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18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天使”号后面,另外八架没有携带炸弹的轰炸机也陆续起飞了。这八架轰炸机上都带着用来采集与搜集爆炸数据与信息的各种设备。五分钟后,远在圣地亚哥战略航空兵司令部的罗云冲收到了“货物已经送出”的信号,震惊全世界,改变人类历史的一刻就将到来了。
第二十六卷 未来启示 第十九节 幸与不幸
 更新时间:2008…11…25 0:07:55 本章字数:4196
侦察机在飞到了美国东部海域上空的时候就分成了三个小机组,分别朝着三个目标飞去。距离最近的就是费城。
之前,费城从来就没有遭到过轰炸,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当初薛希岳让罗云冲不要去轰炸费城。是早就准备要在费城用原子弹。持这一观点的人还不少,因为遭到原子弹轰炸的城市,都是在以往的战略轰炸中没有遭到过轰炸的城市。原子弹也没有任何必要投到波士顿,纽约,巴尔迪摩。以及弗吉尼亚比奇这样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城市去吧。
可问题是,薛希岳是在28年的时候就明确要求不能轰炸费城,而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盘古计划”在什么时候能够获得成功呢,就算薛希岳再高瞻远瞩,恐怕也无法料到不到一年后。就会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吧。
根据当时薛希岳的一名助理的回忆,当时薛希岳不让罗云冲轰炸费城,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要避免引此而激发美国人的抵抗意志,这与没有轰炸华盛顿是一个道理。另外。费城本身不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当时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薛希岳一直想通过摧毁美国的工业基础来迫使美国投降,而战略轰炸后来演变成为了针对城市与平民的大规模轰炸,这已经违背了薛希岳的初衷,因此后来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薛希岳才会犹豫不绝。因为原子弹本身就是完全针对平民地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在确定要使用原子弹之后。费城就被列为了头号轰炸目标。当然,能否使用原子弹轰炸费城,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费城的天气情况是否良好。是否能够满足投掷原子弹的要求。
两架气象侦察机在一点四十分左右到达了费城上空。之前也有不少地侦察机前来,而且费城还没有遭到过轰炸。因此在防空警报响起之后,绝大部分费城的居民都没有引起警觉,仍然在继续忙碌着。只有少数人抬头看了眼在头顶上盘旋的那两架大飞机,而更多地人甚至没有任何的反应。
在以往的年份。每年八月份地费城地区是比较晴朗的。可结果,两架侦察机在城市上空盘旋了大概十分钟,都认为云层太厚,而没有轰炸的机会。这个判断相当重要。地面上地人很容易透过云层的缝隙看到天上的飞机,可相反的。飞机要找准地面上的目标就更为困难了,而且当时轰炸对气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投原子弹地轰炸行动对气象要求就更高了。
罗云冲收到了气象侦察机发回的报告后,他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哈里斯堡那边了。当时,甚至有人怀疑罗云冲是有意放弃了对费城的轰炸行动。
29年8月15日,费城的天气到底适合还是不适合投原子弹,战后有很多的争议。从战后费城居民反映的情况来看,在8月15日那天,费城的天气情况是比较良好的,云层并不是很多,可是当时侦察机报告的情况则是费城上空不适合投原子弹。更重要的是,罗云冲后来只提交了一架侦察机的报告。而没有提交另外一架侦察机的报告,因此很多人怀疑,罗云冲故意放过了费城,不然,他为什么要隐瞒另外一架侦察机的报告呢?
各方面的猜测都有,支持罗云冲的人认为,因为两架侦察机的报告是完全一样的,罗云冲没有必要同时提交两份气象侦察报告。而且,这两架气象侦察机有主次之分。罗云冲提交的是长机的气象侦察报告,而按照规定,只有在长机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才采纳僚机的气象侦察报告。也就是说,当时长机已经发回了报告,就算僚机的报告意见相反,罗云冲也肯定首先采纳长机的报告,而不是僚机的报告。
最受到非议的是,当时长机机组成员是一个超级轰炸机组,而该机组以往几乎没有执行过气象侦察任务,而僚机则是一个正规的气象侦察机组。也就是说,罗云冲把没有执行过气象侦察任务的机组派到了最前面去。而且采用了该机组的报告,反而忽视了有丰富经验的气象侦察机组的报告。有的人甚至以此断定。之前罗云冲就给长机的机组成员打了招呼。所以才会有了不切实际的报告,因为那个机组是罗云冲手下最好的机组,其机组成员自然是对罗云冲的命令不敢有半点违背了。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所以后来才有很多人怀疑罗云冲是故意放过了费城,挑选了人口少得多的中型城市。
当时,费城市区人口超过了100万,虽然根据后来的理论计算,爆炸当量不到2万吨的“雪茄”是不可能杀死这么多人的,但是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原子弹可以摧毁整个费城。也有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罗云冲想要避开费城,毕竟在战争中死于战略轰炸的平民已经够多了。需要再添上一百万吗?
原子弹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看成了一种战略威胁武器,而且当时帝国也就最多只能制造三枚原子弹,就算三枚原子弹可以摧毁三座大城市,如果罗云冲肯下狠手,集中3000架轰炸机执行三次大规模的集中轰炸,照样能够摧毁三座大城市。而且比原子弹还要彻底。因此。原子弹在战争后期起到的作用只是震慑与恐吓,其政治意义明显高于军事意义。那么,在摧毁什么城市的问题上本身就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炸掉费城这样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是炸掉只有二十万人口的哈里斯堡。对美国总统坚持到底地战斗决心所起到地打击作用是一样的。
罗云冲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开的。或者私下地场合承认自己放过了费城。可是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也许当初罗云冲真的不想炸掉费城。只是希望用原子
弹来椎毁美国总统最后那一点点抵抗意志与决心。让美国尽早投降吧!
在放过了费城之后,下一个目标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州府哈里斯堡。
当时罗云冲将哈里斯堡划为了人口有20万地中型城市。因为这是一座行政城市。没有什么工业,周围也没有驻扎多少军队。同时又靠近阿巴拉契亚山脉。在之前的战略轰炸中,哈里斯堡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袭击,只是被舰载航空兵轰炸过几次。损失还不算太大。城市基本上保存完好。这也正是哈里斯堡被列为二号轰炸目标地根本原因。
当时哈里斯堡的实际人口是189457人,这是美国政府的登记人口数量。因为美国人口地流动性不是很大。而且之前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市民都没有集中在这里,哈里斯堡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疏散,所以在蝴旧日这天,在市区内的居民数量应该与美国政府的登记人口数量相差不大。
两架侦察机是在两点十五分的时候到达了哈里斯堡上空。飞行员只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就发出了电报,哈里斯堡上空万里无云,天气情况优良,非常适合轰炸!
电报立即被收到,罗云冲没有丝毫迟疑,两点二十分,轰炸哈里斯堡的行动代号发了出去,正在向北飞行的“天使”号收到了情报之后,吴林糠迅速的调整了轰炸机的飞行线路。三套轰炸方案他早就背在脑子里了,现在采用的是第二套方案,航线的调整并不是很大。在到达了新泽西州东面海域上空之后才会转向。
罗云冲没有急着将侦察机撤回来。而是让那两架侦察机继续在哈里斯堡附近待命。监视气象的变化,如果有异常,随时发回报告。
最后两架气象侦察机在两点半左右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这两架侦察机的机长并不知道哈里斯堡那边的情况。也不知道罗云冲已经下令轰炸哈里斯堡,所以也发回了天气良好的报告。波茨菲尔德的天气情况也适合进行轰炸。
现在,情况已经基本上确定,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的天气都良好,适合进行轰炸,而按照轰炸安排,哈里斯堡排在了前面。因此只要能在哈里斯堡投下原子弹,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轰炸波茨菲尔德。罗云冲也没有改变这个安排,只是他仍然没有撤回那两架侦察机,而是让它们继续在波茨菲尔德上空盘旋。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轰炸机要在四点半到五点之间才能到达哈里斯堡,还有好几个小时,而8月份是夏季,夏季的气象变化很快,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小时里。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上空的天气状况都有可能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