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商河-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大哥随我等上太行,那时必然群寨响应,太行不下十万义军,王湛能奈何得了几个?”王兰听得热血上涌,提了这么个主意。 
  高林轻咳一声,扯王兰坐下,杨峻却沉吟不语。 
  “王兄弟无心之言,大哥不必放在心上。如今大哥为朝廷柱石,不仅殿前司军赖大哥建功,再过一年半载,说不定便是建节开府之相,岂可随我等在山上讨活路?若大哥去了太行,义民自然影从,可是大宋却少了一支无敌雄师,殿前司军仍是杨沂中那废物手中的摆设!”高林所言,让王兰郝然,果然年长些,看事更周到一点。 
  “杨沂中已经不在了!”杨峻微微笑道:“眼下圣上赐名叫杨存中!” 
  “王兄弟所言,杨某也曾动心过,其实当初在朱仙镇时,便该去了。如今若说建节开府,倒不在为兄心上,只是高兄弟所言,却有七八分有理!此番濠州之战,若某家不在,不知是何结果!此外,为兄已经在临安有了家室,行动之间,不免另有一番顾忌,太行之事,有赖诸位兄弟了!”杨峻谙然道。 
  “晋州城四战之地,兀术此番回军定要去攻,若梁兄实力不足,徒增伤亡,倒不如放弃了事,日后自有打回来的时候,只是城中宋民,一个也不能留给兀术!梁兄若有为难处,不妨就安置到新寨中。” 
  “大哥!”王兰听罢,却有些不死心地问道:“日后你我兄弟能否在太行相见?” 
  杨峻默然。 
  说实在的,眼下临安生活,奢侈淫逸之处正合老杨的追求目标,要拉大旗上山抗金,想想后世的红军就让老杨心悸,那种苦日子确非常人能够抵受,享受惯了子女金帛酒池肉林之后,再去过那等清苦日子,杨峻着实老大的不愿意。 
  好歹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又当上了万恶的封建官僚,不好生享受实在对不起自己,但这话却不好对诸兄弟宣之于口。 
  能够拿得上台面的理由基本上跟梁兴的差不多,就是临安城中家小,秋香小腹渐隆,老杨眼看就要享天伦之乐,怎么肯轻易放弃眼前光景?! 
  甚至救岳飞之举也不无私心:高林等在北方牵制兀术,正面战场有岳、韩等无敌将帅,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出头充大个的吧?宋金间上百年的不了之局,不是自己轻易能够扭转的,何必让数十年短短光阴虚耗在那些注定要失败的事情上? 
  就算保得大宋百年平安,难道还躲得过百年后的蒙古铁骑么? 
  杨峻没有那么强悍,更没有那么伟大,只想利用眼前的功名,好好享受生活,伟大的事情还是留给岳大神这种人去做吧,前提是他如果不死的话。 
  “诸位兄弟保重!且在太行建立新寨。勤苦练兵,募民屯田,广积兵甲钱粮,多杀金贼!只莫要受那狗官节制。殿前司军北伐中原之日,杨某愿与诸兄弟相见于北京城下!”杨峻也没忘了把目标定得合理些,以免诸兄弟日后谈论起来,说道大宋枪神其实也是贪生怕死之辈。 
  “是!”诸将齐齐躬身。 
  “忠义社之名既然不能再用,大哥倒是出个主意,此后我等兄弟应该如何建寨?又如何称呼法?”高林持重些,没忘了问这个关键问题,众将也都点头。 
  ※※※※※※※※※※※※※※※※※※※※※※※※※※※※※※※※※※※※※※ 
  一个月后,太行雄定关深入,一座新寨拔地而起,随后在极短的时间占了太行八陉的南三陉,各立了一座分寨,规模都不下忠义社旧寨大小。新寨不仅大量招收流民,连原来忠义社治下军民也多有流向新寨者。不为别的,只因新寨打出旗号:“誓杀金贼!誓保大宋!不逐宋民!” 
  新寨建成后,不仅四处袭击金军城池兵营,更于险关后大力拓土,屯田安民,提供农具、种子,帮助流民建房、建村,流民所开垦的新土地即归流民所有,新寨只收十一税,第一年甚至还提供免费安置粮食。 
  新寨外高悬大旗:“侠义社”! 
  相比之下,忠义社不断登记寨中流民姓名籍贯,要求寨兵不得与金军起衅,更不断催促各州县难民回归金人治下各州县去。晋州城中忠义社军民早已经撤得干干净净,只是多半撤回来的人都跑到了侠义社去。金人接收晋州时,城中连完整的石头都没有几块! 
  梁兴见忠义社中兄弟、治下流民一个个跑到新寨去,再不伏大宋朝廷节制,整日里长吁短叹,几番要卸却大头领职务,都为王湛所派驻寨中的部下所止。 
  一时间,“侠义社”在河北风头有盖过“忠义社”的趋势,并不断有太行北麓诸寨寨主前来联络,要求易帜,也不再伏朝廷节制。甚至寨中流民有在江南一带的亲属,也私下加入,不断从江南偷渡回河北参加抗金,或者偷运物资至太行。 
  此后“侠义社”开始在江南有分部,以筹集抗金所需要的物资,江南富户中,有急公好义者纷纷慷慨解囊。兵甲钱粮不断通过鄂州地界偷偷北渡,那方自然有人接应,并送上太行。只是每次经过后护军营时,物资不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 
  王湛几番派遣统军官前往侠义社,要求寨主归朝廷治下,都不甚顺畅。 
  “大人好意,小人心领了!”王兰打着哈哈,拒绝了王湛所封的统制官:“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下一介平民,不曾食君之禄,只不过这些乡民们为保平安,送些粮食来请我等兄弟为他们保护村寨,免受金贼糟蹋罢了!王师北上中原之日,侠义社自然解散,自有朝廷保境安民,咱家也不懂什么为官之道,还是去种五亩薄田是正经!对了,今日田里该锄草了,大人慢坐,请用茶,小人要下地里去,恕不奉陪!” 
  (推荐!老熊迫切地需要推荐!点推比太难看了!!请大大们看完以后多点一下推荐!) 
第九十三章 岳元帅罢兵,杨太尉
     老杨自打发走太行兄弟,便全心投入到享受临安生活中去,除了七宝山下练兵不曾荒废,以及岳家小爷们的训练不曾落下,其余时间都是老杨的纵情声色奢侈生活安排。   只是杨峻尽了力为岳飞脱罪,该来的似乎还是来了。 
  绍兴十一年四月初三,直学士院范同献策于中枢,以为诸路节度久握重兵难制,当以三大帅皆除枢密使副,罢其兵。 
  秦桧闻报,次日即奏入内廷,君臣二人随即达成共识,以柘皋、黄连两处大捷,拟论功行赏,此前倒也已经下令让诸帅赴行在,岳飞连鄂州也未回去,回军途中过了舒州即将大军交给张宪,自己赶赴行在临安。 
  四月十四日,张俊自建康府赶至临安,四月十五日,韩世忠自楚州赶至临安。 
  ※※※※※※※※※※※※※※※※※※※※※※※※※※※※※※※※※※※ 
  “相公,此番召卑职来,朝廷毕竟如何处置,还请相公赐教!”秦府内,张俊待诸人散去,私下向秦桧请教。 
  “张太尉是大宋军中元戎,非诸路将帅可比,以太尉看来,圣意如何?”秦桧把玩手中一枚玉壶,觑也不正眼觑张俊。 
  “卑职如何敢妄测圣意!”张俊陪笑道:“相公身在枢府,圣上有如倚山之重,军国要策,自然还须请教相公?” 
  “呵呵呵呵!”秦桧笑道:“靖康年以来,社稷日渐安稳,大宋稍复生机,如今北人方肯与我大宋谈和,而非岌岌以图南下,此间实有诸帅莫大功劳,张太尉更为其中翘楚,大宋柱石啊!如今圣上明赏罚之制,以副诸帅之功,还能有何意?” 
  张俊听罢,细细揣摸,缓缓色变道:“相公的意思,此番赏赐,是爵?是财?” 
  “太尉不顾家室而上63万缗以救时艰,难道还需要圣上赐还么?大宋朝开国以来,诸帅之位已至武臣极高处,圣上宠眷,一改先王成法,将更上层楼,以副诸帅不世之勋,本相倒要先恭喜太尉了!”秦桧说得亲热,脸上却一点笑意也无。 
  张俊脸色“刷”地变白! 
  诸将帅中,除了蜀中吴氏山高皇帝远,以子质于临安外,其余诸帅中只有张、岳、韩三位达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从勋爵上讲,已经是“使相”的地位,高出武官太尉一层,再高处只有中枢的实授枢密使,那便直追秦桧,可以主宰中枢军国要务了。 
  不过朝中形势,势容不下三位武人相公,所谓拜相,只不过是给秦桧做配角而已。 
  但一入中枢,权柄归于秦桧还是小事,自家却回不得军中了,须在临安奉朝请,岂不是明明白白削了兵权? 
  “相公,某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