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擅衷情,哪个少女不擅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3)


2。《关雎》写出了最真实最热烈的感情,爱情最怕的就是作假,搀假怎么能相爱呢?《关雎》表现出来的爱情是非常热烈的,这种感情是非常真挚的,所以才会唱“我看见她了,我日日夜夜都在想”。

3。这首诗还表现出了对爱情不光是表现对异性的爱慕,不光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还表现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两千多年前社会条件不一样,不可能打电话写情书买鲜花,也不可能买房子买汽车买钻石,但写出了对对方的思念非常强烈,每天日日想夜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强调想念非常深非常强。需要讲的就是我们说爱不是单方面的赞美,在感情的取值上应当是同等的,虽然只是在用诗歌的形式初露心底,但透露了对爱情相互的理解,爱她就想娶她,娶她就想和她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关雎》的最后两章就讲的是我要“钟鼓迎之”,这首诗可能读完之后只记得“君子好逑”。它是直到现在流传两千多年还被我们认为是经典作品中最早的情歌,而且在中国的文化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它不但用诗歌的形式肯定了爱情,而且还触及到爱情本质上的很多非常优美的东西,就是刚才所讲的:爱是出自内心的,缘于异性的相悦,一定是真实的、热烈的,一定是执着的,一定是真诚的。爱她就想娶她,娶后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爱的方方面面这首诗都讲到了,孔子也被这首诗征服了,所以他说每次读到《关雎》最后一章时韵好听极了,《诗经》不是写出来的首先是唱出来的,结合歌调唱出来非常美,孔子都被征服了。这首诗肯定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它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情歌之一,虽然实际生活里面的情歌不会比它晚,但编进诗集流传下来得到公认具有示范作用的就是《关雎》。今天讲爱情,从最早的经典作品《诗经》讲起。

再举一首《诗经》的诗,这首诗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就是:翠绿的青草遍地长,圆圆的露珠草叶上摇晃,有个美丽的好姑娘滴黑黑的眼珠好漂亮,不期而遇在缘分好,她和我所想的一个样。翠绿的青草遍地长,圆圆的露珠草叶上摇晃,有个美丽的好姑娘滴黑黑的眼珠好漂亮,不期而遇在缘分好,我要与你相爱同偕老。《关雎》写的是小伙子单方面的遐想和幻觉,因为抒情的主人公并没有和姑娘有交往,这首诗里的主人公还看到姑娘非常漂亮,如果你读书细一点,会想到这首诗里透露出姑娘对盯着她看的小伙子也有所侧目也有所动心,因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如果她不动心,小伙子怎么会看出她的眼睛太漂亮了。这首诗除了有直率的特点之外,还提供了一个新的艺术经验一个新的表现手法,就叫画龙点睛,要画人就要画人的眼睛,两千多年前民歌作者就用到这个手法了,给我们提供了很新鲜的艺术经验,同时也为我们要讲的爱情意义提供了新的印证,就是我们常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眼睛漂亮不单纯取决于大小,而在于透露出来的灵魂信息。真诚相爱的人,能感受到彼此心灵之间的美,所以我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的本质、爱情的意义在于审美,美他人也美自己。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4)


现在有一种时髦的理论是爱情和婚姻都是交换,在《诗经》里面也有交换信物的。《诗经•;魏风》里有一首《木瓜》,这些文言听起来不是特别能听出它的味道,投之以桃这句话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瓜、桃、梨都是种植的果物,这首诗写的是青年男女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时候,用投掷果物的方式来传递情谊,这种风俗很古老,最早缘于原始社会,后来所谓抛绣球、比武招亲也是由什物作为中介,也不排除自我选择的权利。抛果物的这首民歌是用女子的口吻写出来的,她抛出了桃、瓜、梨,青年男子把身上佩戴的玉送给这位姑娘,而且还一再说“我谈不上是报答,只是想同你永远相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这位姑娘是位在田间劳动的姑娘,她抛出的果子是自己生产的,青年男子解下玉在当时的价值而言当然比桃瓜值钱,但他根本不想这不是等价,而一再说谈不到报答,只是想和她永远相好。一再强调一再重复“非报矣”,把真正相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很佩服在谈论爱情时没有名贵的思想,古人就用行动给爱情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就是“两情相悦,无以为好”,而不是说相互交换对等就爱不对等就拉倒。

关于爱情的意义,从经典文学中看还有很多,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审美活动是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走向完善的阶梯。爱情的美感高于性感,爱情没有性感不行,离了美感更不行。你不觉得和他在一起是幸福的,怎么谈爱情?多一些对社会的回报,才能叫做成熟的男人或者女人,他们成熟的美是和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分不开的,也是和他们随着岁月的更替、年龄的增长、爱心和责任心的深化强化、不断地完善自己是分不开的,爱情会促使人认识生命可贵,促使人完善自己。在社会上在周围可以看到感情的事例,许多家庭、亲人之间患难相扶、相濡以沫、相互鼓励,创造价值更好地回报社会,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爱情使人走向完善的一种表现,在经典作品中也有不少精彩的描写。

我们说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举一下唐代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在一代文人所写的悼亡诗中,元稹的三首《遣悲怀》特别有名。谢道运是个非常有才的才女,元稹用谢道运来比喻他的妻子,他的妻子20岁嫁给元稹,7年后就去世了,这7年正好是元稹最艰难的日子。元稹说他的妻子自从嫁给他以后,他是个很贫穷的读书人,事事都不顺利,生活很拮据很艰难。在看见元稹没有衣服穿的时候,外出要想找一件好衣服都找不到,她就打开箱子不断找。元稹想喝酒但没有钱,缠住她让她给钱,她没有办法把钗子换钱喝酒。她原来哪里吃过这样的苦。烧柴都困难的时候,就捡树杈树枝当柴烧。“到了今天我做官做大了,俸禄过十万元的时候她已经去世了”。《遣悲怀》这三首诗的感情都很沉痛,内在本质非常好。那么多人喜爱它,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从情感上说是人间最善良最真诚最纯洁的一种感情,具有很高的人文性。很多人很长时间不讲人文性了,人文性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民的生存的意志、生存理想和生存愿望,我们中国许多普通老百姓就是靠着善良、真诚、纯洁的感情维系着我们文化的血脉,浇灌着哺育着我们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苗,文化或者文学艺术作品最崇高的价值最深广的意义也在这里,从根本意义上说,也看它是否能艺术表达出人民的生存愿望和情感。我不是要抬高元稹的诗,诗赞美普通人民生存的理想,就会受到人民的欢迎,这三首诗正是有着这样的情感,才会引起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元稹在这三首诗里表现对第一位妻子的感情是真挚的。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5)


但据考证,元稹在情感上并不是非常专一的。那么这几首诗为何还得到很高的评价呢?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对唐代的文人,不要用后代或现代的标准去苛求,唐代文人几乎没有人没有第二位、第三位妻子,那时叫妾。第二,元稹的这三首诗在他所有诗中是写得最好的,表现的是最真实的情感,表现他没有发迹没有当官之前很困苦的时候和妻子过的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患难相扶,贫贱夫妻的生活,表现得非常真实。第三,元稹的妻子确实值得我们用诗歌去歌唱她,她本来是个千金小姐,她是父亲最偏爱的女儿,嫁给他以后并不因为他贫穷就对他不好,反而对他非常好,他那时不知道珍惜,有时还会对她发脾气,情感是非常真实的。虽然后来元稹对感情并不是非常专一,但很多学者都讲过,我们看一首诗,对诗人来讲,做人第一,做诗第二,但诗成以后,只能够以诗论诗,不要把诗人和诗完全混为一谈。诗成以后,我们不要以人来论诗,不要认为人不好诗就不好。

接着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短篇小说——《聊斋》中的《娇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概五百篇,记载人和花、鱼、神、鬼、狐之间的爱情纠葛,美不胜收,书中那些漂亮的鬼、狐、神、花、丫头等等,在君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