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滴血瞳-第8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崔明伏的这句话,德叔冷笑了一声,“我算是听出来了,你小子是想考考我,看我懂不懂这赶尸的原理对吗?”

    赶尸被分为“三赶”和“三不赶”之说,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和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同样不能赶。

    说完之后,德叔又从自己的身上取出了一柄帝钟,我仔细地看了看,没错,这是帝钟,并不是摄魂铃,不住地摇晃着,“丁丁零零”地声音几乎不绝于耳。

    一道道晦涩的咒语从他的口中念出,渐渐地那些辰州符上朱砂的颜色竟然都变成了紫色,让我们吃惊不已。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和在以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地域特色文化。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地域特色文化。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郭璞《巫咸山赋》更载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经考证,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不仅因有宝源山盐泉可供古人类直接取食,而且古代这里还盛产神仙不死之药丹砂。

    因此,宝源山就是以巫咸为首的上古十巫所从上下升降采药、采卤制盐的灵山,也就是真正意义的巫山。这里诞育了神秘悠远的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在唐尧时期就建立了巫咸国,形成了巫文化在三峡地区也就是大巫山地区之滥觞。

    还从这里迁徙出巫诞一部的五姓巴人到湖北长阳钟离山,巫文化与楚文化等文化融合产生了一度繁荣的巴文化,孕育了记神事之书《山海经》、伟大的文学开篇巨著《诗经》、巫歌《楚辞》,并在天文、文学、文字、艺术、医学、地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今天仍然沿袭并广泛存在于巫溪大地的巴山夜唱、五句子山歌等文化事象都古风浓郁,而作为巫文化之历史遗存的上古盐都宁厂古镇,大宁河古栈道、悬棺二谜等则更是神秘幽古。

    巫的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已有巫字,说明在殷商以前就已出现了。而最早的巫字是两个工字的交叉,大概是行法术时所用器物的象形;以后加上两个人在跳舞,是巫用形体动作请神灵降临。

    由于受到佛、道轮回思想的影响,巫文化中对于人死后的灵魂归属问题也格外重视。于是,在巫溪巫山等地就产生了著名的丧葬风俗:悬棺葬。

    先民们之所以采用将棺木置于高山悬崖之上的丧葬方式,不仅是因为这些生前世代居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少数民族,感念山神庇佑的恩典,而且还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将先人安葬于此,让死者继续与大山为伴,并目睹崖下子孙生活,已经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能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他们保佑自己的子孙健康平安。

    不仅如此,关于人死后灵魂归宿这个问题,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别的巫术形式。即便是到了现今,在巫溪等地的民间也还零星地保留着跳端公、告阴状、赶白虎、化九龙水、请七仙姑、请桌子神等巫术形式。比如,其中比较常见的“跳端公”,它常常又被称作“过刀桥”———这是一种专门为超度死者所做的法事。

    根据习俗,作法事之前,首先得扎好“刀桥”。而所谓的“刀桥”,其实是将两尺长的刀每隔一两尺远缚在两根竹竿上,共绑十多把刀,并需要将两尺长的刀以每刀一两尺的间距捆缚在两根竹竿上。然后,用桌椅扎成一两丈长的桥头,将用竹竿做好的刀梯平放做“桥身”,刀口向上放置。最后,便是在阵阵锣鼓声中,由端公一边在口中念念有词,一边赤脚踩着刀口走过,而死者的亲属们则一律披麻戴孝,跟随在端公、灵幡、灵牌之后不断地作辑,以示躬送。

    此时,当从嘴巴里面念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德叔便猛地睁开了眼睛,而后大叫了一声,“起——”

第831章 赶尸上山() 
这声清脆的童声刚刚落下的瞬间,我的心脏也开始“噗通噗通”直跳,别的不说,虽然我和这赶尸匠同属于一大门派,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赶尸匠在做法事,内心自然是比较激动的,但让我很失望的是,这德叔虽说手法看似十分的娴熟,但是当这个“起”字喊出之后,好大一会儿,桑林婆婆的尸身就没有任何的动静,这不由得让人在心中生疑。

    “咳咳咳……”崔明伏摸着下巴,脸上挂满了笑意,饶有兴致地看着德叔,“我说,这好像没有……”他的最后几个字在喉咙里面还没有说出来的时候,便立刻噤声了,一股阴风迎面扑来,面前的情形让我们三个都惊呆了。

    “呼——”地一声,这穿着寿衣的桑林婆婆竟然从棺材里面猛的站了起来,双手直直地伸向了前方,只是双目紧闭,可她却是实实在在地站起来了。

    而这德叔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地望了崔明伏一眼,只此一眼,便把崔明伏给瞅的有些心虚了,只是不住地点着头,“嘿嘿嘿,真是厉害,厉害啊……”

    这德叔却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脚下蓦地开始踏着罡步,嘴巴里面也在振振有词念着咒语,单单看他的手眼身法步,确实厉害,这俨然不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可以做出的,此人一看便是那道行身后,根基扎实之人。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沧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流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德叔倒是一口气念出了这么多字,之后,手中的帝钟便不住地“嗡嗡”作响,而那桑林婆婆站在棺材里面的身子也在剧烈地抖动了起来。

    “出!”斩钉截铁地吐出了这个字,这桑林婆婆的双脚当即干脆地蹦出了这水晶棺材。我们三个看呆了去,桑林婆婆一跳一跳地往前蹦着,而这德叔却让她停止了下来,转头有些烦躁地瞪了我一眼。

    “我说你们三个究竟是在磨蹭什么呢?怎么还不走啊,呆在这里准备晚上露营吗?”望向四周,却也是暮色四合,天就快要黑了,在这深山里面,只让人觉得周身冰凉无比,我们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好好好,您等下我们,马上就走!”崔明伏不住地点着头,却瞅了一眼水晶棺,“那这棺材怎么办呢?我们就赶尸,这棺材就不要了吗?”

    德叔摇了摇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办事之前都不会过过脑子,那苗寨是在大山里面,这山路十八弯,你说说看,你们整这么一大口棺材放在这里,究竟是准备怎么抬上去呢?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放心吧,这个棺材我要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身上摸出了一沓粉红色的票子,“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