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立志传-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元洪步入了其政治生涯的最高点,对于下一任总统的竞选,黎元洪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不在连任。
英国是多么希望黎元洪继续连任。
第十二卷 轮蹲的天空 第十四章
 更新时间:2009…6…19 22:16:39 本章字数:3122
黎元洪在做出不再连任的表态后,杨洪森成为了总统宝座地唯一竞争者。
1928年下半年大选活动开始拉开序幕。根据西方民意调查机构初步调查杨洪森的优势明显。如无意外杨洪森将登上总统宝座,杨洪森可没有那么多的激动。如果不是他谦虚,不管是孙中山。还是黎元洪都没有机会坐上总统的宝座。
黎元洪已经开始将政府工作陆全面移交给杨洪森。
杨洪森对国民党上下梳理了一遍。统一了党内地思想和认识。在党地代表上其提出了新地发展思路和未来国民党可能遇到了困难。最后要求全国600万党员团结一心。共同推动三民主义目标的全面实现。
1929年杨洪森在国会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同一天杨洪森在总统府会见了工商界代表。少数民族代表。以及王宫贵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甚至日本都对杨洪森的当选表示祝贺。
在对日问题上。杨洪森政府地新闻发言人表示,新政府将进一步通过对话地方式解决中、日现存地一些矛盾。努力发展两国地关系。加强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合作。
“中国希望与日本一起携手维护远东和平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
日本方面的某些政治家很生气。中国把自己与日本摆在了一个同等的位置。
“日本正在一点、一点地成为中国地经济附庸,现政府是一个卖国地政府。”日本右翼势力大势抨击现政府对华地经济和政治策略。
日本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外部地资源。而日本经济在大地震后得以恢复。关键是加强了与中国之间地贸易往来。中国这个巨大地市场消化了日本51%工业产品,对日本来说失去这个市场。日本的经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日本国内反对动武地人很多,右翼势力认为这些人太短视,初期日本的经济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等日本征服了中国,哪还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日本在国民经济状况良好,在国内矛盾不突出的情况下,右翼势力在国内的煽动并没有起到多少效果。
杨洪森却知道经济危机发生后这些右翼势力的宣传效果将会成倍地翻滚。
在全球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地危机,为了避免在未来的危机蒙受巨大的损失,杨洪森开始对两江集团进行调整。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倒计时。
美国股市现在牛气冲天。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赚钱。美国地那些专家声称。美国经济这种良好的态势将继续保持下去,也不知道他们这种乐观情绪依据在什么地方。
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联地中国的经济专家们也是感觉良好。
持续多年地高经济增长。再加上美国专家们的分析。中国百姓大胆把积蓄投入股市,进行着大肆地投机活动。
“趁着行情牛,有钱赶紧投。”成为了上海百姓的口头馋。
股市上一夜暴富地人的确不少。那些暴富后精神受到刺激地家伙。跑到证券所的顶层大把撒着钱。最后在租界警察的强制措施下才事件才得以化解。
对于这种疯狂的局面。国府再三警告“入市有风险”,但是根本就没有人听。
他们不是在投资。而是在抢钱。而且生怕别人抢先。把钱就抢光了。
空前地繁荣,刺激了消费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地两江地区,人口正在迅速爆炸,杨洪森虽然二五计划之初就强调,中国的经济由两江向中原腹地战略迁徙。但是现在看来这是极不成功地。两江经济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巩固,两江与其它地区地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在外资的引进方面两江远远超过两湖、两广。1927年美国在远东地投资超过25亿美元。其中有17亿美元投在了中国。而在17亿美元当中有七成集中在了两江。而中国财税也尽出此地,这一地区如果有什么闪失。所产生地影响将将是全国性的。
国府方面出台政策对两江经济发展过热进行降温。但是推行过程中受到了巨大地阻碍。
杨洪森给两江打的防疫针直接将针头打弯了。
这让杨洪森无奈。他总不能说美国会发生经济危机。会造成×××地损失吧。当然即使他这么也不见得有人听他的。再者,这么出头风地事杨洪森干不出来。他本人在两江的投资也十分巨大,尤其是在出口类行业中占了不少份额,经济危机必然影响对美出口。
没人听他地那就先管好自己吧。
减少损失固然好,更重要地是抓住危机发大财。
借着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以孔熙祥为了中国代表团出访欧美,杨洪森上台后,在宋蔼龄就积极运动下孔熙祥成为了杨氏内阁的财政部长,在夫人宋蔼龄的支持下孔熙祥在这个政治舞台上积极展现自我。实际他根本就没有自我。在家他听老婆地。在内阁听杨洪森地。
孔熙祥比李鼎铭用起来顺手多了,有些比较机密地事情都可以交给孔熙祥打理。
如愿以偿成为第一夫地宋美龄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开始在中国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宋美龄希望将美国地先进文化全盘引进中国,让基督的光辉照耀中国,为此她甚至还组成一支强干地专业顾问队伍,为了计划地实现宋夫人甚至动用了她的银行存款。杨洪森看她玩的这么大。不得不干预。
“新文化运动”要是一点成绩都没有。杨洪森也没有面子。
在杨洪森地要求下宋美龄在专家们的帮助上构思了一份策划。
不过在杨洪森眼中这份方案不切实际、流于浮浅。难有实效,这些留洋地高材生离开中国时间太长了。他们对中国地了解甚至比不上那些在华的外国人。杨洪森十分郑重地将南京教区的大主教罗斯推荐给了宋美龄,并且从自己地顾问团中抽调部分人员来帮助宋美龄。
此次运动地目的是要唤起民众,改变人民的精神面貌,借此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等。
宋美龄更深层地目的是为了压过宋庆龄一头。
宋庆龄有着国母的身份,宋美龄与宋庆龄站在一起地时候。总感觉自己貌似沾了后者光。
宋美龄所参加政治生活不可不谓少。每年捐款也是数量庞大,而且她地大名频频出现在报纸地头版,但中国百姓对她的了解,甚至还不如欧美的百姓,中国百姓对他认知仅限于杨洪森老婆。
对于要强的夫人杨洪森也只好顺其意。而在私下的交流中杨洪森给予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对这些意见宋美龄极为重视,杨洪森在搞运动和搞钱方面都极有一套。
城市地区受教育的人口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这使得城市中地百姓能更多地了解“新文化运动”。诸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对西方文化接触较多,所以在这些城市“新文化运动”更容易推广。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大城市市民在宋美龄的口号下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随着“新文化运动”地进一步展开,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面对那些越来越多地问题,宋美龄只得向杨洪森求援。
“新文化运动”宋美龄想象的过于简单。
杨洪森接手后为“新文化运动”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他将三民主义作为运动地核心。将反封建、破四旧作为运动的目标。并且提出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口号。
宋美龄被杨洪森挤兑地又回来所熟悉的教育和卫生领域。
第十二卷 轮蹲的天空 第十五章 今夜不更新
 更新时间:2009…6…19 22:16:39 本章字数:10446
1929年3月《中央日报》宣布中华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胜利完成。全国上下一遍欢心鼓舞,各大报纸都在发表评论员文章,大肆吹嘘着二五计划取得地丰硕成果。《申报》更是二个五年计划公布的数据与从日本搜集过的数据进行比较。钢铁产量614万吨,煤炭产量1,6亿吨。电力、水泥、机床等产业中央公布地数据,均超过日本。
“通过十年地发展,中国全面赶超日本,成为亚洲第一经济强国。”
日本朝日新闻称中国政府在数据上弄虚作假。
北京国民党总部全体党员一片欢呼之声。
“国民党万岁,三民主义万主。孙总统万岁。”
……
很多同志痛痛哭流涕感叹。先总统中山先生。没能看到中华崛起。
杨洪森在国会讲话显地有些激动,“……,美国钢产量从1880年的127万吨提高到1892年的501万吨花了12年时间;英国由1880年的131万吨提高到1903年的511万吨。经过了23年时间;法国从1897年地134万吨提高到1923年的530万吨。则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