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家老子手里有的是银子,让他先划给你一批怎么样呢?”
林则徐为什么要和杨家合作,还不是因为杨士勤管着三省的铜盐之利?粮饷的事情,还是让杨家自己解决吧!
“您老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打我家老爷子接了滇铜的营生,不仅没见着回头钱,反倒把自家的钱财搭进去不少。
贺大人在时,咱们杨家为了防疫,那是差点破了家,这几年虽说反醒过来了,可滇铜就是个吃金银的营生,若不是川黔的铜盐撑着,多大的买卖,也得让滇铜给败了。
指望着我家老爷子出钱,您老就不怕放倒了杨家?”
林老虎打的好算盘,自己这才刚想算计他一下,没想到这位早就磨好了快刀,准备宰杨了。
“那你说怎么办?银子是肯定没有的,绿营也是肯定要重整的,云南地处边陲,这边军守着的是大清的门户,这门儿看不好,让外人占了便宜,到时候咱们都得跟着吃瓜落。”
要官要权,林则徐都有,可就是要钱没有,云南的绿营废弛的太过离谱,自己看到了,就不能不整顿,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老三说的不错,绿营终是朝廷的绿营,不是他杨家的,让杨士勤出钱,也有些不对味儿。
“杨家和云南的一些商户,在滇西倒是存了些粮食,留下舍粥的那部分,再养活六七千人连带着他们的家口也够了,只是……”
谈买卖无非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买卖谈到现在,也到了出价的时候了。
“只是什么?你杨老三又看上了什么?”
果真是老了,让这小娃娃给绕进去了,林则徐心里暗自喟叹了一声,准备看看杨老三给出的条件。
“这粮食也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即使不是云南本地的粮食,也是咱们辛辛苦苦运回来的,为了防疫咱们可以破家,但绿营不是商人们该插手的地界,让商人出绿营的钱粮,这话好说不好听,传到了朝廷的耳朵里,杨家和云南的这些商户,可是担待不起的。
咱们在商言商,为了这批钱粮,总督府能给咱们什么呢?
您老也别想着强征,这些可都是滇西百姓活命的口粮,为了能让多数滇西百姓活命,杨家和云南的商户,可是在折本做买卖,一亩地换两担粮,这一担粮往年只值一两银子,如今可是三五两一担啊!
十两银子一亩地,就是在宜良也没这个价格,百姓们拿地出来换粮,总督府是不是也能这么做呢?”
强纳钱粮,林老虎可是在甘陕做过的,杨猛可不想成为被纳捐的对象。
“你们想要什么呢?”
听了杨老三的话,林则徐心里也大致的有谱了,饥荒时节以粮换地,这可是各地的劣绅所做的事情,但在云南在滇西,以粮换地却是实实在在的行善。
杨家和云南商户的所作所为,林则徐也知道,不说不道,只是因为他们给了云南的百姓一条活路,现在他们把主意打到了总督府的身上,所图的无非是滇西的铜厂、银矿而已。
滇西的铜厂、银矿虽说大多废弃,但那些山林都是官府所有,没有总督府的大印,想大批量的转卖铜厂、银矿也是不可能的。
“滇西的矿厂。”
“可以!但税赋要加上三成。所出的钱粮,起码要足够一万人马,三年的花销。”
“赋税免谈,钱粮减半。”
“赋税两成,两年的钱粮。”
“赋税三五年之后再说,毕竟新开矿场,投入不小,大人您征税的话,就会减少滇铜的出产。
在钱粮上我们可以退让一步,八千人三年的钱粮,一年一付。”
“成了!借盐课的那十万银子,你们一并付了,至于赋税,看看铜厂的产量再说,你啊!倒是个做商人的好材料。”
钱粮有了林则徐心里的一块大石也算是落了下来,至于许出去的铜厂、银矿,到时候产量好了再收回来也不迟,这些商人到时候也只能徒呼奈何。(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杨家绿营(三)

其实杨猛要收回滇西的矿厂,也不怎么麻烦,但里面涉及到了利益之争,这个黑锅还是总督府背上为好,杨家的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现在杨家除了仁善就是铁血,这黑心的名声,还是让林老虎和朝廷来顶着吧!再有就是自己以后的算计,还少不了这些矿厂,就当是个诱饵也好,林老虎咬了钩,以后管保他逃不出自己给他设下的樊笼。
林则徐派人与杨猛安排的一众云南商户签订了矿场山里交易的地契,盖了总督府的大印之后,五十万鹰洋和一万石粗粮,也被督标押进了大理城。
鹰洋,是个什么来路,林则徐清楚的很,看来自己的谋划,就要在杨老三的身上成真了,杨家和云南的商户,要是与洋人之间没有交易,林则徐也会觉得沮丧,这五十万鹰洋,倒是个极好的玩意儿。
林则徐成了大户,滇西的官员们也闻到了腥味,要钱的摺子,如雪片一般直扑大理而来,有些事儿就怕有心人的搅和,而杨猛这次就做了一回有心人。
各府县要钱的摺子一律被林则徐驳回,而杨猛也加快了筹建滇西绿营的脚步。林杨联手经略滇西,许多以前与杨家若即若离的官员们,也开始向杨家靠近,连林则徐都亲近杨家,这云南还有哪个是杨家的对手。
杨猛借着林则徐,又在滇西的官场捞了一笔,几十封作为投名状的书信,被杨猛连着地契送回了昆明。
接下来就是选兵了。杨猛的要求也简单。滇西各处的武庄。开始汰选人手,体力不济的,岁数稍大的,都在汰选的行列之中。
第一轮汰选下来的五千人,和马青虎、杜文秀挑选的三千滇西回回精锐,组成了新的滇西绿营。
腾越镇三千五百人,鹤立镇两千五百人,普洱镇两千人。杨猛不打算重用的杜降虎,被林则徐顶到了暂署腾越镇总兵的位子上,而杨猛兼着普洱镇的总兵一职,林则徐算来算去,还是把滇西的绿营,交到了杨家手里。
昆明有督标中军杜伏虎,滇西有暂署腾越镇总兵杜降虎,这无依无靠的杜氏兄弟,成了林则徐制衡杨猛的棋子。
不是林则徐怀疑杨猛,而是大清的官员用惯了平衡的法子。没有制衡,林则徐也不敢重用杨老三。
滇西武庄汰选的五千人之中。又选出了五百精锐,补到马青虎的回军之中,举起了三千五百人,这些就是杜降虎在腾越镇的手下。
而剩余的四千五百人,则是在滇西的各处铜厂,聚集临近的山民,开山修路。
将回军放到腾越镇一线,林则徐和杨猛都是有考校的,缅越边境有不少铜厂、银矿,而作为大清疆臣的林则徐,也想为朝廷解一解银荒的问题,缅越的银矿,就是两人共同的目标。
缅越一带的银矿,多是乾隆年间,大清的商人开辟的,虽说多是小矿,但一个小矿,一年几千上万两的收成,这小矿多了,也是笔不菲的收入,由于和当地人的冲突,大矿、小矿几经易手,现在的矿主们,谁也没有银矿的手续,这些东西,也算是无主之物了。
杨猛提出让腾越镇的绿营,出去抢矿,林则徐本是不许的,可杨猛自有说服林老虎的法子。
“大人,滇西绿营废弛已久,武备上缺憾不小,要想补齐,耗费谁出?缅越边境的银矿,正是绿营发财的好去处,与其抢咱们大清的百姓,不如让他们出去抢,人家来理论,咱们就退回来,他们不管不问,咱们权当没事儿发生。
再有就是缅越边境的那些外人,也都不是什么好鸟,经常打劫过路的商旅,这些被打劫的可都是自家人啊!让回军过去,一是能消解他们因永昌一案聚集的戾气,二是能为绿营武备筹集一些银钱,三是能保护咱们这边的商旅,四是可以快速的让腾越镇成军,咱们的督标,不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吗?至于缅越的人,都不是咱们自家人,死不死的干咱们屁事儿?
再有就是这些年,因为腾越镇废弛,缅越那边也时不时的犯边,虽说都是商旅之间的冲突,但他们犯边,就是触犯朝廷的威严,打压一下也能让他们长长记性,要不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做谁家的狗。”
无利不起早,练兵、抢矿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杨猛就是想试探一下缅越英法列强的底线,与他们的正规军,小规模的冲突一下,也看看杨家私军,到底是个什么物事。
阵地战、大兵团作战,都不是杨猛的长项,但小规模的山地战,却是杨猛最为拿手的本事,而滇西的百姓,无论是那一族的,对山林都多少有些熟悉,他们就是山地战,最为天然的兵员,不是杨猛夸口,有了滇西这五六万人,在没有空军的现在,十万八万的列强军队,他都没看在眼里。
只要自己能锁住澜沧江与红河,云南这块地方,想从南线攻陷,几乎就是开玩笑。
“这是你们滇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