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文镕想的是不错,可杨猛也得给他这个面子啊!一听吴文镕要在黄州堵太平军,杨猛当即就不干了,去黄州,杨猛也想,但现在不是时候。一旦太平军进了湖南,势必要回身打武汉三镇。虽说中间岳州缓冲,但谁知道左骡子顶不顶得住?
一旦武汉三镇再度失陷,他的损失可就大了,炮厂、船厂的设备,都堆在了码头上,若是被太平军运走,自己还能追着打到天京?
“吴部堂,在黄州设大营抵挡太平军,不是不好!但湖南那边的曾涤生,不知是个什么物件,一旦湖南有失,武汉三镇势必腹背受敌,兵出黄州不可行!
再者说了,如今的水师练勇,尚在整训之中,再有两三个月,才是出战力的时候,就这么拉上去,损失多了,你吴部堂怎么说?”
总督府之中,面对吴文镕和崇伦的请求,杨猛翻了翻白眼直接就拒绝了。
“杨军门,那你就看着湖北丢城失地?”
涉及到前程,涉及到身家性命,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的,更别说掌握着两湖军政大权的吴文镕了。
“武汉三镇不失,则湖北不失,武汉三镇有失,再多的地盘也守不住!”
安庆、九江、武汉三镇,是长江水道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弃武汉三镇不守,去守什么黄州,吴部堂,你是嫌咱们败得不够快吗?
据前线所报,这次长毛贼增派了人手,三万长毛贼,可不是好对付的,我这八千上去也是白搭,加上湖北的几万兵,也是白搭的货!
吴部堂,听我一言,咱们就在武汉三镇观望即可,湖南有个办团练的曾涤生,只要武汉三镇不失,咱们说不定还能两厢联手大败长毛呢!”
杨猛说的是实话,八千练勇加上两千多新军,虽说对上三万长毛,只是三倍多一些,但杨猛还真是没有必胜的把握,若是手里有一万新军,这仗怎么打都成,掺上那八千只会玩刀的练勇,一万军马,能赶上五千新军的战力就不错了。
虽说在岳州,有八百打几万的战绩,但岳州的江边大营,多是些没有战力的人,真对上太平军的主力部队,恐怕一万新军战三万太平军精锐,也是胜负难料啊!
毕竟,真正的战场硬捍,战略战术也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手里的武器再好、兵员的素质再高,一旦出了昏招,也是必败的战局。
杨老三的话虽有理,但吴文镕也有不得不去的原因,除了害怕丢城失地之外,朝廷的谕令,也是他的一个紧箍咒。
“杨军门,此去黄州,你为先锋!”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杨老三终是驻防在武汉三镇的,只要是两湖的兵马,吴文镕都有权力调派,既然杨老三不识相,吴文镕也不会客气什么的。
“谁他妈愿意谁去,和杨老子玩硬的,你找死呢?”
翻脸这玩意儿谁不会啊!吴文镕的法子不成,再说了,杨猛也有心让太平军在湖北闹一闹,这样也便于自己开设武庄,守黄州,并不是昏招,想来吴文镕的幕中,也是有能人的,遏制住黄州水道,长毛贼只能入湖南与曾涤生死磕了。
吴文镕虽说是湖广总督,但职责多半都在湖北,湖南的骆秉章加上团练大臣曾国藩,足够顶缸了,只要他守住了湖北,就是大功一件!
“杨军门,部堂大人主政两湖,有统管两湖军政的要务在身,您毕竟是驻在武汉三镇的,这个时候,还是要帮着部堂大人分忧的。”
一直做着应声虫差事的崇伦也发话了,由布政使到一省巡抚对他来说,无疑是个飞跃,数数天下的满蒙臣工,又有几多在小封疆的位子上徘徊呢?
只要这次保住了湖北,下一任就是真正的疆臣,自长毛贼起事以来,朝廷已经伤了数位总督、巡抚了,这次长毛犯湖北,对崇伦来说也是个机会,劝动了杨老三,让他帮着吴文镕守住了湖北,那自己就能跟着分润一些功劳了,到时候朝廷缺了疆臣,还会不用自己吗?
做疆臣入军机,他崇伦也不是个没有大志向的人!
“统管两湖?老子还统管五省水师呢!说这个没用!如今的战机不在黄州,在武汉三镇,没有朝廷的谕令老子绝不发兵!”
身在武昌,受吴文镕统管也是应该,但有些东西杨猛是清楚的,吴文镕想在黄州拒敌,也不只是他自己的想法,朝廷那边也是有命令的。
吴文镕手里没有谕令,就奈何不了自己,这时候正是消磨朝廷在湖北军事实力的好时机,即使不得不去,杨猛也会借机坑了吴文镕和他手下的军马。(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六章 厚与黑(四)

若是比管辖权的话,杨猛确实比吴文镕多了三省的兵权,但这个兵权只是团练而已,至多可以在五省之地协饷而已,算含金量的话,杨猛这个五省团练,比之湖广总督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但杨老三这话说了出来,吴文镕也不得不好好的思量一下,万一这杨老三负气离开武汉三镇,对湖北来说,就是折了双臂,与杨老三置气,损失太大。
南北的长毛贼一动,朝廷那边就有了谕令,吴文镕率军守湖北,骆秉章和曾涤生守湖南,朝廷并没有调派杨老三的意思。
细细的一想之后,吴文镕的心里也有了计较,怕是杨老三之前的风头太盛了,朝廷有心要打压杨老三一下。
想来自己就是说动了杨老三去黄州,朝廷那边弄不好还有掣肘的手段,不败之将,而且还是一员汉将,不怎么受控制的汉将,对朝廷来说非是福事。
杨老三和曾涤生同为团练大臣,而且这曾涤生任职的时间还比杨老三长那么几个月,曾涤生寸功未立,杨老三已经有了杀散岳州大营,收复武汉三镇的功绩,若是杨老三这次再挫了长毛贼的西征之势,那数遍大清,武功上谁能匹敌?
如今的带兵大将,东有向荣、琦善、胜保,北有僧格林沁,西有杨老三与曾涤生,这六人之中,僧格林沁的名头最大,但至今寸功未立不说,还让长毛贼在北方肆虐。
向荣、琦善,更不必说。跟着看戏是好手。打仗?这事儿谁知道呢?
胜保!自打湖口一败之后。出兵数次,次次败北,虽说这厮笔杆子耍的好,但在江南之地,却落了不怎么好听,兼着无比晦气的诨号:败保!
曾涤生这个书生,看来这次被朝廷寄予了厚望,朝廷的意思不难理解。扶曾涤生压杨老三,看来他吴文镕也是过分的关注湖北的事情,忘了朝廷这一节了。
“既如此,那湖北的防务就交给杨军门了,崇伦辅助,我自提大军,去黄州布防!”
有些时候,话赶话赶出话,这思路也是一样,杨老三若不是如此的跋扈嚣张。吴文镕也想不到朝廷这茬,现在想来。自己找杨老三过来议事,就是天大的谬误。
若真带着杨老三在黄州立了不世之功,那比丢了湖北,对他吴文镕的危害都要大得多,想明白了朝廷的意思,吴文镕也不再坚持了。
有杨老三坐镇武汉三镇,自己能调派的兵员也多一些,两三万官军,加上湖南曾涤生的湘勇,还有湖南各地的绿营兵,打一打长毛,虽说难胜,但大几万人马,想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这他妈还像人话,早说不就好了!你吴部堂放心,杨三不死,武汉三镇不失!”
这期间吴文镕悟通了什么,杨猛清楚,无非是官场二字而已,吴文镕手里的谕令,杨猛早就知道了,这事儿不是别人的手笔,正是军机首辅祁寯藻的巧妙高。
四色棍那边早就有心调杨猛去九江或是安庆一带,战事顺利的话,让杨猛去天京围城,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时候祁寯藻这位老成之臣发话了。
由头也是杨猛的军功,杨猛起的虽晚,但却有搏天下第一武将声威的苗头,这对满清朝廷没多少好处的,里面道理,四色棍自然门清,祁寯藻稍一提点,四色棍也就顺水推舟的搁置他杨猛了。
局势糜烂成这个鬼样子,还有心耍官场那一套平衡的手法,杨猛也只能叹一句,大清委实是地大物博啊!
或许祁寯藻那是想的深沉、老成之谋,但如今是什么时候,正是太平军最巅峰的时候,仗打的一塌糊涂,到想起瓜分胜利果实了。
前世满清能平太平军,除了一个地大物博,还能怎么说?
这也是暗中指出了读书人,这一阶层的实力,朝廷虽说无能,但并不代表读书人都是无能的,瞧曾涤生的样子,压根儿就不是个知兵的人,他若是坐镇也就罢了,让他做主领兵打仗,这样都能胜,只能说明读书人隐藏的潜力是巨大的。
“这样最好!”
已经撕破了脸,吴文镕当然不会和颜悦色了,说了一句送客的话,杨猛也知机,掉头就离开了总督府。
四色棍和军机们的谋划是不错,让带兵的汉臣们相互制衡,可江南之地,带兵的几个汉员,向荣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