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6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些一脚踏入鬼门关的各色人等,赵石没搭理的兴趣。

    认识了一圈,皇长子李琼把着赵石手臂,“这里非是说话所在,请国公随我入府叙话。”

    于是,一群人簇拥之下,二人当先进入大门,入了府中,赵石抬了抬手臂,轻轻将手臂从皇长子那里脱出来,脚步稍却,便落后了皇长子足有半步。

    李琼那双丹凤眼中,波光闪动,笑容便更盛了几分,实际上,走在如此雄壮的大将军赵石身边,感受并不太好,手上传来的触觉,都是坚硬如铁的肌肉,身高上的差距,更让他有种被压迫的感觉。

    这在皇家之人,尤其是即将登上储位的皇长子殿下来说,必然不会舒服。

    大将军赵石这般知情识趣,半步之差,又显出了尊卑之别,让皇长子殿下心中十分之偎贴,更是暗道,都说大将军赵石威风八面,素来威严可畏,从来不曾有圆滑之名传播出来,但今日一见,却觉传闻谬矣。

    实际上,他和大将军赵石见过不止一次,只是多数时候,都是远观而已,并未上前说话,听闻自己幼年时,到是被大将军赵石抱过,只是他那会儿年幼,还不记事而已。

    唯一让他有点后悔的其实也就在这里,父皇登基之前,与大将军赵石相交甚厚,往来虽不多,但交情实非他人可比。

    他那时年轻识浅,身边也没什么得用之人,几个饱读诗书的先生,都不愿他去招惹外间领兵大将,说起大将军赵石来,话语间也多有贬低,也影响了他的判断。。。。。。

    如今想来,那时听到的,皆乃酸腐之言,若是早早能与大将军赵石交通往来,立储之事何至于等到今日?

    大将军赵石的一句话,足当旁人前言无语,而且,之后还有不少好处,便如父皇登基,可不就是有了大将军赵石之助?

    当然,现在也不算晚,与朝中臣下相交,也比以往便利,到是要好好琢磨一下其中分寸才行。

    心里胡思乱想着,嘴上却没停下来,兴致勃勃指点着左右门廊,“国公常年在外,就我记得,国公来这里的次数可是屈指可数,如今故地重游,可有感慨?”

    赵石这些年和深有城府的人打的交道太多,闻言先要在心里转一圈,不由愣了愣。

    打量着左右,有些不经意的回道:“殿下恕罪,有些不记得了,好像臣最后一次来这里,应该是咸宁二年还是咸宁三年的时候吧?”

    李琼抚掌笑道:“嗯,我记得,应该是咸宁三年六月间,国公正任羽林中郎将,也在为组建国武监而奔波,那会儿国公来到府中,我还特意命人带着,远远瞧了瞧,如今一晃,已然十余载过去,我今已长成,国公也青春正盛,来日方长,李琼还要国公多多指教呢。”

    赵石笑了笑,“殿下言重了,赵石一介武夫,殿下又威严如此,身边人才济济,赵石哪敢在殿下面前多言什么?”

    这些囫囵话,只要经过些磨练,什么人都能说的圆熟无比,对于皇长子李琼有意无意的招揽,赵石只做不知,一句句套话出口,让人无从下手。

    皇长子和赵石说话,旁人也插不进口来,也许在皇长子李琼面前,这些人还能侃侃而谈,但在大将军赵石这里,却全都紧紧闭住了嘴巴。

    李琼谈兴不错,言语也很便给,给赵石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位殿下说话,总喜欢加些手势,来加强话语的感染力,这明显不符合皇家礼仪,显得过于轻浮了。

    皇室中人,各个都有着城府,他们一身尊贵,几乎天生就有着雍容华贵的气度,说什么话,都是颐指气使,旁人不能不听,他们不是什么演讲家,讲究的也是语出如令。

    但李琼。。。。。赵石不知怎么评价,还是接触的太少,不知这位即将成为太子的人,有着怎样的习性和心理。

    不过,注定,李琼给他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其实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赵石对皇室中人的警惕,从来就不曾放松过,对他们也有着天然的抵触和反感,实际上,这几乎是外间领兵大将们的普遍心理。

    在外间率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回到京师之中,却要给柔弱的皇室子弟磕头行礼,听着他们那婉转的招揽或是试探,说着那些口不对心的话语,小心翼翼间,应对着这些人物,又怎能不让外间将领生出抵触?

    说话间,便来到了府中正厅所在,而厅外已经迎候了一些人。

    为首的一个,看到人来,便笑道:“大将军来的何其迟也,吾等在这里可是已经等候多时了,少不得,一会儿大将军要多喝几杯才好。。。。。。。。”

    (完蛋,下个星期又是裸奔,双倍月票啊,看来阿草要输在起跑线上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应对

    户部尚书李吉。/

    赵石知道,这次宴饮一定会有一些陪客,但户部尚书李吉。。。。。。一部尚书,就这么登堂入室,长安李氏这是跟皇长子交从甚密?

    只是现在不是多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再者说了,长安李氏和皇长子如何如何,不干他赵石什么事。

    和当年的情形已经不一样了,当年两次参与皇位之争,是因他不得不参与,而现在嘛,他选择的余地不是一般的大。

    换句话说,他有了保持中立的资格。

    李吉这个人赵石可不怎么喜欢,这人登上户部尚书之后,上窜下跳的厉害,争权夺利之心极盛。

    若非前方领兵将领们现在都不含糊,李承乾在兵部时也很强硬,不定这位就能拿大军后勤辎重事来要挟前方将领。

    这可不是赵石的臆测,景兴末年东征时,兵部和户部就闹的很厉害,在中书,在枢密院都曾发生过争吵,私底下的碰撞也很激烈。

    到了成武皇帝登基,户部老实了一些时候,到王氏彻底倒下,这位又站出来为李家争抢好处,许多职位正是在那个时候,落入李氏门下之手。

    而对兵部一些职位的争夺上,他和郑氏那边,都没少了上下其手,只是兵部看的很死,外间将领也不愿京城大阀胡乱向兵部伸手,这才不了了之。

    而那个时候,赵石自己也有所参与,不然兵部侍郎位置空悬之下,不可能是赵布宗最后得了这个便宜。

    对着李吉那张笑脸。赵石微微挑了挑眉头。瞄了皇长子李琼一眼。这才笑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刚才还跟殿下说,赵石来的有些早了,不想李大人捷足先登,到是显得赵石不够恭敬了。”

    周围人一听这话,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皇长子李琼更是大笑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好词,国公文武全才,着实让人钦佩啊。。。。。。。”

    稍稍赞了一句,便让客道:“天寒地冻,非是说话所在,还请诸位随我入厅叙话如何?”

    众人自无异议,簇拥着意气风发,兴致很是高昂的皇长子殿下,进入宽敞的大厅。重新叙座。

    赵石谦逊了几句,也就当仁不让的坐了左上首。对面位置,自然是户部尚书李吉,其他人赵石一个都不认得,只有那么两个人有些眼熟,估计是见过,只是没问对方名姓而已。

    如今长安官员轮转的很快,很多在京师呆上两年,忽然就去到地方了,而地方上的官吏,抽调到京师的却是少了起来。

    这里面的原因就不用细说了,随着大秦疆域越来越大,这种事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至于京官的补充,翰林苑,国子监,国武监这些地方,闲职很多,抽调一些出来,添补空缺就是。

    只是朝堂上的重臣们,越来越不好轻动,平均年纪也越来越大,这是当年朝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现在看来,枢密院和兵部都不用担心,外间将领回朝的一定会越来越多,无论任职兵部,还是枢密院,都很合适。

    到是其他部,人才有些捉襟见肘。

    话说的有些远了,众人落座,皇长子李琼笑着对李吉道:“李大人,国公常年征战在外,对京中人物多不熟悉,不如便由李大人代我向国公一一引荐一下吧。”

    轻飘飘的一句话,便显示出与户部尚书李吉的关系十分熟络,显得很有默契的样子。

    李吉笑容温煦,并不见什么自得之意,只是拱手道:“殿下有所吩咐,臣怎敢推拒。”

    随即,便为赵石引荐厅中诸人,除了皇长子府中长史,司马等人之外,其他几人身上官职都不算小,但也绝对称不上有多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