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共的十三大有一个内部约定,即使邓小平已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但在大事上他仍保留着最后拍板的权力。 
与邓小平同龄的那一代老干部知道,只要邓小平决定退休,他们也只能跟着退。1985 年邓小平开始提出他可能 
退休的问题时,有些老干部请求他留任。就像其他对权力交接的时间和过程并无明确规定的国家中的集权统治者一样, 
邓小平及其同事有理由怀疑一些没有耐心的年轻干部甚至在老干部还不打算退休时就开始为他们的退休作准备,或至少 
热切期盼他们退休。1986 年 11 月 11 日,在为筹备一年后的十三大而召开的小型会议上,胡启立就提到过邓小平和一 
 
 
大批老干部将要退休的事。薄一波听到这话脸都气红了,问胡启立:「你是不是盼着我们都早点死啊?」'19111'胡启立客 
气地回答说,他希望他们继续干下去。从来不知隐瞒情绪的王震也曾在中央党校大骂胡耀邦在为老干部退休作准备,他 
其实说出了其他老干部的心声。'19112' 
在 1987 年 10 月 25 日到 11 月 1 日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辞去了所有党政职务,退出了中共中央委员 
会、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但保留了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的职务。'19113'其他老干部别无选择,也只好从 
正式职务上退下。陈云获准取代邓小平成为中顾委主任,第一线的工作则交给了赵紫阳。 
党的十三大是赵紫阳的大会。邓小平知道,为了使接班人有效行使领导权,必须给他相当大的活动空间。除非邓 
小平认为事态紧急,赵紫阳就是当家人。把胡耀邦解职后,邓小平让赵紫阳放手筹备并领导了十三大。赵紫阳在  5  月 
13  日的报告不但标志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的结束,也是赵紫阳为期半年的全力以赴地领导十三大筹备工作的开 
'19114'为使西方民众对此变化有所准备,赵紫阳在 1987 年 9 月 25 日接受了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Tom 
Brokaw)的采访。在聚光灯下,赵紫阳对自己将在一个月后的党代会上正式成为新的第一线领导人显得踌躇满志。'19115' 
赵紫阳虽然成了当家人,但他仍是在邓小平划定的范围内做事。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表 
明自己对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信念。邓小平长久以来一直赞成党政分家,赵紫阳也紧跟这一路线。尽管如 
此,赵紫阳还是获得了相当大的活动空间,因为邓小平甚至陈云都清楚,在赵紫阳的领导下经济和政治体制都会继续发 
生变化。 
1987 年 5 月 29 日,在绿灯亮起的两周以后,赵紫阳对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他正在为十三大准备一个政治改 
革纲领,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赵紫阳说,这个过程需要保持政治稳定,也将经过很长时间 
才能成功。改革要循序渐进,一个省一个省地进行。赵紫阳说,将来党不会再插手政府事务,党内将会有高度的民主。 

'19116' 

为了反映各级干部的意见,文件总共修改了八稿。9 月 27 日邓小平看过文件后决定不再作任何修改,只是简单 
地批示说:「看了,没意见,写得好。」根据赵紫阳的指示,文件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标题提交给十 
三大。邓小平在大会前夕发表简短讲话,表明他完全支持这个报告。'19117' 
像邓小平一样,赵紫阳也力图回避会引起争议的观点。十三大的文件既支持继续改革开放,也避开了容易引起争 
议的具体问题。赵紫阳选择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主题,这是这个概念第一次被党的代表大会所采用。它的好处 
是既可以让那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拥护者继续坚持中国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的信念,又给予了那些相信市场的人发展 
生产力所必需的自由空间。当有人问到这个初级阶段会持续多长时间时,赵紫阳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体实现??至 
少需要上百年时间。」'19118' 
实际上,赵紫阳是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无限期地拖后,他要让那些希望经过短期整顿后党会再次迈向社会主义高 
级阶段的人打消这种念头。十三大为经济体制提出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这一新说法,反映了市场正在变得更加重要, 
这与过去宣称计划优先的文件相反。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详细硬性计划的作用将持续下降。要建立劳动力、 
技术、信息和房地产市场。赵紫阳说,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 
制」。报告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方向: 
( 1)实行党政分开,减少党在领导政府事务中的作用。各级党委不再设立不在政府任职但又分管政府工作的全职 
书记。 
(  2)进一步下放权力。 
(  3)政府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减少职权的重叠。 
(  4)提拔、降职和奖惩要以工作表现作为依据,培训、工资、福利和退休的权利都要有法律加以保障。 
(  5)在关系到地方群体的问题上,政府要与地方干部进行协商并向群众告知结果。 
(  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要允许各种群众组织,如妇女、工会和其他团体,表达他们所代表的群众的意见。 
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9119' 
大会还批准了一些程序上的改革。为了能更及时地了解情况,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将从一年一次改为一年两次。 
政治局会议的重要决定将不再保密,而要在媒体上公布。对工厂、学校、医院、企业的党组织进行精简,使这些单位能 
够更加自主地作出有关自身工作的决定。 
始。 
 
 
在十三大召开前的几个月里,赵紫阳全面负责人事上的变动,但在选拔过程中老干部其实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政 

治局的新常委赵紫阳、李鹏、胡启立、乔石和姚依林都不是极端派。姚依林被公认是精明能干的管理者,得到陈云的强 

烈支持。好在胡启立和乔石都坚定地支持改革,这就保证了赵紫阳在常委中能成为改革的多数派。和两年前党的全国代 

表大会一样,选拔标准强调教育背景、领导业绩和相对年轻。经过这次人事变动后,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降低了五岁。 

另外,十三大的中央委员会的产生,是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实行了差额选举,因此就排除了最不受欢迎的候选人, 

保证了当选者至少拥有其他人最低限度的支持。大会第一轮投票时,候选人比实际名额多出十人,因此得票最少的十人 

落选。邓力群便是落选的十人之一。'19120' 这反映着邓力群受到普遍排斥,也表明胡耀邦得到普遍同情。'19121'随着邓力 

群离开中央委员会,兼之他的主要工作单位书记处研究室被解散,赵紫阳不像胡耀邦,他不会再被这个中国最执着的保 

守派揪住不放了。 

十三大避免了害怕改革的保守派和担心停滞的改革派之间的尖锐分歧。两个最具争议、作为对立两派代表的干部 

——总书记胡耀邦和他的批评者邓力群——都被撤职,这使中间派更容易齐心协力继续推动市场改革和温和的政治体制 

改革。实际上,保守派和改革派所争论的关键问题在十三大之前的几年里就已经转向更开放、更多的言论自由和更多的 

市场改革。赵紫阳在十三大上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转向,尽管斗争仍在继续。邓小平把他认为过于宽容的胡耀邦成功搞下 

了台,并没有破坏中共上层的团结。赵紫阳坚持邓的四项基本原则,推进邓的经济和政治设想,邓有理由希望在自己退 

出之后,赵将有效引导中国走向改革的下一阶段。 
'191'SWDXP2; p。 310。 
'192'Ming Ruan; Deng Xiaoping: Chronicle of an Empire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94); pp。 9394。 
'193'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上下册)(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 
1980 年 9 月 24 日,上册,页 497。 
'194'Ruan;  Deng  Xiaoping;  pp。  91103;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Readjustment; 
Ensure Stability and Unity;〃 SWDXP2; pp。 335355。 
'195'SWDXP2; p。 303。  关于这个问题的背景和解决过程见 Melanie Manion; Retirement of 
Revolutionaries in China: 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