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儿孙,却去低头求人。

    好死不死,魏王殿下却是说到了科举案,寥寥几句,对文renmen闹出的事情看上去很是厌恶,然后就说到了榜眼卢近贤。

    卢近贤其人其事在京中其实已然传开,但却没什么人在赵石面前提起。

    从魏王嘴里说出来,赵石听着听着就觉出味道不对来了,常去公主府献诗词?又在彩玉坊那样的地方被人捉了奸?

    赵石心下不由大怒,耐着性子听魏王说完,又跟魏王多喝了几杯,直到魏王不胜酒量,随即告辞出了魏王府……

    出来被寒风一吹,心里的火气却越发的旺盛了几分,这样的事情,京师已然传的纷纷扬扬,他竟然一点不知。

    回到晋国公府,他的火气很大,但还是压住没有发作出来,因为想了一路,已经想的差不多了。

    这事之所以自己一点也不知晓,怕是里里外外都在瞒着自己,府里面有自己的妻妾,幕僚,外间有皇帝陛下,公主府那边怕是靖佳公主也不欲自己知晓此事。

    而张世杰等人,跟自己也说不上此事……

    如此一来,他身边是真正的围的密不透风。

    虽然怒意依旧,但冷静下来一想,若是此事发生的时候,自己知道了,定然要插上一手,让那个见鬼的榜眼去见阎王,再寻出背后之人,让他们一个个都晓得厉害才成。

    但现在时过境迁,首尾都已经收拾好了,他这里也就不好大张旗鼓的出手了。

    回到府中,径自去了书房,想了半天,这才吩咐人道:“去,把李博文给我叫过来。”

    话说的十分不客气,显然怒意未减,只是不想再弄出太大的动静了。

    很快,李博文便来到书房所在,还拉来了两个府中的账房,显然,他还以为赵石想要问他府中度支之事,就算不问,他也想说说的,这本就是他最喜欢干的事情。

    进了书房,赵石铺开纸张正在练字,他可不知道,赵石是取练字宁心静气之功来削减火气,看着赵石那歪歪斜斜有如孩童,十几年也没个长进的字体,还在腹诽,这样的字练起来又有什么意思,晋国公又在附庸风雅了。

    赵石则头也未抬,只是道了一句,“其他人都出去。”

    直到书房中只剩下了两个人,赵石也没搭理他,只是专心写字,开始时,李博文还挺得住,时间久了,隐隐便觉出了不对,忐忑了几次想要开口,却又闭紧了嘴巴。

    大将军赵石这些年已经很少发火了,尤其是在府中,其实说起来,自从他进入大将军赵石府中为幕,也从来没见过大将军赵石真正发起火来是个什么样子。

    只是听那些府中的家将们说上几句,在哪一年,哪次战事当中,大将军发怒,砍下了谁谁谁的脑袋。

    大将军又发怒,将哪哪一战的战俘都杀了……

    听起来都像玩笑,过后想想,里面的血腥味却非常之浓。

    此时他瞄着大将军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心也越拎越高,额头的汗也冒了出来,心里不由自主的吓唬自己,不会拉出去砍了咱的脑袋吧?

    直过了小半个时辰,赵石随手将笔扔在桌上,啪的一声,雪白的纸上展开老大一滩墨迹……

    李博文身子一抖,早已站酸了的腿顿时就是一软,好悬没爬下。

    “东翁,博文没贪府中一文钱财,不信的话,您去查查,账目绝对清楚明白,在外面那间宅子,也是博文辛苦攒下的银两所买,看在……”

    赵石一下就被气乐了,近五十的人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四更奉上,阿草祝大家圣诞快乐,健康永远。)(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恼怒(二)

    赵石也无心数说李博文什么了,几个幕僚跟随他多年,各人什么样子都清楚。

    李博文年轻的时候行事洒脱不羁,却又有些愤世嫉俗,这都是落拓读书人的老毛病。

    入幕赵石府中之后,这位显出了财迷本性,对金银度支之事上心的很,不过赵石府中确实缺少一位信得过的人管理账房等事,随着时间推移,李博文也就成了府中账房头目,离幕僚的职责其实是越来越远了。

    这位本就没多少雄心壮志,年纪越大,妻子俱全,生活优渥之下,越来越有做富家翁的趋势,在赵石府中其实算得上一个异类。

    不过这会儿赵石正在气头上,笑容一展即收,厉声便问,“南先生走之前,我跟你说过些什么?”

    李博文看着脸上挂霜的赵石,可谓是心惊肉跳,若说年轻时胆气不小的话,那么现在在晋国公府中呆的平安喜乐,平日里吐吐毒舌也就罢了,这会儿却再没那个胆量。

    想了想,南十八走之前,大将军跟他说的可是不少,将京中一些隐秘之事都交在了他的手里,可谓信重之极。

    想到这里,心里一个激灵,这回是真有什么把柄落到国公手里了?

    要知道,南十八离开晋国公府时日并不算长,也就将近一年的光景,而他对那些阴私之事并不感兴趣,所以,这一年来,打探外间动静什么的他并不上心,到是将府中维护的不错。。。。。。

    尤其是晋国公府多出来的这些人等,查其过往。用的多是在府外的人手。

    其实。被他这么一用。那些人多数自觉大材小用,对他这位主管之人,也开始糊弄了起来,他也不为己甚,所以,一年过去,那些人在外间到底是个什么情形,打探的消息可不可靠。他自己也是含糊。

    可以说,人去政息的故事又上演了一番,如今晋国公府在京中之谍探,远不如长安之乱前后那么耳目灵通了,甚至于,人心都已经散乱不堪,还能打听出什么东西来?

    赵石看他吞吞吐吐的样子,也就能够明白,这位根本就没怎么上心。

    不过转念一想,长安之乱已经过去多时。南十八走了,几年前。他更是将天妖南宫燕兄妹以及一些京中谍探头目,都调到了河东。

    如今,贪财的那位天妖在河东干的有声有色,孟胖子带着几个人去了西北,这么一来,长安这里,可谓是群龙无首了。

    李博文上心也好,不上心也罢,让他再像当初般,使那些三教九流之辈俯首听令,如臂使指肯定是不可能了。

    但有些事情,李博文肯定是知道的。

    于是,索性直接问道:“去年科举榜眼卢近贤是怎么回事?别说你不知道啊。。。。。。”

    李博文这会儿心里只剩下了苦笑,原来还是这件事情,卢近贤之事,他怎么会不清楚,就算不用那些人打探什么,去年年底时,也流言众多。

    但府中几位夫人的意思都是瞒着国公,尤其是二夫人那里,更是将他叫了过去,特意叮嘱此事,他怎么敢不听?

    既然国公此时问起,也就不用再隐瞒什么了,这个时候,他到是轻松了许多,事出有因,可不是他不忠于职守,国公行事,向来讲道理,嗯,尤其是在府中。。。。。。。。

    李博文苦笑了几声,也不啰嗦其他什么,因为他知道,国公向来不愿听那些推诿之言,喜欢手下人等就事论事,换句话说,那就是对读书人那些文绉绉,七拐八绕的话听不顺耳。。。。。。。

    “卢近贤,蜀中利州人士,寒门子,去岁科考,一举登科,贵为榜眼,科举案发之后,此人借答谢大长公主殿下为士子请命之由,屡献诗文于大长公主府上。”

    “此乃文人邀名之举无疑,此人少年得志,行事张狂无礼,有了攀附之心,只是有欠思量,在京师之地,弄出了一些流言蜚语出来,加之科举案后,朝廷对蜀人士子多有优待,于是更增其野望。。。。。。。。”

    “之后屡次亲登大长公主府之门,其心已然不良,后来,好像是十月间的事情,嗯,正是献捷之礼的头天晚上,此人在彩玉坊与同科进士欢饮,被人寻上门去,随后在长安令尹衙门,被定成了通奸之罪,功名没了,如今人也已流放出京,去服罪役。”

    “到底是什么人设计陷害。。。。。。。博文也不知晓,只是年前有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到了腊月里,流言渐息,如今此事也只是长安百姓茶余饭后之谈资罢了。”

    说到这里,他瞅了瞅赵石的脸色,这才为自己开脱了一句,“文人无行之举,一至于斯,实是让人痛恨,此事未入国公之耳,也是不愿污了国公的耳朵,还请国公恕罪。”

    赵石已经为官多年,一听之下,便已经察觉出了其中不对劲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