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佐唐-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佐唐
作者:何常在
内容简介:
从龙有功,却为当今圣上不容,一步平步青云,一步万劫不复,崔向又将何去何从?
大唐会昌四年春,时年四十三年的温庭筠再赴长安应试不第,再度贫困潦倒。是年,李商隐因牛李党争殃及池鱼,进士高中后却官场失意数年,因母丧正在家守孝,同时也为自身前途忧心忡忡。此时,杜牧正任黄州刺史,于游山玩水之间,来到一处名叫杏花村的所在。白居易隐居洛阳履道坊,远离朝政,终日以诗酒自娱,远身避害,为七老会。而高居庙堂之高的唐武宗正宠信邪道赵归真,妄求长生不老,准备发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会昌法难”,利剑所指之处,正是隐身于百丈寺中的一名大有来历的僧人……
正当其时,一天,在新吴县百丈山百丈寺中,来了一名不速之客……
一段传奇,一次冒险,一场豪赌,一番际会!天降甘露,从龙而起。恰逢其时,辅佐大唐,成就一代权臣。
大唐会昌四年,唐武宗李瀍当朝,毁佛崇道,不顾大唐有藩镇割据、宦官当朝和牛李党争的困顿,只问长生不老。而三十一年后,就是横扫大唐的黄巢起义!意外来到此时的崔向,是一心求取功名,挽救大唐气数于狂澜,还是寻到一处平安之地,安享此生?
在百丈寺却被方丈识破身份,方丈以死相托,求他在会昌法难来临之时,尽力保全寺中百余名僧人的安危,而在僧人之中,有一人正是被后世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
=========================
第一章 缘起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杂阿含经》中最为精辟的四句偈由一尺白须的净贤长老口中吟出,仿佛沾染了佛力一般,幽幽扬扬直入人心,一经入耳,却又在心中久久回荡,不肯消散。
崔向端坐在净贤长老对面,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看似一副虚心受教、心如止水的模样,其实心中却已惊起滔天巨浪。
都说佛法不可思议,不过连向来学佛的崔向其实并未全信,一直将信将疑。只是今日当他前来百丈寺拜佛之时,却意外被小沙弥引到百丈寺东侧一间方圆一丈左右的寮房面前,说是有人要与他相见,着实让他吃惊不小。虽然寮房之上并未注明是何人住处,不过见其大小和方位,不是现任方丈又能是谁。
天下寺庙,现任方丈居东而住,退任方丈居西,乃是定规。寮房方圆一丈,住持居于其中,因此称为方丈。
有心推脱不去,却见周围的善男信女一脸羡慕加敬佩的目光,他也知道,百丈寺方丈净贤长老名动禅林,是当世三大高僧之一,寻常人想见他一面难如登天,他有今日之幸,不知该羡煞多少皈依长老的信众,若他再不识趣,推辞不去,肯定会落一个狂生的恶名。
崔向倒不是怕担下恶名,而是心中忐忑:他与净贤长老素不相识,不过是以一名普通善信的身份前来拜佛,净贤长老不曾露面,却主动派人来请,难道真是佛法无边,看出了他的来历不成?
略一迟疑,崔向决定还是赴约。不说佛家向来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单凭净贤长老当世高僧的威名,就算识破他的身份,也绝没有害他之理。况且他也正想问上一问,也好解答心中疑虑。
寮房之内,只有一张床和两张杌子,净贤长老一脸清淡笑意将崔向迎入。崔向急忙合十见礼,净贤长老也合十回礼,手指杌子说道:“请坐!”
声音平和安祥,令人一听之下,身心皆安。
佛教清规:不坐高广大床。此处的大床乃是指高背舒适的椅子,崔向清楚佛规,所以也不觉有失礼之处,弯腰坐下,只等净贤长老开口。
净贤长老请崔向入座之后,转身坐在他对面的蒲团之上,双腿结跏跌坐,双目微眯,三分睁,七分闭,正是入定的坐姿。
净贤长老半晌无语,一时寮房之中无比寂静,可闻落针。崔向一开始有些心烦意乱,不知净贤长老找他有何目的。渐渐随着净贤长老的呼吸之声越来越轻,直到绵长悠远,细不可闻之时,他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也就收了心思,一心要和净贤长老比试一下,看究竟是谁的定力更高、一呼一吸之间停顿更长。
也不知过了多久,净贤长老忽然睁开双眼,以一种久远又令人沉醉的声音说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崔施主,可知此四句偈何解?”
崔向本来努力淡定下来的心一下就提了起来,后背的汗水滚滚流下。
沉默了有一柱香的时间,崔向强自镇静,挺直身子,答道:“此四句偈出自《杂阿含经》,乃是缘起论的精辟论断,其意深刻,我也不过是一知半解,不入长老法眼。”
净贤长老须发皆白,看不出年纪多大,不胖不瘦,脸色无喜无怒,双目深邃如海,声音平和,在如此高僧面前,并无丝毫压迫之意,让人如沐春风,心境平静,尽管如此,崔向却是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几乎要起身然后夺门而出。
净贤长老眼皮低垂,对崔向的窘态视而不见,淡然说道:“崔施主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心中执念,尽管说来便是,老僧洗耳恭听,稍后也有心得向崔施主讨教一二。”
崔向愣了片刻,忽然将心一横,也罢,难不成久负盛名的高僧还会害死他一个无名小辈?怕是自己多心了。既然来到此处算是侥幸,与高僧相见就是天大的缘份,不可错过。
欠了欠身子,崔向的声音平静了许多:“缘起性空,世间万物本无独立存在之物,皆是相依相存而成。入目之处,山川河流,星辰宇宙,全是缘自一念之间,本是无中生有而成,此为缘起性空之本意。依我愚见,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正是缘起性空的进一步阐述,详尽说明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关键所在。此有故彼有,就如方才长老发问,才有我的回答。此无故彼无,若无长老一问,也没有我回答之事。此生故彼生,长老念头一生,口中发问,由此引发我心中念头随之而生。此灭故彼灭,长老问完,我现在答完,方才问题已经随之而去,不复存在。”
一口气说完,崔向只觉胸中浊气散尽,说不出来的舒适畅快。
净贤长老默默听完,默然一笑,不说好也不说坏,却问:“不知崔施主对现今天下大势有何见解?自当今圣上即位以来,对佛教多有排斥,会昌二年,先是严令不许僧尼出入皇宫。会昌三年,又令犯戒僧尼还俗。四年,今上又不许天下庙宇供养佛骨……以崔施主之见,圣上是就此罢休,还是佛教终究难逃一难?”
崔向又差点汗流浃背,强忍心中慌乱,沉思片刻,才道:“今上崇信道教,拜赵归真为师,以求长生不老。不说排佛法令,便是先前颁布的天下不许使用独脚车之令,竟是担心独脚会压坏道路中心,因此会破坏道心,引起天下道士不安,如此荒诞之说也被圣上深信不疑,可见圣上对身边道士信任有加,已经到了妄信的程度。再加上当今圣上本来就不喜佛,佛道之争由来已久,如此一来……”
崔向忍住没有说出真相,明年即会昌五年,便是历史最著名的会昌法难!
净贤长老依然是神色淡淡,无喜无悲,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慈悲之意,缓慢问道:“既有前因,必有后果,天下庙宇众多,僧人良莠不齐,多有不守戒律、鱼目混珠之辈,佛教有此一难,也好去芜存菁,还我佛教百丈清规!只是老僧还有一不请之问……崔施主,可知当今圣上春秋几何?”
敢问皇上何时驾崩,此话虽是由方外之人净贤长老之口说出,不过若是外人听到,也是大逆不道之罪。
崔向当即就脸色大变。
净贤长老问完之后,仿佛只是随口说出一句偈语一般,脸上神情落落,一片云淡风清,根本就没有流露一丝慌乱之色,只是眼中隐隐有光彩闪动,目光直视崔向,只等他如何作答。
不用说,此话的言外之意已是明明白白,眼前的高僧,将他的秘密看得如掌中指纹,一清二楚。
崔向心中自然清楚,倒不是高僧口出恶言,故意诋毁当今天子,而是特意有此一问,只为探他身份,或许还是考究之意也未可知。
更深层原因,难道净贤长老也知道百丈寺中有真龙隐没?
既然高僧点破关键之处,崔向也就不再拿捏,心结一解,脸上便露出轻松之意,说道:“既然方丈万事万物了然于胸,又何必非要借我之口说出?其实说来,我也是一个可怜之人罢了,不过是提前知道了一些事情而已,除此之外,不过是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尔!”
净贤长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