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5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战。
华州的团练训练量相当于正规军的七成,装备不如正规军,不过这样地训练量和训练的方法,包括那些装备。放在明军里面已经是一等一地强军,这种内幕的消息就不会有什么人知道了。大家反倒是以为华州军的兵力捉襟见肘,应付不足了。
大凡占领军都有这样的问题,就是随着战线地拉长,占据地盘越来越大。就必须要分出兵力来维持秩序,不然的话就会后院起火,所以越到后来,兵力就越发的不足,虽然说华州军也是汉人,比较容易控制和掌控地盘。也就是说可以很快的控制住人口资源。并且迅速的对军队进行补充。
但是这毕竟是需要时间。目前这样的情况,华州只能是守在大辽河一带。不能继续地向前推进,毕竟你在这里无法推进,大明不会在那里等着你充实兵力资源,你华州占据辽镇关外最多也就是一省地规模,可大明南北十三省加上南北直隶,这可是十几比一,甚至是几十比一地力量差距。
这次华州军取得这样的战果,许多人都以为是出其不意,明军措手不及才有这样溃败,如果给朝廷反应地时间,集中全国的财力军力,那华州军能不能站稳脚跟还不知道,所以先前投降的那些人,此时都有了别的想法。
包括辽镇总兵李孤峰,他的心里面隐约有些后悔,但是此时他身边已经是无兵无将,只是沈阳一富家翁,连个肯出城报信的人都没有,也只是在那里暗自着急罢了。
这次派出去作战的团练都不讲究什么兵贵神速,反倒是稳扎稳打的靠了过去,留给对方足够的时间,但是让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些团练和那几个卫所在战场上的堂堂之战,失败的都是明军。
说起来,惊讶的是那些不知道华州底细的人,如果是了解到华州的团练制度,就会发现,这样的军队对上明军,如果不胜利,那只能说是指挥的人无能了。
辽镇已经是太平了太长的时间了,在开战之前的几年,每个卫所,一年三百多天,训练过十日的已经可以被称作是严谨勤奋,士兵们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责任是种地,交租,既然不打仗,赚钱才是正事。
可华州的团练虽然是以民团的名义训练,但是实际上这民团是全日制的,每日在老兵出身的团练使带领下训练军事技能,一个是一年练不到
一个是一年到头都在训练,装备精良的程度也不是同的。
大家都没有什么战争的经验,华州的团练如果要输,那才是天方夜谭,三个卫所,两万团练,战斗在辽镇的第一场雪下来之后结束了,这些有了战斗经验的团练被编成了十个步兵团。
那些一直在盘算华州军可以出动的战力的人,此时给华州计算出来了一个数目,现在共有五万正规军,只有这些兵丁可以出动,可是广宁和关内的蓟镇京营,包括那附近的兵马,调集起来二十万不成问题,这实在是太过悬殊。

这些首鼠两端的人又是担心起来,仿佛要印证他们的担心,华州军即便是编练了那些团练作为正规军,但是依旧是守在大辽河那里不再前进一分。
在嘉靖二十二年的十一月间,华州在他占领的辽镇全境发布消息,这个消息没有什么先例,在所有人眼里看来都是莫名其妙,这个告示的内容是华州乃是仁义之师,不强迫我华夏之民选择阵营。
若是愿意回到大明的,华州军绝不会阻拦,土地田宅当然不会带走,其余的财物华州绝对不会克扣一星半点,礼送出境,这个消息真可以称得上是莫名其妙了,不过除了莫名其妙,也没有什么人阻拦,愿意走就走,留在辽镇继续煽风点火搞事也是麻烦。
那些一直是对华州这也没有信心,那也是担心无比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些产业,当年在辽镇有地位的人,自以为对形势看得明白,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看到有人安然无恙的过了大辽河,纷纷的行动起来。
还有些比较迂腐的读书人,自己走不算还要在乡间地头,煽动其他人跟他们一起走,说是忠于大明,何苦伺候叛逆。这种言论要是换个环境,比如说是大明,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可以干脆利落的给你办个斩立决。
不过华州维持治安的团练只是在那里冷眼旁观,有哪些降兵改编的想要过去管,也被阻止。
当然煽动的效果,还有跟随回到大明的人都是少的可怜,在分地定税赋的过程中,所有的军户民户都是赚到了便宜,先是田赋少交了两成还要多,再者公田分到了每个人的手中,华州和辽镇作战的时候,正是收成的时候,华州战胜确定政策,这些公田的收成实实在在的都被分到了每个人的手里。
比起往年,今年到手的粮食几乎是翻个一倍还要多,想想来年的收成,谁还愿意跟着走,农民和军户都是想的明白,谁实实在在的给人好处就死心塌地的跟着谁,反正都是咱们汉人坐江山,你们说这什么华州军日子长不了,那辽镇那些平实耀武扬威的兵丁被打的落花流水又是怎么一回事。
说来有些可笑的是,整个辽镇最想走的无非是三个人,蓟辽总督许论,监军太监,还有辽镇总兵李孤峰,可李孤峰压根不敢回去,这么大的失败责任,而且还投降了对方,就算是自己回去也是砍头的罪名,尽管他现在对于华州的局势没有一点的信心,但是也老老实实的呆在府中。
至于许论和那个太监,此时被软禁在一所宅院里面,压根不知道外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是囚徒不是自由人,没有这个返乡的权力。
这些离开的人越过大辽河之后,沿着官道一路走向广宁,还有的人直接准备入关投奔亲戚,这一路上,自然会有许多的人跟他们打听那个神秘的华州到底是怎么回事,尽管他们满口的诬蔑和谣言,但是也有许多的信息通过他们传递了出去,外面的许多人开始对华州有了些初步的了解。
不管这些人怎么造谣,有一点始终改变不了,那就是辽镇兵十万之众,为何被对方这么短的时间内打的落花流水,华州军强大到了什么地步,广宁的兵马本来还想对大辽河的华州军做出些试探,自从那些人经过之后,就立刻是缩了起来。
十二月初,鸭绿江边上的镇江保和九城堡明军投降,以大辽河为分界线,东面的土地已经是尽归辽镇所有,很多人觉得这不算什么,摧毁大部明军之后,拿下剩下的地盘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没有人想到,华州控制的关外,辽镇,朝鲜已经是连在一起了……
第六百零二章 舆论攻势
嘉靖二十二年的腊月,驻扎在广宁卫的蓟镇军集合了马,尝试着对于大辽河东岸的华州军进行了攻击,然后被打的灰头土脸,再也不敢轻易的出击,守备广宁的参将把战况报了上去,说是“贼兵势大,非我广宁驻军能图之”。
这一次的战斗过后,双方又是陷入了对峙之中,明军都是以为华州军推进的界限,就是以这个大辽河了,因为看起来,华州军确实是无法推进一步,只能是守在这里,确实是没有什么余力。
先前的降将丘峰在两个月的时间过后,就被提拔成了骑兵团的团首,独自负责,跟他一起降了华州的那些明军骑兵,则都是被整训打散之后,重新的分配到各个的编制之中,但是给丘峰的这个任命,已经是足够体现华州的信任了。
丘峰率领的骑兵团按照华州的说法是新团,也就是说,主要是从前的团练改编成的部队,并不是那些究竟考验的老兵,不过丘峰也是十分的知足,他的任命和调派,没有什么特别看重的,也没有什么刻意打压的,完全都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走下来,一名新加入华州军的军官,给他带着一个新团,慢慢的磨练,很是平常。
不过,华州军的所作所为都是让丘峰的心情更加的安定,若是过份的看重或者冷落,反倒是让他疑神疑鬼。
他也是经年的军将,经验丰富,对于华州军推进到大辽河一带就不再向前的做法也是颇为的担心,心想这肯定是华州的军力不足,这样耽误时间。等到明军调集了足够地力量,还说不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丘峰也是死心了。被人临阵抛弃,身陷死地,这等的刻骨大仇他是忘不了地,时常是想,若真是明军打了过来,那就和他们拼了,要不然就去关外,这时候他倒是有些光棍的气概。
华州允许辽镇愿意回到大明的那些人自行离去,很多人不理解。不过丘峰却感觉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政策。
他现在已经是对华州略微有了一些了解,对于这个势力居然就在大明的周边从容发展了这么久感觉到很是惊讶。也是暗自的心惊,辽镇衰败到了一种什么地步,对周围的情况就好像是聋子瞎子一样,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