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素质教育在美国-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AT不采取“百分比”记分法,而是记录总分。
  1999年1月23日,矿矿提前参加SAT考试这天,我们去了。又下雨又下雪的,原以为去的人不会太多,但出乎我们箴料之外,提前考SAT的小孩非常多,而且亚高孩子特别多。
  美国西北大学“天赋开发中心”,对美国中西部八个州提前参加1999年1月23日举行的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2.5万多名中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排列和分析。矿矿的情况如下:
  语言(英语)86.9%
  数学97.1%
  综合95.8%
  这些百分比并不是成绩,而是标明你在众多“武林高手”中的“地位”。换句话说,在所有的参试者中,有86.9%的人的语言(英语)成绩低于矿矿,而矿矿的数学和综合成绩分别高于97.1%和95.8%的应试者。
  这个成绩离美国第一流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但也勉强达到一些名牌大学的录取线。在整个学区的参试者中,矿矿是第二名(第一名也是一个中国孩子)。因此获得美国西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寄来的奖状。
  依据矿矿中学的五名应试者的SAT成绩,如果他们愿意的话,现在都可以上大学了。但他们没有一个愿意现在上大学的,他们都愿再当几年孩子……
  其二,在中国,除了少数特殊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入学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标准。但是,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原;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但总不至于年年失手吧。因此,这些各种各样的考试成绩就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的考量标准。
  其三,平时成绩(GPA),也是重要的参考成绩。特别是那些比较有名的学校的毕业生,平时成绩(GPA)的分量就更重。
  取消“高考”、改革计划招生和统一分配的目的,是让学校拥有真正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并且能够做到开放起跑线,在终点线对学生择优汰劣,不让学生因过早达到目的而失去竞争的原动力;同时,学生们自始至终的冲刺又反过来形成对校方的持续压力。
  一句话,把“传送带”式的学校交为除渣成钢的“冶炼炉”。
  要不要专业对口?
  1988年8月26H,(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载一位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星星”的文章,题目是(留学专业要对口》。其主要观点是留学生专业不对口,造成人才和钱财的浪费。
  下面是该文的最后一段:
  现在,我校跨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中国)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大家注意,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决不能让栋梁蛀虫。
  我认为,星星的文章,不值一驳。其他的不说,单是最后一句“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决不能让栋梁蛀虫”,就让人哭笑不得。“蛀虫”作为名词的引申义,常指损坏国家财产以自肥的不法分子。作为动词的引申义,也多指这些不法分子的自肥行为。如果把转专业看作“蛀虫”行为,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虽然此文不值一驳,但它却可以引起我们思索一系列的问题:
  什么是“对口”的含义?
  为什么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专业不对口”的特别多?
  为什么“专业不对口”在其他国家不成为问题?
  到底有多少中国留学生“专业不对口”?
  “专业不对口”的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专业对口”的中国特色
  所谓“对口”的含义,根据我的理解,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口”,它指中学时的“文科”、“理科”以及大学时的“专业”。
  二是“对”,它意味着从中学时就必须义无反顾地遵从家长、老师指定的学科及发展方向“一条死胡同走到底”,否则就是“不对口”。
  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行“计划招生”和“统一分配”的制度。入学时,由国家“计划”好个人的专业;毕业时,也由国家根据各人的专业,“计划”好各人的工作。从入学时的专业到毕业时的分配,环环相扣,首尾连接。然而,这种“计划”得以一环扣一环地连接起来;“专业对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一环节脱钩,环环相扣的“计划”将会乱套。
  在前有“计划招生”,后有“统一分配”的围墙下,学校根本无法实行“学分制”。因为“学分制”不是以计划好的时间一诸如三年专科或者四年本科——为毕业与否的标准,而是以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与否的判断标准。学得好、学得快的,不用四年也能获得夸科生的毕业证或学士的学位证;学得差、学得慢的,五年六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可能还毕业不了。因此,如果实行“学分制”,就会打乱招生计划和分配计划。
  过去,由国家负担学费,就更不允许任何因个人转换专业而5;起的失误或造成的损失,诸如延迟毕业,学不下去,等等。说得俗气些,由主人掏腰包请客,你当然得在指定的时间,上指定的餐馆。自由是有代价的。
  现在的学校,“统一分配”变成了“双向选择”,“学分制”也开始试行,“计划招生”可能也稍有松动,但“招生计划”还在实行。尽管如此,改专业、换学校,在中国的大学还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专业对口”的弊端
  中国的高中生在十六七岁时就面临文科、理科的分班问题。这个时期的高中生还没有完全成熟,可塑性很强,很多人甚至兴趣尚未形成、潜能还未显露,就由父、母亲或老师等过早地“划地为牢”而成为文科生或理科生。
  据说,大数学家华罗庚在十六七岁时,他的数学就不怎么样。试想,如果当年华罗庚的数学才华尚未露出锋芒,就把他分到文科班,人类不就少了一个大数学家吗?
  更糟糕的是,很多时候的这种分科分班,不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和前途考虑问题,而是追求学校的升学率;或者从文科。理科的名额配给的角度进行分班。
  在高等院校录取学生的时候,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要改变某个被录取者的专业时,往往仅由录取者单方面作出决定。
  阴差阳错,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命的是,这种“对口”犹如瞄准射击,扳机一扣,一去不复返的子弹就得在不归路上燃尽生命。
  这种“专业对口”的教学管理体制的弊端,可以概括如下:
  一、埋没人才。国家花了不少钱,反而将不少专才送上了阴差阳错的不归路。
  二、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宽,能力受限制。三、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难以做通的思想工作上。
  改革的可行性与对策
  改革僵化的“专业对口”的教学管理体制,最主要的一条措施,就是把“学分制”的市场基因注入教学体制。
  至于可不可行?我们先得回到前面的两个问题:
  到底有多少中国留学生“专业不对口”?
  “专业不对口”的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无法统计(希望有关部门能做此项工作,意义实在不浅。),但是可以肯定,数量很大!光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就“占总数一半以上”(星星的原话)。就我所知,学理工科的“转行”的不算太多,但学文科的,大多数“专业不对口”。
  那么多留学生转专业,他们到底学得怎么样?
  就美国的情况而言,这些人基本上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拿得起,放得下”。其中,大多数是最终学有所成。学得最好的,有相当多是这些“专业不对口”的人。
  学不下去的,退学的,一般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不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美国的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专业,并作出申请。获准后,也并不意味着从此踏上不归路。如果学生感觉不适应,可以转专业,甚至换学校。
  根据(大学仅仅是开始)一书统计,美国有30%的大学生改专业,许多人还不只改一次。
  其实,美国这种教学体制采用的就是华罗庚的“优选法”。人造专业,专业选人。自然淘汰法则、生存竞争原则把衡量人才的标准以及调节旋钮交给人们自己,让人们在双向选择中不断地“调焦”,直至找到各人智能的相对最佳点。
  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因为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基本上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