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北大留级生-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28号楼前当年的晒衣场地,我自然想起我的衣服和床单。当年我没有善待它们,没有做到“物尽其用”,糟蹋了它们,我内疚吗?要忏悔吗? 
不必小题大作。但也正是我母亲说我读书读傻了的有力证据。幸好她不知道。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选择。永远选择最重要、最珍贵的,只好放弃不很重要、日后可以补回的东西。 
我不是布里丹的驴。 
布里丹(J.Buridan, 1350年在世)是位哲学家。他假定有一头驴站在两堆同样大、同样鲜美、同样距离的干草之间,它不能决定该先吃哪堆干草,结果活活饿死在两堆干草之间。 
半个世纪来,我一直在用我的价值观、判断和意志作出一长串大小选择。我便是这样跌跌撞撞走过来的。 
没有选择,便没有人生。 
我在北大6年,只懂得两个汉字:“选择”,包括选择留级。我的选择营造了我。“我选择,故我在。”直到今天,我还在选择。比如一个月同时有三个地方邀请我参加学术讨论会。我只能选择一个。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我是没有选择权利的,这就是死亡。将来我必有一死。我不能叫别人替我去死。我一定要亲自去死。   
寻找“记恒女性”(1)   
一座大学,不管是北大、清华、复旦,还是哈佛、剑桥或牛津,如果没有几朵美丽的校花,没有几个亮丽的女生,那么,校园生活便会出现无形的、叫男生说不出口的沉闷,并伴有干巴、枯燥、没有生气。——这是人性决定了的。这是造物主制定的一条性(Sex)心理法则。 
大学之所以是个充满灵性的和朝气的场所,名教授、一流学术讲演和交流、图书馆、校 
园建筑、丰富的文体活动和校风固然重要,但欠缺校花,缺少几个楚楚动人的女生,男生的眼神在某种程度上便会暗淡无光,失望;人也会乏力,无精打彩,提不起精神。 
这样的校园毕竟有点残缺。因为男生缺少心理上的鼓舞。 
世界足球赛场上如果球员们知道观众席上坐着一群性感女人,他们的勇猛和雄风便会倍增。——这是男脑和体内男性荷尔蒙决定了的。 
归根到底这是上帝的设计和安排。有什么法子呢? 
人能同上帝对着干? 
人能违背自然法则? 
一般来说,漂亮少女多半在文科,不在理科。在我那个时代,据说北京亮丽的、叫男同学看了动心的女生都跑到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音乐学院和医学院去了。这我相信。国庆节游行队伍和天安门广场狂欢之夜的亮相便证实了这点。 
你能期望一群群绝代佳人集中在钢铁学院、地质学院和石油学院?当然个别例外总是有的。 
造物主对热爱数理化的少女十分苛刻。 
数理化的严谨逻辑美同女子外表美好像是不相容的。前者是后者的克星。“有你就没有我,或者有我就没有你!”拥有精密科学的审美,就没有少女外表美的席位。 
上帝对女人说:“选择吧,是要居里夫人和吴剑雄博士的头脑,还是要索菲娅·罗兰或费斐丽的外表?两者必居其一。选择吧!” 
不过据说居里夫人的外貌是秀美的。可见上帝也允许有例外。 
女子的美一般有两种:漂亮,高贵。 
高贵是大圆圈,漂亮是个小圆圈。大包容小。高贵一定漂亮,但漂亮不一定高贵。高贵的层次高于漂亮。高贵的极致即永恒女性。许多年,苏联电影一些女演员(如《攻克柏林》的女主角柯瓦廖娃)也教会了我如何去区别、判断漂亮女人和高贵女人。 
男人对女人的审美标准既来自他的先天或本能,也来自他所接受的陶冶、熏陶和教育。据我的观察,50年代北大文科女同学漂亮的多些。每年国庆游行队伍要挑出120名由女生组成的仪仗队方阵。要求穿花裙子,手拿鲜花通过天安门。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来自文科,中文系和西语系的比例尤其大。我看也是。我也这样挑选。 
我对异性的审美同我挣脱平庸是紧密联系的。我离平庸越远,对女人的审美就越符合美学:黄金分割、尺度、比例、均衡、韵味、风韵、和谐。我越是懂得去审美女性,我就越脱离平庸,走向成熟。我欣赏、评价女人的过程同我走近“世界哲学”是平行的。审美女子成了我的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年级,我开始读歌德的《浮士德》。作者用这样两句作为全书的结语: 
Das Ewig-Weibliche 
Zieht uns hinan. 
我的译文是: 
永恒女性 
引导我们上进。 
那么,什么是“永恒女性”?就这个问题,我曾求教过几位德国专家:伊夫兰特先生、马纳特夫人、赵太太、洛赫夫人和蔡司贝格先生(奥地利人)。我总结他们一致的地方:美丽和善良是“永恒女性”的核心。 
我赞同。 
大诗人歌德对女人是有发言权的。爱情滋养过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他在这方面的经历或阅历很丰富。对于我,“永恒女性”并不仅仅是个书本和理论问题,也是个观察和实践问题。 
随着我的不断成熟,我对“永恒女性”也有了较全面、准确的把握。1989年,我专门写过文章“漂亮女人和高贵女人”,算是有关这个问题的总结。从1959年我在北大上学思考这个问题到1989年发表文章,中间断断续续经过了30个春秋寒暑,这已是我大半辈子。可见我对女人的看法也起源于我在北大求学时期。 
有两种女人对男人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性感女人和高贵女人。(高贵女人的最高表现便是歌德心目中的“永恒女性”) 
性感女人(比如梦露)纯粹是肉弹,她以撩拨男性荷尔蒙或野性十足的汉子为对象。她身上有一种邪恶的艳丽,叫好人变成坏人,去贪污,去叛变,去出卖,去堕落或贩毒。 
许多(当然不是全部)男人抵挡不住这种女人的诱惑,就像树上的苹果抵抗不住地心吸引力,总有一天会落向地面。 
高贵女人既美丽,同时又温柔,善良,有德行。 
仅有德行、善良和温柔,仅有女人的优秀品质,但外表很丑,也不能算高贵。 
简单地说,高贵女人是外在美加上内心美。气质、风度和教养是构成高贵女人的决定性因素。高贵女人的存在是男人的福。她身上有种光,可以照射男人,使他改邪归正:吸毒者去戒毒;赌徒决心金盆洗手不干;弱小者变得强大;胆小者变得勇敢;双膝跪地的人会霍地一下子站起来,堂堂正正地活在世上。——这就是“引导我们上进”的功能。   
寻找“记恒女性”(2)   
现实生活中有这种高贵女人,但很少见,多半是诗人的理想。这就好比你有一天在某个山区漫游,突然用脚踢到一颗重300克拉的金刚钻或一块重500克的纯金块。 
在有些漂亮女人身上也有那么百分之十高贵元素或永恒女性的成分,这就很难得了。现实生活中的漂亮女人绝大多数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性感和永恒。 
有的靠近这头,另一些又接近那一头。 
50年代北大校园的女生至少有一千,包括留学生。能使男生眼睛一亮的漂亮女生估计在几十名左右。——这个比例同数理统计的正态分布律(又叫高斯分布律)有关。 
在德国留学生布莉吉特身上便有不少“永恒女性”的元素。——这是我今天回顾往事的审美判断。当年我并不懂得其中审美原理。温柔是她最突出的素质。她说起话来总是那么轻声柔气。她的眼睛像波斯猫的一对眼睛。有亮光,但光线是柔和的,使男人心平气和,能冲刷掉内心的骚乱和浮躁,使男人的灵魂趋于安宁。我毕业那年,布莉吉特早已离开了北大。她在北大学了两年基础汉语,便到北京外贸学院去学专业了。1957年反右后,中国学生同留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我一次也没有找过她。 
我毕业前,常经过布莉吉特当年住过的宿舍。她住在二楼,窗子和墙壁依旧爬满了植物的藤蔓和绿叶,那是燕园常见的落叶藤植物,叫爬山虎。夕阳照着,只是人去楼空。我想起两句宋词:“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在我的想像中,布莉吉特是现实世界的“永恒女性”,她能拔高我,鼓舞我,由小男人变成大男人。——这是我的感觉,尽管我同她相处的日子不多,加起来不会超过十次。 
中文系新闻专业的顾德华同学也是一位优秀女子。我一年级,她要毕业。在校园内,我只见过她不多的几次。有几回是在网球场上。她身着白色运动服,短裤。腿这个部件很有曲线美。她的身高约1米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