诸葛亮原意是想以女人衣物羞辱司马懿,让司马懿在盛怒之下出兵交战。但是诸葛亮的盘算落空了。不仅如此,司马懿还乘机抓住了诸葛亮的一个致命的漏洞。 
  换了别人,也许根本抓不住诸葛亮这个细微漏洞。但司马懿不愧是情报方面的专家,他假装和诸葛亮派来送信的军士随便聊天,问道:诸葛亮的寝食和事情的繁杂程度如何?军士回答:“丞相早起晚睡,罚二十以上都要亲自决定;平时的饭量也很少,每天不过数升。” 
  就是通过这短短的一句话,司马懿便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诸葛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诸葛亮派去的军士回营后,将司马懿的话如实相报。诸葛亮感叹道:“司马懿太了解我了!” 
  自此以后,诸葛亮便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羞辱都不能激怒司马懿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自己身体不佳的信息竟然被司马懿了如指掌。这下司马懿更会按兵不动,他会让诸葛亮病发而撤,根本用不着一兵一卒。此时,诸葛亮便落到了计穷的地步,他好生郁闷:这样的仗如何去打呀?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了解诸葛亮?因为他善于对诸葛亮进行情报调查。而诸葛亮正好相反,他是把自己的情报主动送给了对手。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是长年劳累的结果,司马懿的情报战也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司马懿的那句“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的话,实际上是讲给诸葛亮听的。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带话给对方都是为了激怒对方。只不过诸葛亮的目标落空了,而司马懿的目的实现了。   
  迷失情报战   
  为什么诸葛亮的情报工作总出现失误?这是因为曹魏军队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情报战技术,而这种技术并未被诸葛亮所掌握。 
  迷失于情报战的还有东吴统帅陆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也联合了东吴军队。陆逊派遣一个叫韩扁的心腹奉报表文,但韩扁被魏军抓获,陆逊的奇袭计划就此泄漏,魏军从此加强了防范,使得东吴无处下手,陆逊只好指挥大军撤回东吴。 
  据说,陆逊在表章上所写的计策非常绝妙,连魏主曹睿看过后都赞叹不已,说:“东吴陆逊真妙算也!” 
  然而,无论是多么绝妙的计策,一旦被敌人所获悉,也就失去了价值。总之,由于不熟悉情报战,陆逊的奇袭计划泡汤了。 
  诸葛亮和陆逊,这两位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均栽在了情报战上。由此可见,曹魏军队的情报战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后代人读《三国》,看到蜀国、东吴的情报员被魏军抓住后,就感叹诸葛亮、陆逊的命真不好,却没有想过这根本就不是命运的作弄,而是他们自己在情报战上的落后造成的。   
  商业信息战的空白点   
  当代中国人,似乎沿袭了诸葛亮的缺点,在信息战方面总是一窍不通。拿中国股民来说,曾经获取信息的主要办法竟然是听取小道消息。所以,中国股市总是假消息满天飞。而这些假消息也不尽然是庄家们编造的,有的消息竟然是以讹传讹而造成的。比如,今天有人猜测说某只股票有庄家,明天就有人说这支股票的庄家很厉害,后天就有人说庄家打算继续拉高股票价格。其实这些消息往往都是股民们为了自我安慰而编造的谎言,但正是这些谎言,成为了许多股民们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喜欢情报战术。早在解放前,洋人就在上海滩雇佣中国人充当“包打听”。而我们中国人对洋人的理解却缺乏信息依据,比如民间互相传说,洋人的膝盖是僵硬的,轻轻一敲就会倒地等等。 
  进入信息时代后,西方国家更加重视情报工作。许多大企业都设有专门的情报机构,以收集包括竞争对手情况在内的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那些没有信息部门的外国中小企业,往往会通过专业的情报服务机构来掌握相关信息。中国很多企业虽然也设有信息部门,但信息部门毕竟不是情报机构,其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以负责报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主,他们很少去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甚至像海尔这样非常有名的大企业,也没有自己的情报部门。据专业人士统计,中国市场目前只有约1000余名的专业竞争情报人员,而真正的需求却超过10万名。总之,对中国企业来说,情报工作至今还是一片空白。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情报战术的国家,偷袭珍珠港便是在情报先行的基础上进行的。日本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在各个领域使用商业间谍,以窃取先进工业国家的商业情报,特别是窃取新技术的核心情报。利用间谍手段得来的情报,日本企业开始对欧美企业的技术采用跟踪、模仿的战略,并逐步发展自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便在多个技术领域超越了欧美国家。 
  当然,获取情报不一定非要通过非法手段。情报学的专家认为,95%的情报都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不过这需要进行专业的情报分析。 
  司马懿两次获得诸葛亮的情报,都是通过了合法的渠道。一次是抓住了诸葛亮派来诈降的人;一次是诸葛亮派人送女人衣物时暴露了诸葛亮的实情。这两次情报都是诸葛亮主动送上门的。不过,若非司马懿具有识别情报的本领,这两份情报的价值便不会被发掘出来。 
  西方人认为,情报学的发祥地在中国。西施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间谍。但是目前中国的情报技术发展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人过于相信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而忽视了调查研究工作。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智慧,正在遭遇着到西方现代情报学和其他先进信息手段的挑战。     
  第十篇总能为失败找到借口   
  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1)   
  给自己找借口,是中国人的通病。当我们精心策划的行动付之东流的时候,我们会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连诸葛亮那样的神人都会为自己的失败而开脱,更何况我们只是普通人呢? 
  关羽败走麦城,诸葛亮说这是关羽咎由自取。人们也相信了诸葛亮的说法,认为荆州之失和麦城之败归根到底是关羽的刚愎自用而造成的。就这样,诸葛亮巧妙地将战争失利的罪名推给了关羽,却为自己开脱了应负起的责任。实际上,关羽之败,起因在于他执行了诸葛亮攻打樊城的错误命令。由于盲目攻打樊城,且没有其他主力部队的配合,造成了关羽孤军对抗曹孙联军,最终导致关羽的全军覆没。 
  当时刘备获取的情报是,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