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不求胜,但求拖延时间。迟滞韩军的速度;一万随王上坐镇郢都,从九江乃至淮泗调集大军驰援郢都。”芈梁提出了自己应对此次危机的设想。
    楚王眉头拧了起来,心里在权衡这件事的利弊和可能,此时三闾大夫昭文站了出来,出言反对道:“令尹所言,臣不敢苟同。韩军虽不过五万之众,但这些年韩国屡战屡胜,未尝一败。反观我军,胜算殊是不大。眼下蓝田已经成为孤城。没人知道城中的情形如何,若是蓝田守军已经胆寒或者伤亡惨重,这三万大军即使赶到蓝田又能支撑多久?一旦韩军冲破防线,蓝田到郢都的两百里之地无险可守,仅仅凭借一万大军,郢都又能支撑得了多久?”
    “那三闾大夫的意思是?”楚王连忙问道。自己最担心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景阳将军远在淮泗,安平侯项承又在九江征讨东越国,郢都已经没有良将,这三万楚军一旦羊入虎口。郢都的大军就只剩下一万,这个数字实在太少了啊!
    昭文深深作揖,胸有成竹地说道:“以臣之见,莫不如紧闭郢都四门,以防韩国细作入城探听我军虚实,此其一也!其二、向九江郡的安平侯求援,令他分兵以为先援,九江距离郢都千里,以八百里加急报之,安平侯的援军最快只需二十余日就可抵达。再令景阳将军分兵,一部急攻汝南,一部回师郢都,令韩国东西不能兼顾,此其二也!其三、向临淄处求援,明确告诉齐国,如今韩国攻打我们楚国甚急,齐国的二十万大军迟迟不敢进攻,已经令楚国难以支撑。齐国若是不发兵伐韩,楚国情愿向韩国割地祈降,再联合韩国攻打齐国以弥补损失!”
    楚王顿时面露喜色,兴奋地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有理啊!”
    韩国之所以敢分出五万大军攻打楚国,不就是因为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只会虚张声势,不敢和韩国真刀实枪地鏖战吗?!干脆和齐国挑明了这一点,逼迫齐国出兵。一旦齐国真心出力,韩国除了退兵绝对没有更好的办法!
    群臣听后也是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毫无疑问,这个主意更加符合实际。真要是派出三万大军驰援蓝田,胜负难料,这是拿自己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来做赌博,一旦赌输了,郢都就会被韩国大军团团包围。到那时,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割地求和,很有可能,自己的封地就在被割让的土地中。甚至,更糟糕的是,自己这些人会跟楚王一道成为韩国的俘虏。对于韩国的新法,大臣们可是铭记于心,一旦成为韩国的臣子,可不会像如今这般可以作威作福,以后,就连名下的土地和奴仆都要被限制,这样的结局是楚国贵族们万般不愿意接受的。
    芈梁眼见大殿的形势马上就要急转,忍不住求助似的望向左徒黄歇,三闾大夫昭文所说的,自己当然想过,但这样一来,耗时必然持久!如果不增援蓝田的话,仅仅凭借郢都,郢都又能支持多久呢?!外无必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城,芈梁很担心,如果不派遣援军的话,蓝田坚持不了多久,到时,郢都免不了一番战火。待韩军看清了楚国的虚实,到时就危险了!
    “敢问三闾大夫,从蓝田到郢都的两百里之地无险可守,若是将三万大军全都系数调入城内,坐任蓝田陷落,此谁之罪?”黄歇出言道。
    “蓝田军民为王上牺牲,乃是他们的福分!以臣来看,蓝田有两万大军,足以抵挡一段时间!”昭文避重就轻道。
    黄歇微微一笑,道:“一段时间?臣倒是不知,这一段时间究竟是多久!郢都如今有三万大军,蓝田有两万,此两处,可谓互为犄角,蓝田失守,郢都也不能独存!且有兵不救,岂不是陷王上于不仁不义之地?”(未完待续。。)
    。。。
 。。。  

第三十章 计定
    三闾大夫连连摇头,道:“王上乃万乘之躯,轻易不可犯险!若是派遣大军驰援蓝田,造成郢都空虚,为韩军所趁,方才是置王上于不仁不义之地!蓝田之危,已经不可破解!左徒当知,楚军虽勇,郢都却无良将!故守城游刃有余,野战却力所不逮!派遣三万大军出城与韩军鏖战,臣唯恐是救援不成,反被韩军所困!这个责任,没有人可以承担得起!”
    黄歇也不恼羞成怒,反而笑着点头说道:“三闾大夫所言甚是!如果郢都只有三万大军,自然兵力捉襟见肘,无法救援蓝田!可郢都周遭可不止三万大军啊!”
    楚王一愣,纳闷地望向黄歇,下意识地说道:“爱卿的意思莫非是征召城中所有的男子入伍?”
    这倒是个权宜之计,但除了二十岁到四十岁这段年龄的士卒称得上是精锐之兵,年龄太小或者太大的男子被征召入伍也只能起到助威的辅助作用,聊胜于无,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黄歇摇头笑道:“臣方才所说郢都不止三万大军,自然是说的精锐之兵!”
    这一言顿时让大殿炸开了锅,郢都明明只有三万大军,怎么到了黄歇的口中便不止三万了呢!唯有令尹芈梁若有所悟地微微点头,大概猜到了黄歇的想法。《
    楚王则是一脸惊喜,用近乎颤抖的语气说道:“爱卿,多出的兵马在哪里?!寡人怎么不知道?”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如果有更多的兵马,自己也不会如此惊慌失措!楚王多么盼望黄歇告诉自己,郢都有着十多万的兵马,这样的话,五万韩军敢过来。自己就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多出的兵马就在大殿内的诸位大臣家中!”黄歇一语道破天机!
    大殿瞬时安静了下来,终于明白了黄歇话中的言外之意。在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分封制虽然已经瓦解,但各国的卿大夫们,尤其是老牌的贵族,往往有数量巨大的封地或者属地。尤其是在楚国这样地大物博的国家,贵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超乎想象!甚至达到封地里的国人只知主上不知君王的程度!因为这些领地中,贵族领主拥有着巨大的权力!
    在各自的封地里,楚国的贵族们也还保留着豢养私兵的传统!对这一切,楚王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像中原的国家,国君封赏给有功之臣的土地更多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仍然由国家统一管控,只是把土地上的赋税交给了有功之臣,这也导致了中原各国的勋贵们虽然豢养着私兵。但都是少数,而不是像楚国这样,动辄数千人!
    这样的制度决定了楚国的贵族们很容易满足,因为楚国实在是太大了,有足够的利益供他们瓜分!当中原各国为了百里之地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楚国的君臣们在看热闹;当中原各国在想着如何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的时候,楚国的君臣在看热闹。为什么?因为楚国地大物博,从来不需要这些!楚国君臣偶尔也有励精图治。但终究想要的,不过是中原国家的尊重。证明自己并不是蛮夷之国,不识礼教!一旦达成目的,或者北上中原受挫,楚国又会按照本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使劲的折腾。比比谁的奴仆多,谁的楼船美。谁更富贵,成了楚国贵族们茶余饭后的事情!这种情形在吴、越两个生死大敌灭亡后变得更加严重!
    很显然,对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贵族们来说,黄歇的提议是**裸地得罪了他们!虽然大家的封地离郢都都有段距离,但向来惜命的楚国贵族们在城外的庄园里还是有不少私兵的。这种私人武装,只听命于各家的家主,如今因为黄歇的一句话,要给楚王效力,自然是没有人心甘情愿地愿意。
    令尹芈梁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知道到了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论地位,楚国的贵族们以自己居首,若是自己对此都推三阻四,那估计不会有一个人同意。楚王方才期待的眼神也证明国难当头,楚王希望自己做出表率。只是,这样也会让自己得罪众多的贵族大臣。
    “罢了!罢了!事有轻重缓急!自己就权且做一回恶人吧!”令尹芈梁打定了主意。
    下了这个决定后,芈梁从容不迫地起身出列道:“王上!臣在郢都外的庄园尚有一千护卫,算上青壮仆役,共有一千五百人,愿意供王上驱使,解决此次危机!”
    楚王大喜,激动地说道:“令尹真乃寡人肱骨,待韩军败退,寡人自有重赏!”说完,期待地望向其他贵族大臣。
    贵族们心里恼恨芈梁把自己推到尴尬的境界,但也清楚,如今除了割肉似的交出私兵,再无别的办法,否则,楚王肯定会秋后算账!为了长远利益,只能是忍了!
    “王上!臣亦有八百庄园护卫、奴仆愿意供王上驱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