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现在已经是对华州略微有了一些了解,对于这个势力居然就在大明的周边从容发展了这么久感觉到很是惊讶。也是暗自的心惊,辽镇衰败到了一种什么地步,对周围的情况就好像是聋子瞎子一样,而且训练松弛。武备败坏,不败都没有天理了,华州积蓄多年,突然间毫无征兆的发动。一举击溃辽镇明军,迅速的控制了整个辽镇四分之三地地盘,这种军事战略极为的成功。
颁布“民三公七”“千户抽百丁”政策。迅速稳定了局面。这个政治手腕也算是高明。可是到了现在,这么大地动静闹了起来。如果再向前推进或者是固守的话,都是大军的堂堂之战,没有什么突然性。
华州虽然目前在大辽河无法推进一步,可是丘峰从只言片语之中也能了解到,华州的志向是天下,要想争夺天下,目前地这种兵力不足是一个问题,对于兵力不足,丘峰总是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不把投降的明军精锐改编成军队,虽然不像是华州军那么勇悍,可训练之后对付关内的明军还是有效果的,如果不信任,那么自己投降过来所带的骑兵马队可都是被编入正规军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华州对于关内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太过陌生了,大明天下幅员辽阔,要是进军关内,单纯地武力强战,开始或许可以,可接下来肯定是会陷入泥潭之中,你地士卒再强悍,武器再精良,总不能处处地提防,处处的小心,那就和蒙古鞑子入关地时候一样了,要想顺利的入关并且占领那些地盘,而且还要在平息战火后迅速的确立统治,就需要当地的地主士绅的支持。
但是你华州现在对于他们来讲还极为的陌生,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政权,不知道你对待地主乡绅的阶层到底是是什么态度,这种陌生之下,如何会有相信和接受甚至是臣服。
人们对于陌生的东西总是有一种恐惧,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心人宣传什么华州是乱民聚集,准备入关大肆的掳掠,或者是华州是白莲的邪教余孽,准备祸乱天下,更好的栽赃方法是说华州乃是蛮族的指使,如果真有这样的局面,恐怕是全天下就要同仇敌忾,一起对付华州,那就是大麻烦了。
这次在占领了几个月就放那些人回去,这些人虽然有可能被大明官府和衙门收押询问,但
人大都是辽镇的官员和头面人物,最起码广宁卫不会是说,这些自愿回归大明的人,一路入关,进入京师是可能的。
这些人一路走来,此时辽镇失陷的消息已经是轰动天下,人人好奇华州到底是什么地方,那里来的势力。
放归的那些人最起码有几样是否定不了,华州全是汉人,战斗力很强悍,从不掳掠地方,当然,若是造谣的话,掳掠地方之类的罪名还是能够编造出来的。
不过放归一千多人,都是居住在辽镇的各个卫所,彼此并不相识,怎么可能统一口径,他们所说的,所讲的,尽管全是贬低之词,但是有心人必然是会分析出来他们所要的结果,对于华州有一个判断。

丘峰算是凡事都往好处去想的,想当然的以为天下间有许多有心人,只是全天下,庸人和随波逐流的人从来不少,能够清晰的分析是事态局势的有心人却少的可怜,仅仅凭着这一千多人的沿路造谣,反效果能少一点就谢天谢地了,何来什么宣传,何来消除关内民众对于华州的陌生和恐惧。
当然,即便是事情不向好的方向发展,华州的情报部门也会让他们向着好处发展的,这一千多人一路走来,在辽镇中也有许多所谓的散落军户投奔,过了大辽河之后,往往是那些人造了些谣言,那些跟着他们的散落军户就故作神秘的跟下面的人说,这些老爷都是在华州吃过亏的,所以说这些话。
这些军户过了大辽河之后,随队的人数就越来越少,很多人就消失在卫所和城镇之中,不过,这个时候,很多的有心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他们在那里分析着关于华州的各种消息,得出了许多善意的结论。
如果仔细追究的话,这些有心人是从那些流言和谣传之中分析出来的结论,可是,在结论得出来的时候,流言和谣传往往还有几天才能到这个地方,当然对于好奇心很重的民众来说,这个时间差往往被忽略。
对于舆论的攻势,华州从来很舍得的花费银子和人手,在这个时候,这种小小的手段有极为大的效果。
在辽镇内部的招降收纳,因为华州军的强势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所以很快就是平静了下来,偶尔有些落草为寇的,也被比他们更加熟悉地形人口的那些本地团练迅速的剿灭,没有掀起一点的风浪。
说起来,自从归降之后,丘峰所做的工作,与其说是武将,其实作为宣抚使的职能倒是更多一些,因为根本没有动什么刀枪,反倒是各地费尽口舌的在那里解释华州到底是什么,投降华州都有什么好处,动嘴多过动刀,这不是文官是什么?
在大辽河广宁卫的试探攻势结束之后,眼看就要过年了,丘峰却被派了出来,快要过年,当日丘峰投降,他在定辽中卫的家人本以为丘峰失陷在华州军中不会活下来了,而且辽镇总兵李孤峰自觉对丘家有所亏欠,也着力的宣传丘峰勇猛忠心的事迹。
谁也没有想到,辽阳,沈阳迅速的失陷,丘峰居然又重新出现在家人的面前,短短半个月就经历生离死别,一家人大悲大喜,确实是很不容易,所以想在一起过个年,好好的团聚一下。
却没有想到一纸命令把他从暖洋洋的家中拽了出来,率领手下百人去往镇江堡,镇江堡和锁住长江咽喉的镇江没有什么关系,这个镇江镇的是鸭绿江,也是边墙的端点,丘峰不明白,去那里到底要干些什么。
走到了宽甸的时候,发现此次居然是和华州大将刘十三同路,更是有些搞不清楚要做什么了,到了宽甸可就不是轻骑简从了,这里有华州的本队兵马三千多人,这更是让他惊讶,此时军力紧张,每一个正规军的士兵都是要用在刀刃上,这还是华州的老兵。
宽甸到镇江堡那就是很近了,到达之后,却发现镇江堡已经是一个大工地,许多民壮忙碌的热火朝天,到底要干什么?
终于是忍不住的丘峰有些迟疑的询问刘十三:
“……将军,咱们是不是要打朝鲜?”
第六百零三章 谁说兵力不足
太祖朱元璋立国的时候,就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在来,历史上从隋炀帝伐高句丽开始,那个小小的地方总是耗费了太多的人口和资源,每次征伐之后,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动乱发生在中国。
小小的朝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祸乱之源,所以定下了这个规矩,而且朝鲜的小朝廷对于明朝的确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忤逆的地方,也让人提不起征伐的兴趣。
说起来,镇江堡是辽镇边墙的起点,这边墙除了防备鞑子的侵扰,还有一重意义,就是针对朝鲜,曾经在弘治皇帝的时候,朝鲜使臣在朝廷上提出,每年朝贡的路线都是从镇江堡走宽甸,然后在山海关入京。对于中心城市是在汉城的他们来说,确实是很麻烦的道路,能不能请大明的朝廷允许,改走海路,由仁川出发到达天津卫,这样可就是方便了许多。
当时朝廷的大臣都对这件事情觉得无所谓,还有朝鲜裔文臣准备拿出地图改路了,这时候,兵部侍郎某人出来说道,当日太祖皇帝定下这个路线,一路上要经过十几个大的卫所兵镇,这其中必然是有深意,或者是震慑或者是防备。
这个话说出来之后,就没有什么人再说改路的提议了,这也是说明明朝对于朝鲜一直是心存戒备,但是因为就是邻国,对于朝鲜可以被称作是玩笑的军队又是不屑一顾,同时又因为历史上的各种例子摆在那里,对朝鲜有一种恐惧和神秘感。
各种复杂的观感交织在一起,让明军的将领一听说要对朝鲜动兵,心里面就极为的别扭。丘峰心想华州地势头这么好,万一牵扯上去,土崩瓦解。到时候岂不是倒霉,丘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已经是打算的明白,如果华州真有这个想法,就一定要劝谏停止,没有想到这句话问出来之后。
在马上观看冰面上民壮忙碌地刘十三禁不住一愣,扭头问道:
“你说什么?”
丘峰的心里面打了个突,心想莫非自己这句贸然的问话让刘十三生气了,不过这件事情确实是大事。事关生死存亡,他丘峰已经是把自己绑到了华州这个战车上面。如果战车稍有倾覆,那自己就要粉身碎骨了,也顾不得对方到底是高兴与否,硬着头皮又是开口说道:
“刘将军。我看兵力调动,民壮工作,而且是在这镇江堡,目标也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