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9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

“可是我们之间也有争夺。”诸葛亮笑了:“不错,我想把吴国变成朝廷的吴国,魏霸想把吴国变成他的扬州,所以我们之间必然会有冲突。”

诸葛恪沮丧的低下了头,他发现自己在叔叔面前简直无所遁形。

“所以,我现在还不想让孙权太弱,因为我还需要他来控制江东的世族,不让魏霸的手伸得太长,太快。张温已经被他拉拢过去了,陆逊大概也和他有了一些默契,顾家、朱家,我不能再让他得手。元逊,你给孙权写一封信,宽宽他的心,让他不要想太多了。”

诸葛恪默默的点了点头。

“魏霸……应该到辽东了吧。”诸葛亮看着远处的天边,忽然叹了一口气。

……

诸葛亮刚刚走进丞相府的大门,杨仪和顾谭就迎了上来。诸葛恪一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又出事了。

“到堂上说。”诸葛亮抬起手,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眉心,快步走在前面。诸葛恪连忙跟了上去,随时准备出手扶住诸葛亮。

那场已经成为传奇的巨舰之会以后,诸葛亮已经在极力改正自己事必躬亲的习惯,把大部分琐事都交给了副丞相廖立和长史杨仪等人,自己集中精力教导刘禅,不过积习难改,有些重要的事他如果不经手,还是不能放心,是以身体虽然有所好转,终究离康复还有一段距离,事情一多,就难免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走路时都有可能摔倒在地。作为侄儿,诸葛恪当然要责无旁贷的负责起他的安全。

上了堂,杨仪首先报告了一件事。李严正在从凉州大量调拨战马,并且向成都讨要粮食。他的理由是并州的魏军调动频繁,有可能入侵关中,关中没有足够的骑兵就无法应付以骑兵为主的并州魏军,所以要调战马补充。另外,关中的仓库空虚,不足以应付一场大战,他需要成都拨付一定的粮草。

诸葛亮伸出手,杨仪连忙递上账簿。这是李严派人送来的清单,里面列出了需要的物资种类、数量。

诸葛恪咳嗽了一声:“丞相,杨长史精于会计,他算过的账,不会有问题的。”

“我知道威公精算,可是李严同样不可小觑。”诸葛亮接过账簿,眼神微缩:“如果我猜得不错,程安、赵素现在大概是李严的左膀右臂了。”

杨仪点了点头,脸色有些不豫。诸葛亮的这个理由有些牵强,程安虽然也是老主簿了,但是在算学上又怎么可能是他杨仪的对手。至于赵素,那人有计谋,但是算学非其所长。李严就算有这两个人相助,也不可能在账目骗过他。诸葛亮这么说,只是为了亲自过目找个借口罢了。

“子默有何事?”

顾谭上前:“丞相,李严要求将卫将军孟达划归其麾下,归关中统一调度。”

诸葛亮皱起了眉头。

魏霸在成都的时候,对丞相府最严重的指摘就是丞相府掌兵,有篡位之嫌。这件事得到了李严的大力配合,在他们的互相呼应之下,丞相府不得不放弃了一部分兵权,不再直接对各地驻军下令,而改成直接控制大将军李严、车骑将军魏霸,再通过这两个人来控制各地的大军。丞相府还能直接控制的兵权现在只有成都的禁军,包括向宠率领的北军,赵云率领的宫中郎官,赵统率领的虎贲郎,张绍率领的羽林骑,总数不过两万,只能用来保护京畿。

之所以把孟达划在魏霸麾下,一方面是想削弱李严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想在魏霸和李严之间制造点事端。现在李严要求将孟达重新划归关中统一指挥,自然和诸葛亮当初的本意相违,他怎么可能轻易答应呢。

“这件事关系到朝廷的用兵制度,怎么能朝令夕改?”诸葛亮轻描淡写的就给否决了。

“那当如何回复大将军?”

“就说此事要与车骑将军魏霸商量,暂时不能给他回复。”诸葛亮挠着眉心,顿了顿,又说道:“不过,可以将宗预所部调往关中,以补其不足。”

“喏。”顾谭应了一声,退在一旁。

……

长安。

李严将刚从成都来的公函往案上一拍,冷笑一声:“孔明果然好心计。”

李丰将公函拿起来看了一遍,也不禁冷笑道:“丞相这是算定我父子死无葬身之地,已经在安排人接手关中啦。”

“他的算盘打得太精了,小心聪明过头,反误了自己姓命。”

李丰也跟着冷笑了一声。算盘是魏霸的发明,现在是算账必备之物,一心想算计他们父子的诸葛丞相就算手中没有算盘,心里只怕也有一把算盘。只是他计算太多,心力耗费过度,不免又有姓命之忧。

“魏子玉,终究还是年轻啊。”李严长叹一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当初若不是他缓了一手,哪会有今天这个局面。”

“他毕竟还年轻,就算犯了错,还有机会改。”李丰抬起眼皮,打量着父亲李严那张疲惫的脸:“父亲,关中危急,我们如果有什么闪失,可就没机会后悔啦。”

李严挠了挠头,唉声叹气。他担心并州的魏军来攻关中,想调孟达来,结果诸葛亮不肯让孟达来,反倒塞给他一个宗预,宗预是诸葛亮的死忠,他到关中,能听他李严的命令么?诸葛亮让他来,大概是准备接手关中吧。

孔明,你就算定我无路可走?







第893章捉襟见肘

李严虽然不服气,却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手段高明,至少让他在官面上找不出毛病。

要把孟达从南阳调到关中来,自然应该先和魏霸商量一下,这个理由说得通,可是现实却行不通。魏霸人在东海,据说正率领水师出航,在大海上漂着,哪能说找就找?就算他人在广陵,公文来往,没有两个月也搞不定。如果诸葛亮再在里面搅一下,就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把事情办成了。

而从凉州征调战马,组建骑兵,同样是一个饮鸩止渴的事。不是说有了战马就有了骑兵,关中能做骑兵的人大部分都被魏延带走了,剩下的一部分也交给了赵广,李严麾下现在只有不足千人的亲卫骑,这还是魏霸给他留的礼物,否则他连亲卫骑都配不齐。关中百姓大部分来自汉中,种地没问题,做步卒也绰绰有余,做骑兵就勉强了。要想迅速组建骑兵,那就必须从陇右征调合适的骑卒甚至骑将。

那么,组建起来的骑兵还是他李严的骑兵吗?他在陇右什么根基也没有,相反,诸葛亮的门生姜维却是天水人。

李严现在是彻底明白了诸葛亮的心计,却无可奈何。到关中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诸葛亮没有强求他来。他不想要姜维在关中,诸葛亮就把姜维调到了敦煌,一切都随了他的愿,如果他还对诸葛亮口出怨言,那就不好说了。

说来说去,还是他技不如人。在成都,他斗不过诸葛亮;离开成都,他依然斗不过诸葛亮。

棋差一着,别手别脚啊。

李严现在有些怀念在成都的时候。那时有了什么难题,他还能找马谡商量商量,现在马谡也在成都,相隔万里,就算是写信,一来一去的也要大半个月,根本不能像面对面商量那么方便。李丰心智一般,没什么好的建议,程安老成,精于会计,是个好帮手,不过最多也就是和杨仪相当,赵素倒是有点智谋,只是太懒散,不够主动。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和魏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必肯全心全意的帮他出主意。

李严知道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所在,却已经来不及后悔了。连远在东海的魏霸都看出了危险所在,他又岂能不知道他即将面临的困境。如果曹魏要攻取关中,他拿什么来应付?潼关有魏家部曲陈祥在守着,问题不大,可是蒲坂怎么守?没错,他可以亲自去,有足够的步卒,也有足够的军械,守住蒲坂问题不大,可是如果魏军发挥骑兵的速度,从其他方向入关呢?

他既没有足够的骑兵做为机动力量,也没有足够的步卒来严防死守,要想守住关中,怎么看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中四塞,的确易守难攻,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关中一样守不住啊。

诸葛亮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他还当宝贝似的抢了来。一想到此,李严就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只可惜,他就是把自己的脸抽肿了,也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他本想想把孟达调到关中来帮他,现在也被诸葛亮否决了,只能另想他法。

李严又想魏霸之前的提醒。一个多月前,他收到了魏霸的信,魏霸提醒他魏国有可能会起意重夺关中,关中面临着重大危机。他也预料到了李严没有骑兵,在关中根基不固的不利因素——正是因为他的提醒,李严才想调孟达入关中。除此之外,魏霸还向李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