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此信时,毛泽东正挈妇将雏,在上海过着艰难的日子——妻子杨开慧在这年6月,携岸英、岸青两子来沪,与他同住。   
  在共产党方面,毛泽东作为中央秘书,起初还不错,许多署名“钟英”(“中央”的谐音,当时中共中央的代号)的文件,由毛泽东起草,或者由陈独秀、毛泽东共同签署。   
  不过,渐渐地,总书记陈独秀和中央秘书毛泽东之间产生分歧,毛泽东在共产党内的日子也变得不好过。因为他毕竟是秘书,而陈独秀的“家长”作风又颇盛,容不得不同的意见。   
  屋漏偏遇连绵雨。心境不佳的毛泽东,得了失眠症,一夜里睡不着,白天工作没精神,人显得异常疲困乏力。据云,毛泽东后来变得昼夜颠倒,昼眠夜作,其源始于此病。   
  蒋介石对于故乡热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待别是在他失意之际,总是退隐于故乡,在那里使受伤的心灵得到慰藉。毛泽东也一样,有着浓浓的乡思、乡情。   
  在他失意之时,他携妻带子,以“养病”为理由,回故乡去了。他的中共中央秘书一职,由罗章龙代理。   
  毛泽东是在1924年12月底离沪的。就在他离开后10多天——1925年1月11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毛泽东避开了大会,也正是他心境郁然的写照。中共“四大”在上海开了10几天,由陈独秀主持,出席者20人。会议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9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5人,毛泽东名落孙山之外,连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也未当上,须知,在中共“三大”,毛泽东不仅是中央执行委员,而且排名仅次于陈独秀!毛泽东避开了中共“四大”,正是他已预感到他的意见与“家长”陈独秀相左,必定会在“四大”落选。中共“四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还兼任中央组织部主任,这位“家长”手中的权更大了……          
五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倦恹恹地从广州回到老家溪口不多日,1924年2月29日便接到孙中山发来的电报:   
  “沪执行部转介石兄:军官学校,以兄担任,故遂开办,现在筹备既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兄全在职,辞呈未准,何得指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误”   
  孙中山的电报,使蒋介石在失落之中得到鼓舞,内中“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一句表明,他在孙中山心目中颇为看重。于是,他在3月2日复孙中山,陈明自己“拂然而行”的缘由:   
  “受人妨忌排挤,积成嫌隙,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蒋介石的话表明,他在国民党内也非“春风得意”,而是“受人妒忌排挤”,所以连国民党“—全”代表都未曾选上。再说,在他当时看来,主持黄埔军校校务,并非要职,更何况传说以“程潜为校长,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要屈居程潜之下,作为名副校长,这更使他“拂然而行”。   
  继孙中山的电报之后,廖仲恺又发了3通电报给蒋介石,催他南下。   
  蒋介石又磨磨蹭蹭了一阵,在4月14日才打点行装启程。21日到达广州拜见孙中山。   
  4月26日,蒋介石终于到任,在黄埔军校作训词《牺牲为革命党唯,要旨》。翌日,又作训词《怎样才是真正的革命党员》。   
  5月2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这一天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历史性的日子,是他手握军权的开始——虽说当时的他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任命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里程碑。从此,人称“蒋校长”,这是他第一个带官衔的称谓。即便他后来成为总裁、总统,他的老部下依然称他“蒋校长”   
  ——表明当年曾是他的学生,显得更为亲昵。   
  身为一校之长,时时处处为学生表率。蒋介石每日清早一听到起床号就翻身下床,军服毕挺,风纪扣严严实实,三天两头向学生发表训话,入夜则悄然巡视于各宿舍、教室……蒋介石养成了军人生活习惯。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5…07…21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六 蒋掌枪杆子、毛握笔杆子共事于广州 
  1925年10月初,毛泽东已是三下广州了:头一回是去开中共“三大”,第二回是出席国民党“一全”大会,这一回则是急急匆匆逃亡广州。   
  广州街头的孙中山像,披上了黑纱。画像两侧,则挂着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像一口洪钟坠地,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身患肝癌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发出震惊华夏的巨响。临终前夕,自知不起,孙中山在病榻上口授遗嘱,由汪精卫笔录,孙中山签名——这便是著名的《总理遗嘱》。   
  孙中山逝世之后,汪精卫俨然成了孙中山的继承人,1925年7月,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此外,胡汉民任外交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这样,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成为国民党的“四巨头”。   
  此时,蒋介石尚未显山露水,只是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黄埔军校校长以及广州市卫戌司令。   
  一个月后,声枪响,打破了刚刚形成的国民党“四巨头”格局。   
  那是1925年8月20日上午9时50分,一辆小轿车驶抵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一位中等身材、微微驼背的瘦削男子,年近花甲,在一位年岁相仿的妇女陪同下刚刚下车,枪声骤响,那男子饮弹而倒,鲜血喷涌,急送医院,才一个多小时,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此人便是“四巨头”之一的廖仲恺。那妇女是他的夫人何香凝。廖仲恺乃孙中山的倚柱,国民党内左派领袖。用当时中共广州临时委员会委员罗亦农的话来说: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健将,中山先生死后,中国国民党中真能继续中山先生的遗志,实际上领导革命群众实行革命的首领。”   
  刺客的子弹,使“四巨头”变成了“三巨头”。   
  一名受伤的刺客,当场被捕,据传与胡汉民有瓜葛。   
  当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举行党、政、军紧急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处理廖案特别委员会”,以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为委员,付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胡汉民受廖案牵连,被排斥在外。于是,形成了汪、许、蒋“三巨头”局面,蒋介石头一回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之中。   
  经审查,刺廖乃由朱卓人、胡毅生、魏邦平、林直勉等主谋,内中有的是胡汉民旧部下,也有的僚属许崇智。   
  于是,8月25日,蒋介石下令,拘捕胡汉民。   
  于是,9月19日深夜,蒋介石派兵包围许崇智司令部,迫使许崇智去沪“养病”。许崇智身为军事部长兼粤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原本手下兵强马壮,称雄广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一声抢响,死了廖仲恺,抓了胡汉民,走了许崇智,一下子使原先的“四巨头”少了3个。“渔翁”蒋介石崛起,取而代之,把许崇智的部队归于自己手下,成为国民党内手握重兵的最有实力的人物——蒋介石在这次政治大格斗中,头一回显示了他具备商人的精明和军人的铁腕。   
  正是在此时此际,毛泽东来到广州。两手空空,没有一兵一卒,毛泽东手中只有一支笔。跟蒋介石相比,毛泽东一介书生,无权无势。   
  虽说毛泽东失去了他在中共中央的职务,不过,他毕竟还是国民党的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于是,他来到那刚刚响过枪声的地方——国民党中央党部,在那里住了下来。   
  毛泽东擅长写作,自然最宜于做宣传工作。倒也凑巧,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一职正空缺,便安排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可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毛泽东是一位著作高手。他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手中的笔杆子变得异常忙碌。虽说此前他曾发表过100来篇文章,但是他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作为《毛泽东选集》首篇,表明他自以为这是他的思想日渐成熟的开端。   
  毛泽东为1925年10月中、下旬召开的中国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了宣言。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