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狱吏把罪犯李常被打死的情况禀明张欧时,张欧放下手中活毛笔,赶到行刑室,验明尸体。他清晰地看到李常的脊背、屁股以及大腿皮开肉绽,殷红的鲜血依然在缓缓蠕动,不由大发慈悲,滚烫的泪花在眼窝里直打转,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胖狱吏见张欧潸然落泪,鼻子轻轻哼一声说:“大人何苦自作多情,像李常这样罪大恶极的囚犯,打死他活该。”

    张欧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说:“他虽然是罪犯,但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有生存的权力。大汉刑律判他笞刑五百,目的只是为了惩戒他,并没有剥夺去他生命的意思。”

    “不仅仅是李常,就是其他的罪犯,也往往受刑不过,中间被打死的枚不胜数,只有极个别体质特别好的硬汉,能够侥幸熬过这一关。”瘦狱吏看张欧脸色异常难看,便顺着他的心思,把自己多年行刑的情形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

    “文帝时期,缇萦救父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美谈,并由此引发一场司法改革。为了废除黥、劓、刖三种惨无人道的肉刑,文帝大仁大慈,大恩大惠,大爱大善,以超人的胆略、宽阔的胸襟以及雄健的手笔,毅然把黥刑改充苦工,罚为城旦舂,劓刑改作笞三百,断趾刑改作笞五百,成为中国刑罚史上著名的改革,成为从极端野蛮残酷向相对宽缓逐渐过渡的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一谈到笞刑,张欧便把记忆追溯到文帝十三年夏季五月,那是一个天气已经变热的季节,从遥远的临淄来到长安为父亲淳于意伸冤的缇萦,用自己的孝行感动长安百姓,感动宽厚仁慈的文帝,文帝不仅赦免淳于意,而且废除肉刑,赢得全天下百姓交口称赞。

    瘦狱吏感叹说:“文帝的初衷是好的,本来想给罪犯办一件好事,但在执行中,罪犯往往受刑不过被打死,这好事反而变成一件坏事。”

    张欧揩净眼泪,急忙问道:“李常临死前说什么没有?”

    “他说大汉刑律能再改一下笞刑就好了,改五百为三百,三百为二百,行刑的中间不要换人,这是他作为一个罪犯最后的心声。”

    “他说得对,看来大汉刑律在执法过程存在很大弊端,这有违先帝的初衷,真的需要再改革一下。”

    “如果能改革的话,那真是为后来的罪犯们办了一件好事。”

    “李常的死引起本官的深思,本官要禀奏皇上,对司法再次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先帝废除野蛮酷刑的愿望,由此可见,李常没有白死,他死得值。”张欧瞧着李常血迹斑斑的脊背、臀部和大腿,心里再一次产生强烈震撼。

    张欧的一番话,连站在一旁的胖狱吏也深受感动,他觉得张欧太仁慈,简直是救苦救难的大善人。他曾跟随张释之多年,对张释之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作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觉得二者之间风格迥然不同。想到这里,他走上前去,不好意思地说:“张大人,小的在执法过程中下手太重,不像大人一样,对犯人具有同情心,在此向大人认个错。”

    “虽然你对犯人没有同情心,但并没有多大错,你不用过于自责。”张欧看一眼胖狱吏,心想在执法过程中,带着个人情绪的狱吏绝非他一个人:“不过,你要记着,人头不是韭菜,割了就长不起来。我们这些执法者要牢记,不能看罪犯不顺眼,便给他弄一个下不去,更不能草菅人命。”

    “张大人真是忠厚长者。”胖狱吏和瘦狱吏对张欧的话入脑入心,不住地点头称赞。

    “这个笞刑啊。”张欧摇摇头,嘴里轻轻叹道,迈着沉重的脚步,怏怏而去。

    七月的骄阳似火一般,把它的炎热无情地辐射到张欧的院落,院落尽管有几棵绿色葱茏的树木,但仍然挡不住炎热的到来。几只小麻雀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黑色的知了永远不知疲倦地唱着,把回到家里的张欧搅得心情烦躁。

    张欧坐在书房里,像坐进蒸笼里,汗水顺着脊梁骨不停地流淌,把他的衣裳溻湿。他摇着鹅毛扇,扇着并不凉快的风,但仍然感到难熬,终于他忍不住脱下汗衫,搭在衣架上,然后拿一块毛巾,浸泡在凉水盆里一阵时间,拿出来拧干,擦一把满是汗水的脸和身子,顿时感到稍微好受一些。

    此时,一种减轻笞刑、为罪犯请命的念头在张欧的脑海已强烈形成,尽管书房里酷热难当,但他强迫自己心情平静下来,一个人光着膀子,在书房里认真思考,准备缮写一篇激情飞扬的奏章,来打动皇上,从而促使皇上做出明断,使大汉朝的刑罚再向文明迈进一步。

    等思虑成熟,张欧展开竹简,提起毛笔,饱蘸浓墨,抬起臂腕,一笔一画,飞快地写道:

    臣张欧素性愚钝,庸庸碌碌,然陛下圣眷优渥,擢拔臣为廷尉。廷尉为全天下司法之首,乃国之重器也。臣五内感激,日夜操劳,持证听讼,狱无冤滞,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不敢有丝毫懈怠。囊者先帝英嶷圣明,废除肉刑,改黥刑充苦工,罚为城旦舂,改劓刑为笞三百,改断趾刑为笞五百,对犯律者而言,不仅有惩治之含义,亦给自新之机会,惩治与教化二者并举,一时传为佳话。然笞刑五百有其重大弊端,大多数受刑者往往不堪重负,受刑不过,竟至毙命,深违先帝与民为善之本意。臣斟酌再三,窃以为改笞刑五百为三百,改笞刑三百为二百,行刑中间不换狱吏,确保笞刑不出人命,似乎更为妥当,臣不胜惶恐,伏维陛下圣裁。

    张欧似乎凝聚万钧之力,一气呵成,然后把毛笔放到案牍,拿起竹简,再仔细浏览一遍,看没有错误,方才长舒一口气,好像办了一件天大的事。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张欧把自己的奏章递给常侍春陀,春陀转交给皇上刘启。刘启看了奏章,觉得事关重大,便在朝会结束之后,把张欧和丞相申屠嘉留下来,商榷此事。

    “看了廷尉的奏章,廷尉大仁大慈的情怀跃然字里行间,朕深受启发。”刘启把竹简拿在手里,上下抖动,然后让春陀传给丞相申屠嘉。在他的身后,两个秀色可餐的宫娥手持大扇子,朝着他的脊背,一下下扇着凉风。

    申屠嘉和张欧虽然没有宫娥给扇风,但皇上特意赐给他们一人一把扇子,两个人也不客气,自动摇晃手中的扇子,解决纳凉的问题。

    申屠嘉虽然年逾七旬,但精神矍铄,老眼不花,他接过竹简,展开逐字逐句读完,深深地被张欧的仁慈打动,拿竹简的一只手颤抖不已:“都说张欧是忠厚长者,今日一见他的奏章,名不虚传,仁慈之心尽在奏章中显示。他接任廷尉不到一个月,便发现笞刑存在的严重弊端,拿出改革的方案,不简单呀,老夫深为佩服。”

    张欧睁着明亮的瞳仁,看着皇上一张英俊的脸说:“臣以为先帝是一位古往今来罕见的中兴名君,他在位二十三年间,勇于改革,兴利除弊,为我大汉朝留下一笔巨大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治国财富。拿先帝废除肉刑来说吧,夏、商、周、秦四朝一直使用这种刑罚,而且始终认为这种刑罚是一种最好的治国法宝,乐此不疲,到了大汉朝初期,高祖沿用这种刑罚。文帝十三年,临淄淳于意看病看死人案子发生,淳于缇萦上书先帝,说愿意充为宫奴,代父受刑,感动先帝。先帝不仅赦免淳于意,而且以大无畏的精神,废除黥、劓、刖三种肉刑,改黥刑充苦工,罚为城旦舂,改劓刑为笞三百,改断趾刑为笞五百,其本意是改变野蛮残酷的刑律,适当保护犯法者(犯法者也是百姓)的尊严和健康,增加生产劳力,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刘启听了张欧对父皇的赞扬,心里舒坦极了,嘴上却说:“可先帝万万没想到,他所倡议的笞刑五百在执行过程中不尽完善,出现大多数受刑者熬不过这一关的现象。”

    申屠嘉笑着说:“臣当时参加这次廷议,就要不要废除肉刑展开热烈讨论,多数大臣认为废除肉刑从某种程度上减轻罪犯的痛苦,增加社会劳动力,有效促进社会发展,但也有少数大臣担忧一旦废除肉刑,会不会向一些不法分子发出一个错误信号,认为刑罚宽松了,可以大胆作案,从而使犯罪比列攀升。”

    “那先帝究竟持何种态度呢?”听了申屠嘉的介绍,刘启不由产生浓厚兴趣,对父皇在历史上书写下这样神来一笔非常推崇。

    “先帝不愧是一位明君和仁君,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下诏说:‘恺悌君子,民之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