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当地的老乡在打井时,挖出来了许多陶俑,大家才知道原来这荒山真是一座大墓的封土堆,正因为它太大了,大得人们都不敢相信,乃至所有人都觉得墓葬之事,不过是传言。

    咸阳的这座大墓,就是著名的秦始皇陵。

    后来在湖南长沙也有类似的发现,长沙市区有几座平白无奇的小山头,大家也没把它当回事,还在旁边修建了医院等建筑。

    但也有民间传言,说这是五代十国时一个南方小王朝马殷国王的墓,人称“马王堆”。后来因为动迁导致这几座小山头被挖开,考古学家却惊讶地发现,老乡们的传闻并不都是虚假的,几个小山头的确是大墓,只不过不是马殷王朝的王公墓,而是汉代軑侯利苍的大墓,从其中还挖掘出了举世闻名的汉代女尸辛追夫人。

    还有更多国外的例子,比如靠荷马史诗找到“特洛伊遗址”的谢里曼、发现“米诺斯王宫”的伊文斯

    传闻,在有心人耳里并非都是虚假不真的东西,只是需要层层甄别。

    我爷爷与程克武沿江而上,探访了不少老乡。而这些老乡的说法,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迷思。

    下游的老乡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游的水时清时浑,有时候水里还有一股奇怪的腥味,拿来煮米饭,米饭都黏糊糊的。

    有人晚上回来经过江边,发现那江水里有无数光点,像是无数小蜡烛在水中燃烧。他们开始以为这些是上游的人祈福而放的河灯,回想起来却发现,那些光点都是逆流而上的,刚好与江水的流向相反,就像是冥河鬼灯一样。有些胆小的,还吓得大病一场。

    还有的老乡说,他们在晚上听到了老鼠啃家具的声音,跑出卧室一看,哪有老鼠的影子。倒是江里面有水花涌动,天黑夜晚,他们也不敢出去看,心惊胆战地等到白天,那江边就多出了一些断掉的大木桩。

    还有人说在水里看到了足有十几米长的黑色蛇形生物,恐怕就是峡江地区说的黑龙

    一路走来,我爷爷他们听到了不下几十种离奇的说法,虽然描述的东西都不太明确,非常片面,但组合起来,与他们观察到的情景倒是有一些联系。

    老鼠啃家具的声音,估计就是那不知名的东西在破坏木桩。水花声说明那东西很可能是水生物。长条形的可能是巨蛇,也可能是不知名的大鱼,甚至是傲因之类洪荒怪兽

    最后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但我爷爷与程克武都有一种预感,他们离事情的真相是越来越近了。总有一天,它将水落石出,而一度停滞的工程,也能再度开展起来。

    不过十多天里,我爷爷与程克武就用双脚丈量了数百里的土地,其中那些甘苦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他们的足迹已经从这个大水利工程的下游来到了上游,著名的峡江地带。

    这里崇山险峻,高峡林立,嶙峋怪石与莽苍密林比邻而居,除了一些船夫子顺江而下,几乎没有多少人迹。

    他们翻山越岭,也是记录了一些东西,但那最重要的线索,却仿佛隔着一层纸,明明感觉一捅就破,却还缺少一个关键点。

    某天,他们走累了,正打算在荒郊野岭安营扎寨,却看见了一处小庙。

    这是一处悬崖上的小庙,小庙虽小,位置却很巧妙。它背后是直直高耸的断崖,面朝大江一个鱼嘴型的拐弯处,而自己所处的地方,恰好是两者相夹的一块平地。就像一把靠背椅子被放在了江水旁边,而小庙正好在椅面上。

    虽然是个破旧小庙,连庙牌都不见了,但至少上有片瓦,下有片砖,比风餐露宿要好得多。我爷爷与程克武都不是太讲究的人,这小庙对他们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原以为小庙之中无人,可走近了才发现,庙里有一老一少两个修士,看样子像是道家的外门居士。

    老人看上去已经年过七旬,穿着一件褪色的长袍,头发像是多年没有修剪,长长的灰色眉毛纠结在一块,脏兮兮的,看上去很有些邋遢。

    少的那个则是塌鼻子,小眼睛,皮肤黑黝黝的,不过十三四岁,也可能十五六岁——那年头营养不好,很多小孩子不长个子,何况是这荒郊野庙的隐居之人。

    我爷爷与他们套了几句近乎,原本以为这一老一少只是暂居这处荒凉小庙的,谁知那老居士却告诉我爷爷,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许多年了。看他们两人的相貌,不像是有亲缘关系,更像是一对师徒

    一对隐居在峡谷小庙的师徒。

    我爷爷问能不能在这里借宿一下,老人眼神闪烁了两下,嘿嘿笑了一声,说要住就随便住吧。我爷爷当时并没有多想,只是后来发生了一连串事件后,再度想起老人的眼神,才感觉到不寒而栗。

第42章 皇爷庙里有古怪?() 
这古庙的一老一少,对我爷爷与程克武的到来显得并没有多热情,完全说不上是热情好客。

    不过那个年代,人们防备最多的,不是天灾,不是野兽,反倒是身边的人。

    遇到天灾可以跑,遇到野兽可以逃,可一个处心积虑想要害人的人,是没那么容易逃得过的。

    有不少人跑到深山老林里,就是为了避开各种各样的动荡,这些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秘密,不打听,不过问,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何况这一老一少在这小庙里过着离群隐居的日子,本来也没打算和外界有多少交流,反而是我爷爷与程克武,是两个不速之客,不请自到,也无怪乎对方反应会有些冷淡。

    当然了,我爷爷他们仅仅也只是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能遮遮风,挡挡雨,这就够了。临走时候再给这一老一少留下一点东西,当做报答就好了。

    小庙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几间屋子,三条长屋呈品字型排列,靠山崖的那间自然是正殿,已被那一老一少占据了,总不可能鸠占鹊巢。

    我爷爷他们选了东边的一处瓦房,这里早就年久失修,连瓦顶都垮塌了一角,用几根简陋的木柱撑了起来,但还是有一块地方可以落脚的,供我爷爷与程克武两个人安歇都没什么问题。

    放下行李后,我爷爷找到老居士,要了一些稻草,拿来垫在地上当褥子。

    虽说是夏天,但峡谷地带昼夜温差大,睡在光秃秃的地板上,第二天起来一准着凉,头痛得抬都抬不起来。

    地上铺了一层有些潮湿的稻草,房间里充斥着淡淡的霉味,这还是靠东头一边,日头晒得比较多,西边的那间房子,恐怕更加潮湿,更不适合居住。

    我爷爷打好铺子,天已经快黑了,外面有些喧闹声传来,出去看时,只见又有几个人过来了。

    几个过来的人是另一支调查队的,十几天前在调查会上还见过,算得上是熟脸。为首的叫陈志红,是个高个汉子,皮肤黑黄粗糙,眼白也是黄黄的,看上去就是一副嗜酒伤肝的样子。

    陈志红带了四个人,两个年轻的,还有一个年纪和他差不多大,都背着鼓鼓的行囊。他们也是看到了这个小庙,跑过来投宿的,没想到还能看到熟人。

    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后,陈志红和老居士扯掰了几句。说到要投宿,对方也并没有拒绝。虽然我爷爷觉得就算是被拒绝,陈志红和手下的人也未必会离开,在陈志红和老居士说话时,他的手下已经在西边破屋收拾了,摆明了是没打算再回野地露宿。

    过一会儿,陈志红也与曾兴国打完了交道。草草收拾下房间,陈志红手下的几个人已经开始忙着做饭,居然还有小煤气炉子。

    调查队的待遇并不算低,野外的装备说不上是有多舒适,但还是给配备齐全了,至于带不带,那就看个人了。像我爷爷和程克武轻装简行,吃的用的大多是就地取材。而陈志红的队伍大包小包,连比较笨重的煤气炉子都带上了,看样子是不太习惯野地生活的。

    小庙后有一眼小小的泉水,两个年轻人打来了水,开了四个午餐肉罐头,又下了一些干菜,等水沸腾后,就开始下面条。

    那个时候物资还是很匮乏的,新鲜的肉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还是限量供应的。午餐肉这种碎肉和淀粉亲密结合的产物,算是对营养的一种补充。这玩意也不是哪里都有,多是单位发的,有些过年过节还拿来当礼物送人,和现在韩国人过年送排骨差不多。

    锅里也没有多少好东西,按现在的眼光来看,难免让人嗤之以鼻。但温度骤然降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