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宜昌鬼事3大宗师-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上下。于是有了振兴诡道的心思。
  后来的情况也知道,席应真投靠陈友谅,刘基投靠朱元璋。席应真一败涂地,不过他收了几百年不世出的人杰姚广孝为传人,也就是道衍,道衍归附燕王朱棣,才报了师门仇恨,诡道的兴盛,莫过于此。
  现在道衍位极人臣,看到郑和也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就要把郑和收纳为徒弟,传承诡道。
  可是这个提议,被郑和给拒绝了。
  道衍不解,郑和才告诉道衍,自己是伊斯兰开宗大圣默罕默德的三十七世孙,终生不能背弃伊斯兰教。
  道衍也就不能强求,只能另行寻找传人,可惜再也找不到如郑和一般的人物,道衍之后,诡道再次重回民间小门派的地位。这也是道衍无法可想的事情。(直到几百年后,古赤萧横空出世,让诡道威震天下,那是后话,在冥战部细细讲述。)
  郑和拒绝了国师道衍光大诡道的提议,道衍也并没有为难郑和,仍旧履行当年的承诺,碰巧有朱允炆出逃海外的流言,于是道衍在朱棣的授意下,建造宝船,让郑和下西洋,探海路,回祖先的发源地麦加朝圣。
  永乐三年,一切准备充足,郑和率领宝船船队,从海边港口出发,经福建到占城(今越南)、爪哇(今印尼)、锡兰(今斯里兰卡),到了古里(今印度东海岸)。由于航海图并不详尽,郑和无法再向西行。只好班师回朝,回到南京。
  与陆路寻找的胡濙一样,郑和也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大为不悦,郑和请缨,永乐五年再下西洋。和胡濙的第二次奔赴云南同样道理,郑和的二下西洋,仍然是无功而返。
  郑和回报朱棣和道衍,他在爪哇等地寻找汉人移民,遍访朱允炆的下落,也只是听到一些传闻。并且传闻说朱允炆知道朱棣派遣郑和到南洋,已经躲避到了更西的番外之地。那个番外之地,住的全部是肤如黑炭的夜叉修罗后代,不是中土的子民。那番外之地,距离中土几万里遥远。海图上并未标明。
  朱棣为了寻访朱允炆下落,调拨国库,再次兴建大船,让郑和三下西洋探出去往番外夜叉修罗的海路。
  于是郑和三下西洋。
  郑和出发的当日。胡濙也修养好了身体,第三次出发,动身到西南,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他的赤线蛊在脑内发作的日期临近,需要找到解救的办法。
  而由于胡濙几年来一直养病,身体孱弱,于是道衍安排其时已经是青冥卫大统领的黄铁俞跟随胡濙,一路照应。
  郑和与胡濙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暂且不提。
  道衍身为明朝国师,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布置。那就是扶持张三丰,一统道教,镇压民间教派。
  张三丰本是全真道人,本名张君实,当时的炼丹士,在湖北武当山结庐修炼。在靖难之役前夕,胡濙举荐张三丰,被道衍邀请到北平。
  张三丰本来已经是全真教派最有名望的道士,而道衍是当朝国师,诡道司掌。两人本来门派各异,但是一见之下,道衍和张三丰十分谈得来。
  张三丰当时就答应,着手帮助道衍组建青冥卫,并且运用自己在道教中全真、王屋、崂山的影响,让道教宗派置身事外。
  道衍得到了张三丰的支持,所以靖难之役里,道教正宗都没有投奔南京的正统朝廷。道衍的冥战胜利,张三丰实在是功不可没。
  但是张三丰之所以鼎力帮助道衍和朱棣。是因为,张三丰得到了道衍和朱棣的承诺,让他建立一个道教宗派,超出全真和王屋、茅山各个宗派。
  这个门派,就是武当。
  当时明朝初定,天下还有不少民间教派鼓动信徒造反。其中尤以白莲教影响最广。张三丰得了道衍的指派,于白莲教的道魁比拼法术。白莲教其实和朱元璋大有渊源,当时都是摩尼教的分支,朱元璋建国之后,反而回头铲除当年的教众,这也是帝王不能免俗的作为。
  永乐之时的道魁是个女的,法术能力高超,聚了几万信徒起事,张三丰于是在明军镇压白莲教的战争中,利用法术和白莲教的一干教中高手比拼。
  张三丰的本领谋略,在当时只在道衍之下,在青冥卫是个散人,能力声望,与郑和不相上下。白莲教的术士那里是张三丰的对手。
  张三丰帮助朱棣剪除了白莲教,让白莲教元气大伤。不能再兴风作浪。于是朱棣和道衍也信守承诺。帮助张三丰建立道教门派,统领天下道教。
  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武当山修建道观。
  道衍离开南京,和张三丰到了湖北,开始修建武当山道观宫殿,在武当山驻守。胡濙和黄铁俞奔赴西南,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永乐九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朝。郑和面圣,告诉永乐帝,这次下西洋,还是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因为在郑和到达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郑和与锡兰国王交战数次,终于将锡兰国王擒获,现在已经把锡兰国王的家眷和随从都给虏了回来。这次战役,郑和凭借船队,将锡兰国灭国,宣扬大明的国威。朱棣也就不再追究郑和,而是把锡兰国王等人,交给刑部和礼部处理。这个在正史中已经记载,但是有一件事情,任何明史都没有提及,那就是郑和还带回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对后世的中国西南巫术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一直到现在,他的后裔在湖南贵州和川东鄂西都是赫赫有名的术士家族。
  这个人叫做易卜拉欣…巴…阿里…穆罕穆德,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姓名。他是一个非洲土著黑人。
  郑和把易卜拉欣带到朱棣面前,朱棣看到这个名叫易卜拉欣的俘虏的模样,大为好奇,原来此人是一个夜叉,中国称呼为“昆仑奴”,皮肤黝黑,卷发阔鼻,脸上有无数纹身。虽然已经穿上了的服饰,仍旧面貌丑陋,看起来是一个夜叉模样。
  现在这个叫易卜拉欣的人十分顺从,看见朱棣的龙威,立即向着朱棣跪拜,神情非常惊恐,看来他是被郑和的手段给折服,看到朱棣后,更加惶恐不安。
  朱棣于是询问这个昆仑奴的来历。
  郑和就详细禀告了自己在锡兰,这个易卜拉欣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郑和的船队路过锡兰的时候,打听到了朱允炆在锡兰某佛教寺庙做了驻庙僧人,于是派遣使节,告知锡兰国王,希望能奉迎朱允炆回朝,可是锡兰的国王没有亲眼见识过大明朝的天威,看见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受了臣属的蛊惑,拒不交出朱允炆,并发兵向郑和进攻。
  但是锡兰国的国力弱小,战船简陋,士兵毫无作战素质。而郑和手下的士兵都是经过了靖难之役的精兵强将。
  两兵在海上交战,锡兰国的军队一触即溃。
  锡兰国王这才知道这个来自东方船队的厉害,立即向郑和求和,郑和不许。要锡兰国王携带朱允炆亲自投降。
  锡兰国王没有回应。郑和在海上等了两日,发现锡兰国的战船再次出现。
  于是郑和拉开战船,布下海阵,和锡兰国再次厮杀。
  战斗的过程,仍旧是郑和的宝船无往不利,把锡兰战船纷纷击溃。锡兰军队被明军杀伤几千人,尸体漂浮在海面,海水都被掩盖。这一站让锡兰军队的士兵损失过半,但是明军发现,锡兰的战船,一边交战,一边纷纷打捞海上的尸体。
  于是郑和下令,停止追击,让对方打捞尸体。以显得的仁慈。本以为锡兰国军队就此臣服。
  没想到第二日,锡兰战船,卷土重来,军士的数量依旧。郑和下令再战,因为锡兰战船已经残破不堪,所以这一战,锡兰的军士又折损了几千人,伤亡惨重。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朱允炆,并不愿意太多杀伐。于是再次派遣使节,重复自己的目的。可是使节并未生还覆命。
  过了一日,锡兰的战船又来了,这次仍旧是五万军士,但是船还是前几次的残破战船。
  郑和大惊,这才发现锡兰军队隐藏了无数生力军。明军气馁,在撤退的过程中,被锡兰战船追击,折损了好几条船只。
  幸亏郑和在青冥卫时日不短,得到过道衍的真传,于是招来海上飓风。郑和的宝船前后两百丈,甲板上可以驰骋骏马,当然不受飓风的影响。所以郑和船队得以全身而退。而锡兰战船都是小船,并且三次交战后,都已经残破得厉害,于是被飓风卷翻十几艘船。也有几艘被明军虏获。
  当时精通造船的水木匠钟秉钧也在船上。钟秉钧也是受了道衍的指派,带领青冥卫原玄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