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沈振达的手里不仅有数万永昌的哨练,永昌左近的绿营兵也投到了沈家的门下,云南的绿营兵,小半都在滇西,而永昌作为扼守澜沧江的重镇,绿营兵的数量也不少,六七千人的绿营兵,几百鸟枪、抬枪,沈振达也在谋算着。
云南这几十年间都是个乱窝子,滇西尤其如此,朝廷的法纪,在滇西不怎么好使,手里的刀把子,家里的银馃子,才是能说话的好物件,永昌城的收获,和低眉顺眼的永昌百姓,让沈振达的野心,也在一夜之间变得无边无际了。
永昌府的地界不小,单单控制了一个永昌城,就有这么大的收获,沈振达就将目光转向了,永昌的其他州县,这些州县在沈振达的眼里,就是一座座金山,一群群美。女。
野心膨胀的沈振达,开始将手伸向了永昌府的其他州县,可迎接他的并不是金山美。女,金鸡村在永昌城附近是个大村,但到了其他的州县,可并不好使。
沈振达在永昌的作为,因为他封桥断路的原因没有传到昆明,可永昌周边的官绅大户,却知道他在永昌城都干了些什么。
比家产,沈振达的义父沈聚成,在永昌府也不算是个数一数二的。比威望,沈家更是不上属,沈振达在永昌城的所作所为也激起了,汉族士绅的抵制,关系到身家性命。无数由青壮组成的护庄、护村的民团。成了沈振达的敌人。
控制永昌的步子受阻。野心极度膨胀的沈振达也没被敲醒,这个路子走不成,他就把目光放在了林则徐身上。
被赶鸭子上架的张时重也很无奈,现在的沈振达已经疯了,想想当初自己为沈振达出谋划策,真是被猪油蒙了心。
现在想从永昌抽身而出,就只能走林则徐的路子了,永昌哨练劫囚犯、烧县衙、杀县令、诛府台。已经算是叛乱了。永昌出了几万人的叛军,想来这个消息,林则徐也不想捅到朝廷,而这个就是张时重和沈振达脱罪的砝码了。
做了十几年的师爷,张时重对大清的官场有很深的理解,照着永昌哨练的规模。林则徐声称的绞杀,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云南的绿营废弛,绞杀永昌的团练,云贵总督手里根本就无兵可用。
胁迫林则徐。胁迫云贵总督府,这就是张时重给沈振达提出的策略。而永昌府发往朝廷的折子,也在暗中上路了。
到时候只要朝廷的圣旨一下,林则徐就是再横,也得在永昌这块地界低头。
张时重的分析,沈振达也觉得不错,书信是不能用的,沈振达便找了几个亲信,带着他的口讯,往昆明赶去。
免罪不追究前事,永昌知府的官职,就是沈振达的目的,为了彰显声势,他特意叮嘱了自己的亲信,不要把林则徐放在眼里。
云贵的绿营已经齐聚了,正在准备发兵的林则徐,就在这个时候,见到了带着沈振达口讯的信使。
沈振达的信使,也是个不怕死的二愣子,当着满堂的云南官员,左一句老头右一句老倌,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带着脏字儿,把沈振达要求的桩桩件件,摆在了林则徐的面前。
被一个山野村夫当着总督府一众官员的面,揪着辫子打脸,林则徐的胖脸,虽然已经涨成了猪肝色,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听完了这位信使的话,永昌的沈振达猖狂简直不可想象。
一个乱贼,竟然想跟自己这个云贵总督做交易,张口就是永昌知府的官职,这可不是个笑话,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他林元抚面前的烂事儿。
“呵呵……本督向朝廷请旨,封他个云南王如何?”
森冷的笑了两声之后,林老虎的脸色也变得阴冷如铁,永昌的练匪看来是非剿不可了。
“云南王?嗯……我家沈老爷也当得,看你这老倌识相,将来我家沈老爷做了云南王,你在银安殿伺候着也成。”
来的这位信使,你说他傻吧?这位说话还蛮有条理的。你说他愣吧?这位还知道些戏词儿。
不是沈振达要选这个二愣子,而是没人来啊!精明的都多了,痴愚呆傻的做信使也不够格,这位识几个字的傻大胆,也是瘸子里拔将军的货色。
可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这位信使接了林老虎的话,在座的多数总督府官员的脸色都变了。
劫囚只能算是不知律法,搅一搅、蒙一蒙,也能凑活过去,但话头挪到了云南王、银安殿上,这就纯属造反了。
总督府议事,那可是有书吏记载的,议的每一个条陈,都要在座的官员画押,这东西就是铁证啊!这林老虎太毒,这是要裹挟总督府的官员呐!
一旦永昌剿匪事败,谁也脱不了干系,沈振达千不该、万不该,派来这么一只蠢货,这下永昌剿匪,就成了云南官绅的头等大事。
云南王,这可是个禁忌,清初的吴三桂就是云南王,这信使的话说出来,朝廷那边就要大动干戈了。
“星斗,你说这样的物件该怎么处置呢?”
云南王之事,也是林则徐的一个圈套,永昌平乱不是小事,自己这个总督肯定要亲自前往,总督府的官员,对于自己将永昌哨练视作叛匪,心里还有些芥蒂,行军打仗粮草为重,自己在前面不能被后面的人,扯了后腿,裹挟他们,也是林则徐的无奈之举。
“这样的宝器,就该解到朝廷,咱们把永昌沈振达的条件写成条陈,让他呈给陛下吧!”
林则徐的这一问也是多余,本想着让杨老三出手收拾了这个狂夫,没想到杨老三更毒,这物件要是解到京师,永昌的几十万人都会掉脑袋的。
“呃……”
林则徐被杨猛噎住了,可总督府的官员们不傻啊!杨老三这就是在扯犊子,这事儿捅上去,怕是成都将军那边也会掺和进来。
云南的官员倒不是怕打仗,而是怕八旗的那群杂碎,走到哪祸害到哪,四川是天府之地,物产富足、税赋丰厚,养得起那些八旗子弟。
可云南不成啊!云南本就财税短缺,这八旗老爷兵一来,云南几年、十几年都会揭不开锅,这事儿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一番唇枪舌剑,沈振达的信使,被押在了总督府的大牢之中,若是永昌之事顺利还好些,万一不顺,就只能依着杨老三的法子,把天捅破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七章 口舌平乱(上)

永昌平乱已成定局,有了沈振达的信使在押,总督府所辖的官员,也只能一体同心了,永昌之乱不平,大家伙都得跟着遭殃,沈振达也就成了总督府官员人人切齿的存在。
二月二十三,黄道吉日适合行军,林老虎点起云贵八千精锐,当日就启程了,大军的驻地选在了大理,那里距永昌六七日的路程,大理是滇西大城,进可攻退可守,永昌平乱,林则徐的决心不小,但行事却极为谨慎。
云贵绿营废弛,杨老三的督标是新军,能不能打还不好说,打了能不能胜,也是个问题。而永昌的哨练却是经历了历次回乱,算是能打的,该如何剿灭永昌哨练,到了大理还要再计较一番。
随军的杨猛也是做起了学生,大军团行军,他还真没什么经验,虽说知道的东西不少,但知道了不一定会用,也不一定用的好。
云贵的绿营虽说废弛,但还是有些人才的,张必禄临走之前,也训了一把贵州兵,几个可用之人,被他推荐给了林则徐,而这些人现在就是杨猛的老师。
在一众绿营将官之中,杨猛算是品制最高的,贵州兵的那几个可用之人,也被他拖到了督标之中,督标中军杨猛,杜伏虎、杜降虎兄弟,也跟着长了一把见识。
如何选择扎营的地点,行军之时要注意些什么,杨猛结合着自己的东西,也在慢慢的摸索行军经验。
戡乱是急行军,一日八十里的路程是必须要走完的。三天之后。杨猛也就大体弄摆明了行军的一些常识。结合着自己的东西,由魏芷晴执笔,杨猛为新军制定了一份还算凑活的行军心得。
三天的行军,林则徐却是越来越中意杨老三了,三千八百督标,分成了三队,一队行在队伍的最前方,由参将杜伏虎率领。一队殿后,由参将杜降虎率领,中军的一千八百人由副将杨猛率领。
第一天的行军,督标和贵州兵差不许多,乱糟糟的没个样子,但督标的军卒脚力上明显优于贵州兵,一个个贵州兵,走完了一天的路程,累的就跟狗似得,而督标的兵卒。走的却是气定神闲。
第二天,督标的队伍稍稍齐整了一些。而贵州兵却越发的散乱了,夜间巡营之时,林则徐还在贵州兵的营地里,闻到了让他深恶痛绝的恶臭味,行军之时抽大烟,若不是戡乱在即,林则徐真想整顿一下,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贵州兵。
第三天,督标的队伍,开始有了动静,一个个千总、把总、哨长,不断在喝令着兵勇,一天下来,这督标行军,越发的有规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