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流逐鹿记-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左都督毛文龙的部将击败之后转而进攻朝鲜,朝鲜的军队根本就不叫军队,一帮农民罢了,怎么抵挡得住皇太极的流氓军队呢?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率领众贝勒大举进攻朝鲜,大军渡过鸭绿江,占领了义州,攻陷了平壤,兵锋直至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害怕,派人向皇太极的军队投降,双方在王京之下杀白马订立盟约,皇太极摆酷,说是兄弟之间的会盟,朝鲜国王李琮也敢怒不敢言,只好默认,于是有了所谓的“兄弟之盟”。
打完了朝鲜之后,皇太极得之张善羽的伤还没有好,东江军主力还留在京城,于是皇太极放下胆子,准备大举进攻辽南,被狗头军师范文程劝住之后改而进攻漠南,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
蒙古这时已经与六百年前的蒙古大不相同,分崩离析,互相攻讦,被皇太极的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仓皇逃窜,皇太极三次用兵,自以为强悍,于是愈加猖獗。
第八卷 第七章 兵变
 更新时间:2008…11…4 21:34:22 本章字数:2329
边军进京期间,辽东基本上无兵驻守,后金新汗皇太极得以上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指东打西的,搞得辽东乱成一窝粥。
天启七年,辽南侯、掌銮仪卫事大臣兼右都督挂将军印、殿阁大学士兼辽东总兵大人张善羽于紫禁城下负伤,昏迷不醒达三个月之久,尔后,镇守山海关的袁书生也被天启皇帝罢官,迫不得已的袁书生,决定回老家种田,辽东的兵没人管了,于是发生了一场在当时影响相当恶劣的兵变,史称“宁远兵变”。
宁远这个地方,是袁书生冒了极大风险崛起的地方,这里的军队素质也比较高(与那些素质特别低的部队相对而言),战斗力也马马虎虎(经受住了后金军队的二次打击,据说或得的胜利,不过第一次斩首五十,第二次斩首二百,总共交给兵部一百八十首级,其中七十可能是半路上遗失了,不过兵部很客气,还是给了袁书生二百五的赏银)。
按理说,这支看上去不错的军队应该不会发生兵变这类恶性事件的,但很不幸的是,兵变确实发生了,而且是在崇祯皇帝上任,启用辽东巡抚袁崇焕之时。
原因很简单,军饷已经欠了八个月了,士兵们已经穷得比乞丐还不如了,没饭吃,谁还给你打仗啊?当然要兵变了。
袁书生很幸运,兵变的当天边,他还在京城去山海关的路上,袁书生不知道他的防区宁远已经发生了恶意的兵变,正踌躇满志,在半路上吟诗做赋呢!
此时的辽东巡抚是毕自粛,这个家伙很倒霉,上任还没有三个月,就被兵变的士兵给扣押了。
哗变是从外地调来的士兵先发起的,当时有两个家伙闹得最激烈,一个叫杨正朝,另外一个叫张思顺(张善羽的老本家)。
这两个家伙本事仍就人群就找不到的流氓下民,用贾谊的话来说就是“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伊顿之富有;涉足行伍之间,掘起阡陌之中”,这两个“迁徙之徒”,却率先兵部,从而引起了骨牌效应,整个宁远的驻军都依次兵变了!
兵变先从四川、湖广的部队开始,进而波及到十三个营地,全宁远的驻军,事态不断扩大,影响迅速蔓延,哗变的士兵涌入巡抚衙门,将辽东巡抚毕自粛、辽东总兵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函淳等等官员从衙门拉出来,捆得似乎粽子一般,并且拿鞭子狠狠的抽打。
辽东巡抚毕自粛,被叛军逼迫从银库中拿出银子,结果打开银库,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于是毕自粛倒霉了,被叛军打得满头大包,狼狈不已,幸好兵备副使郭广及时赶到,毕自粛看到郭广,大声呼救,郭广与毕自粛交情颇深,于是郭一边用身体护住毕自粛,一边通哗变的首领杨正朝、张思顺谈判。
这两个家伙说要十万两白银,其中杨正朝和张思顺要从中拿二万两平分,其余的分给叛军,郭广说要价太高的,拿不出来,杨正朝和张思顺不理他,喝令士兵继续鞭打辽东巡抚毕自粛,郭广无奈,设法筹集了二万两白银先给了叛军首领杨正朝和张思顺,这两个家伙拿到银两,一分也没有发给手下的士兵,自个走了,结果剩下的士兵仍然不肯放掉扣押的士兵,郭广无奈,只好向商人贷款三万两银子,发给叛军,才将巡抚毕自粛、通判张世荣和推官苏函淳等救出来。
毕自粛被救出来后,自觉得很没有面子,一个堂堂的辽东巡抚,正三品的大官,居然被一群流氓士兵扣押勒索,于是在自己的屋子里自缢而死。
此事,《明史》中有记载:
“是月,四川、湖广兵戍守宁远者,以缺军饷四月大燥,余十三营起应之,缚巡抚毕自粛、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函淳于鼓楼。毕自粛伤重,兵备副使郭广至,躬翼毕自粛,括抚赏及朋二万金以散,不厌,贷商人五万,乃解。毕自粛引罪,走中左所,自经死。”
此时,袁书生正好赶到山海关,错过了好戏部分,只好善后。
袁书生是怎么善后的呢?很有意思,本来像兵变这样的恶性时间,应该及时剪除首恶,羽翼不记,而袁书生刚好的做法刚好想法,首恶不记,剪除羽翼。
“召首恶杨正朝、张思顺至,宽言抚之,二凶唯唯。”
然后将次恶田汝栋等十五人抓起来,磔,即凌迟处死,说可以产生威慑作用,此时此刻,杨正朝和张思顺正在自己屋子内分赃。
然后袁书生派人对这两个家伙说,你们“擒叛有功”,经奏报朝廷,还奏报朝廷,将他们“发前锋立功”。
中军被斩首,参将被受到斥责,都司左良玉等被罢免,通判张世荣等被降职,总兵官朱梅解职。
唯一没有被解职,反而受到表彰的是都司祖大寿,因为唯一祖大寿的部队没有参加兵变,因此受到了奖励。
袁崇焕处理完兵变一事情之后,向朝廷上报,经过,原因、处理及善后事情,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于批准。
于是,这一次看起来比较严重的兵变就被袁书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袁书生没高兴多少时间,锦州也发生了一场兵变。
这一场时间有花费了袁书生不少时间来平息,袁崇焕浪费了八个月,奔波与处理兵变及其善后事情之中,一时无暇向东江张善羽争夺辽东统治权的问题,于是,东江看起来还是风平浪静,十分安宁。
不过,东江的张善羽知道,长期的平静下去是不可能的,同时,张善羽一直都不敢小瞧袁崇焕,这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看起来很客气,很融洽,很不错,但论起权利利益起来,这个看起来很和气的人却露出了其狰狞厉爪,并且武装到了牙齿。
第八卷 第八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更新时间:2008…11…5 22:18:00 本章字数:2392
“哈哈哈哈,自古兵变,皆有除首恶而留羽翼,今袁书生却除羽翼而留首恶,真是个书生啊!”张善羽得知东江兵变的消息,不由得哈哈大笑,心情愉快。
军师陈继盛结果塘报,也不禁莞尔:这个袁崇焕,难道丝毫不会带兵么?
“如此也好,”张善羽道,“袁书生本来是将矛头对准我东江的,这次小皇帝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利,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粮饷、军饷基本上都在袁崇焕手上,整个北方的军队几乎都划归其统领,可惜啊,可惜啊!”张善羽叹道。
时亲兵队长张三在旁服侍,问道:“爷,可惜什么?”
张善羽笑道:“可惜皇帝所托非人,哈哈哈哈,小皇帝将全国的粮食、饷银、军队将之一书生,岂有不败之理?自古有云‘若个书生万户侯’,这个袁崇焕,明明可以在朝廷当一个文差,偏偏要到辽东来与我东江军争夺统治,真是搞不懂这厮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
张三奉承道:“爷神机妙算直,他袁崇焕算哪根葱,爷只要伸出个小拇指一推,袁崇焕这厮就爬不起来了……”
“免了,免了,你这厮,从京城回来,别的没学会,阿谀奉承到学了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下去吧,本帅这里不需要你服侍,唤几个卫兵进来就行了,张三啊张三,你要多读点书,你难道想在我这做一辈子的亲兵队长么?”张善羽语重心长的道。
张三诺诺退下,不过张善羽分明听见他嘴边嘀咕道:“做一辈子的亲兵队长有什么不好,起码衣食无忧啊!”
张善羽心道:这厮,真之适合做一个亲兵队长,罢了,罢了,看来我东江军,还是要吸收一批人才进来啊,可惜这明末,有用的人才确实不多,阿谀奉承的马屁精倒是一抓一大把。
“都督,我看袁崇焕这厮手上有这么多军队,掌握着全国的财权,又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