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 - 雾满拦江-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斌:“然也。汉王啊,你英雄一世,赫赫威名,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如今却要向一个黄口小儿投降,这要是让人说出去……王爷你丢人不丢人啊?”

  直到这一步,朱高煦才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人性。

  朱高煦欲降,他的部属却不肯答应,这个就叫人性了。

  这叫什么人性呢?这个嘛,是这么一回事,王斌等人既然要跟了朱高煦造反,那就是有死无生,有进无退,只能是一条道跑到黑。在朱高煦这里,他毕竟是朱瞻基的叔叔,哪怕是朱瞻基恨死他了,但为了给天下人显示自己的仁君气度,决计不会杀死朱高煦的。但对于王斌等人,那可就用不着客气了,剥皮抽筋,诛杀全族,怎么快活就怎么来,老百姓决不会有什么不同看法的。所以朱高煦决死一战,王斌等人说不定还会有点机会。但如果朱高煦自己先降了,那王斌等人,可就死定了。

  所以他们阻拦在门前,不允许朱高煦投降。

  朱高煦之所以败在朱瞻基的手下,就是因为他对于人性缺乏最起码的洞察与认知。看起来他输得只是侥幸,实则却是一个必然。

  想明白了这一切后,朱高煦再叹一声,悄无声息地回王府去了。关上门后,立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来:“大宝二宝,事情麻烦了,王斌率百官堵住咱们的出门之路。如果咱们家不快点投降的话,你们两个也会受到牵连的。可现在连门都出不去,可该咋整呢?”

  大宝朱瞻垣建议道:“不如将王斌等人叫进来,就说召开常委会,然后咱们出其不意动手,把他嘁哩咔嚓剁零碎了,然后再投降……”

  二宝心眼较多,冷笑道:“王斌那人,胳膊粗力气大,又特别能打,你还想剁了他?他不剁了你就算你运气了,别胡思乱想了。”

  大宝怒视二宝:“照你的意思,咱们全家就死绝绝不成?”

  二宝笑道:“死绝绝倒未必,只不过呢,眼下这事儿,当爹的你还得辛苦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父王你化装成农民工,悄悄地溜出城去,去向我表哥朱瞻基磕头求饶。只有这样,咱们家才能有一条活路……”

  朱高煦听了,放声大哭:“娘的,这叫什么事啊,就连投降都要偷偷摸摸,我怎么就混成了这么个惨样呢?”

##  08 收关幕落风云起

  闻说朱高煦易装出城,前来求降,此时正在外边等待处理结果。朱瞻基当时兴奋得差一点没有昏死过去。

  说老实话,这一次御驾亲征,那是冒了天大的危险。天知道他离开以后,京城里会不会出什么事儿?天知道走在半路上,这些护驾的家伙会不会突然给他一刀?天知道这小小的乐安城中,会不会突然杀出一支奇兵?朱瞻基什么都考虑到了,单单没想到朱高煦投降得如此容易。

  兴奋之余,朱瞻基宣布:将朱高煦全家押赴京师关押,一个不杀,以示宽容。城中百官,统统带走,交由司法问责,其余民众并士兵,统统无罪。

  大军浩浩荡荡地掉头回家,到了京城,老臣杨士奇来了,说:“陛下,汉王已经拿下了,还有一个赵王朱高燧,这朱高燧迟早也是一个必反——可问题是,他可以反,陛下你已经混成仁君了,仁君是要吃大亏的,不吃亏,净占人家便宜算什么仁君?朱高燧可以不讲理,可以造反,可是陛下你却不能杀他……陛下你说,这事可该么办?”

  朱瞻基摇头:“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不过你既然提出此事,多半有什么好办法?”杨士奇道:“很简单,派一个嘴巴利害的家伙,命他去见赵王朱高燧,让朱高燧自己交出所有的兵马武装,这样他造不起反来,你也就不用杀他了,这岂不是明君之道。”

  朱瞻基大喜,立即写了封亲笔书俼交给驸马袁容,御史刘观送去。却说那朱高燧,闻知汉王已经在倾刻间灰飞烟灭,只吓得魂飞胆裂。自知不是朱瞻基的对手,正害怕朱瞻基来找他的麻烦,突然收到这封俼大喜,知道只要自己甘心情愿地做一个乡下土财主,放弃政治野心,朱瞻基就不会欺负他。遂照书信上的要求办理,将所有的武装力量统统交出,这边就算完事了。

  朱高燧平安过关了,可是已经成了俘虏的朱高煦,却在最终又碰到了麻烦。

  据宣宗朱瞻基自述,有一天,他忽然兴起仁慈之念,就去关押朱高煦的牢房看望,可是朱高煦那厮不像话,竟然一个箭步冲过来,一个蹊跷八怪莲花腿,就听啪唧一声,朱瞻基脸朝下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地上。当时朱瞻基就火了,就地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吩咐手下人搬一只大铜缸,把朱高煦扣在里边,上面加了炭火,慢慢地炙烤,据说烤得朱高煦顶着大铜缸满地乱跑……但朱瞻基的这个叙述,却是非常可疑的,压根就没有任何旁证,完全是他怎么说,史官就怎么记,没有朱高煦的律师在一边辩护,缺乏足够的合法性。

  实际情况是朱高煦这厮太能活了,他这人没什么心讼大脑基本上不用,所以生命能量消耗得少,生命线就极长。明摆着,当时的朱瞻基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适,他发现,朱高煦这厮有可能活得比他还长——朱瞻基在世的时候,他可以摆平朱高煦。可如果他死了,谁还会是这老家伙的对手?

  也可能是朱瞻基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适,但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再留下朱高煦了,这厮太能折腾,只要他活着,迟早还会折腾出事来。

  此外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朱瞻基忽然想起来在他小的时候,朱高煦对他的戏辱。这戏辱并没有记载在史书上,但却烙在朱瞻基的心里,他一旦想起,就会感受到强烈的愤怒——否则的话,他去天牢探监,干吗还要扛一只大铜缸?在他去天牢的时候,就已经打算把朱高煦炭烤了。

  史书上有段记载,说的是建文帝朱允汶刚刚成为太子的时候,正巧遇到朱棣,于是朱棣冷笑着说:“就你这个小兔崽子?也配当皇帝?趁早死了这条心吧……”早年的朱棣瞧不起朱允汶,而后的朱高煦,又岂会将朱瞻基放在眼里?

  再看朱瞻基扛的这口大铜缸——谁去监狱探监,还会扛着口大缸去?很显然,朱瞻基孩提时代,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当时朱高煦多半是将他扣在大缸里了,考虑到朱瞻基的父亲是个任人欺凌的肥仔,这事发生的概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百。

  简单说来就一句话,朱瞻基报了他生命中的一箭之仇。

  然后呢?然后……这世界上好像没什么事情再需要他了。皇帝也当了,仁君也做了,仇人也宰了,儿子也有了——对了,还有一件事,这个孩子,不是皇后亲生的,一个美貌的孙贵妃声称对此孩子的出生负责……但是有史家认定,这孩子其实跟孙贵妃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孙贵妃事先与宫中太监商量好了,看哪个美貌宫女被朱瞻基搞大肚皮之后,她就将对方囚禁起来,等生下孩子,就对外宣称是自己搞出来的……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朱祁镇……叫什么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孙贵妃要求自己出任皇后一职。此事非同小可,在人类历史上,但凡撤换皇后的多半是昏君干出来的,明君不干这事儿。而朱瞻基是明君,所以断断不可以干。

  但是朱瞻基却认为,如果自己儿子的母亲只是个贵妃,这对孩子未来的人生就意味着一个难以抹除的阴影。去你娘的明君吧,为了孩子,老子是不顾一切了。

  于是朱瞻基时代又一桩大事爆发了,皇后争霸赛。

  此事多官上奏,表示强烈抗议。但由于当时的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战乱,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之内,大量失业人口尚未出现,大多数百姓的饭碗里,都还有得剩。所以这又称之为一个开明的时代,群臣们嚷嚷过后,这事也就算了。

  此事过后,朱瞻基在宫里写写诗,画画画,再就是出门微服私访,溜达溜达,然后就幸福地辞世了。

  由是,大明帝国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英宗朱祁镇,闪亮登场。

  这一年,他刚刚七岁。





#  第五章 英宗朱祁镇——血腥的良藩之途


##  01 引刀成一快

  前面说起过,早在成祖朱棣时代,他就考虑让太监们参政议政。便找来一群年轻的渎书人,号召入宫,但必须先自宫。

  众士子俱各不肯,却有一个年轻人,盘膝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沉着淡定。朱棣一见大喜,曰:“关键时刻,才知道谁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