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人生-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是个天阴沉沉的日子,不便于下乡收贷和调研,李达便借此时机以有心栽花无意插柳的心态去接触陈志林。他在小镇上转悠了好半天才得知陈志林在一个茶馆搓麻将,便以“眨巴眼”(观众)的名义去凑热闹。

  陈志林一看是李达来了,好不热情招呼道:“哎呀呀,是李主任嘛,来来来,快来搓几把。”说着就起立拉李达入座。

  李达连忙推辞道:“我一来就把你吓成这样吗?我可不搓麻将啊。”

  旁边一个人接过李达的话:“来这里不搓麻将干什么?”

  “可以看热闹啊。”李达回应道。

  “不搓麻将,坐在我旁边指导指导总可以吧?”陈志林一边说,一边连忙把李达拉到自己的身边坐下。李达是个非常随和的人,何况又带着责任和使命,连忙捧场般地坐在陈志林指定的位置上。看着陈志林每出一张牌都有他的道理和规则,李达交口称道,赞不绝口。

  这样一来,陈志林好不高兴,连忙给李达撒烟。

  李达来者不拒,见风使舵,很快就把陈志林激励得视自己与李达为英雄所见略同的知心知己,让陈志林感受到在李达面前说话非常随便和豁达。

  李达就像这样,很快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达到了想像的目的。然后,告辞而出,返回办公室。

  估计陈志林的麻将应当结束了,李达又以有意的目的和无意的举动朝茶馆方向走去,以期正好遇到陈志林从茶馆走出。

  果然,李达刚好走到茶馆附近,陈志林就满怀胜利的喜悦之情走了出来,显然这场麻将斩获不小。

  李达见状,佯装不见地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只听得背后有人吼道:“李主任,李主任,找你说件事行吗?”

  李达一听就知道是陈志林,连忙随声看过来应答道:“什么事?”

  只见陈志林走到李达的身边,攀着李达的脖子轻声说:“大街上说话不方便,到财政餐馆的雅间坐一会儿。”

  李达拒绝道:“难道还要请我吃饭喝酒不成?”

  “就算请你吃饭喝酒吧,难道你连这点面子都不给?”

  “哎哟,能吃到你请的饭,我怎么会推辞呢?”

  两个人就这样有说有笑到了财政餐馆。服务人员很热情的就把他们安排到陈志林提出的雅间里,并很快上了两杯热气腾腾的本地巴山绿茶。

  “到底有什么事需要找我在这里来说?”李达首先问道。

  “不瞒你说,我总觉得你们营业所应当拥有贷款的审批权,可昨天文主任却说你们的权限被支行上收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为我指一条争取贷款的有效捷径吗?如果能,这也是帮我的大忙啊。”

  李达犹豫了一阵,爽快的回答道:“既然你有心要办好事和实事,我也可以告诉你的真实情况,虽然我们的贷款权限上收了,但我们有推荐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你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想,你的申请是能够得到农行支持的。”

  “什么条件?”

  “当然是平等基础上的互利互惠。”

  “说来听听看。”

  于是,李达把前述的要求和条件进行了一一陈述。

  陈志林一听,当即拍着胸脯道:“这个没问题,完全做得到!”

  就这样,小镇营业所向食品站提供了五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食品站承诺用经营收入和利润陆续消化历史债务,并用企业固定资产为所有的债务进行了抵押担保,还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国土局和房管所一一完善了公正和登记手续,从而为以后通过拍卖处置食品站的有效资产清收银行债务奠定了有理有据的法律基础。

41  债随物走供销社
李达以注入新贷款为条件,一并落实历史债务的抵押担保,为有效维护食品站十八万元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的银行债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保证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不流失,把贷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这一模式引起上级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很快以简报和调研文章的方式在系统内推广,小镇营业所被列为盘活不良贷款有效方法的示范机构,支行要求文云、李达他们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其它企业如供销社、茶厂等贷款的盘活方案。

  得到上级行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后,李达的胆子更大,为自己进一步开拓创新打开了思路。

  文云主任和覃明也积极支持李达放手去做。

  李达更是喜不自胜,在一场酒席上举起杯,站起来爽朗的表态道:“只要各位领导、同事和兄弟伙给我壮胆,敢于大胆支持和鼓励,没有我想不出的办法和点子来。”

  确实,李达不仅有这种胆量、勇气和信心,而且在兴奋之余还能充分地把握自己,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座谈以及其它交流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素材,再通过总结和分析,启发自己从中提取有用的思路,再拿出切实可行的点子和方案。

  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在充分调查研究供销社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多次走访供销社的广大职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李达对供销社贷款提出了“抽本经营、债随特走”的方案。

  小镇供销社和食品站一样,除了竭力保证日常办公之外,基本上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为了保证二十多名职工的基本生存,供销社将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物资和门面分别承包给每一位职工,由他们自己作主,按照“多劳多得”的方针,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鼓励职工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看谁的本事大。供销社除了收取承包户的房租和承包费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工资外,不再向其余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至于近两百万元的贷款,根本就没有偿还的可能性,因为所有的房产变现,也不过几十万元;何况,有效经营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另外就是收购一些特有的农副产品。这些小规模的经营除了缴纳税费和保证日常费用开支,连起码的利息也无法支付。营业所为了完成任务,除了以贷收收贷和以贷收息,没有别的办法。李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由此发展下去,岂不是滚雪球似的越亏越大?最终亏的是谁?亏的是国家和银行,甚至可以说亏的是存款客户,因为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之一主要靠的就是存款。

  经过深入调查和思考,李达想到了供销社承包户的具体困境和出路,他们不是可以独立自主吗?不是按照门面的位置和所承包的物资多少向单位缴纳房租和承包费吗?既然供销社无力保证他们的工资,职工们还能指望什么?他们有些什么诉求?李达和文云一道,有事无事都主动和承包户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和看法。职工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想法和看法?无外乎就是首先满足和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至于上缴承包费的问题,彼此互相比对。那些地理位置优越,人缘关系好,又具有经商经验和经营头脑的承包户,通过经商这条路确实赚取了比工资高得多的收入;相反,连承包费也缴纳不起。于是,能够缴纳承包费的便盯着不能缴纳的,只要有一家不缴纳,大家也跟着拖赖;那些无法缴纳承包费的,便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推辞。如此一来,形成明显的矛盾和纠纷。李达决定将计就计,提出以承包户占领的门面和物资为成本,由承包户承接相应的贷款本金,承包户不再向供销社缴纳承包费,但必须负责结付银行利息。这就是所谓的“债随特走,抽本经营”。按照这种思路,承包户以自己所承包的商品规模和门面价值作抵押担保,从营业所贷出相应的贷款,用于归还供销社的老贷款,在此基础上,承包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既可以申请增加贷款规模,也可以随时还清贷款以减少利息支出。营业所由此取得了几全其美的效果,一下转移供销社贷款八十万元。这八十万元贷款的转移,既下降了营业所的不良贷款,又轻松了供销社的沉重包袱,仅此一项每年可以节省十多万元的财务费用,供销社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再为职工的出路和矛盾发愁,只管安心经营适销对路的业务。承包户直接和营业所打交道,不再心存顾虑,完全和供销社脱钩,成为实实在在的个体工商户。

  这一模式很快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其他各个乡镇的营业所和供销社纷纷仿效。

  鉴于李达突出的工作业绩和创新思维能力,支行决定提拔李达到支行的信贷管理部任职。这个决定和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