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第1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浮生引着他们穿过一个垂花耳门,沿细石小径来到花厅,厅前左右侍卫扶刀而立,十分肃然。孟浮生急忙回身,双手向下一压,做出噤声止步的示意,然后一撩袍襟,返身进去禀报。朱高炽和吕震就在堂上坐着呢,大门洞开,如何还看不到两位外使到了,一见他们止住脚步,朱高炽已然站起身来,缓缓迎上前来。

  “殿下,外使到了!”

  孟浮生赶紧向汉王施了一礼,朱高炽傲然点头,飘然而出,孟浮生急急伸手一拉尾随其后的吕震,忿忿不平地告状:“大人,下官今日可是丢了丑了。”

  吕震怔道:“怎么?”

  孟浮生刚要说话,汉王已立于廊下,重重地咳嗽一声,孟浮生赶紧迈步出了门槛,向那两人介绍道:“这就是我们汉王殿下,陛下北巡,汉王如今是我大明监国,还不上前拜见!”

  两个高鼻深目、颌下一部卷曲大胡子的外国人瞪着一双深凹的眼睛看着孟浮生,一脸的问号。

  朱高煦本待他们若如蒙古人一般抚胸见礼若者单膝行礼,便立即大声呵斥,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这件事儿若干的漂亮,风头可直盖太龘子,再加上近来太龘子屡屡自作主张惹得父皇大怒,自己竞争皇位就大有希望,不料话到嘴边,却见二人一动不动,竟连腰也没弯,不禁又惊又怒,转头便问孟浮生:“他们这是甚么意思?”

  孟浮生也慌了,又大声道:“这是我大明监国汉王殿下,还不见礼?”

  两个外国人迷迷瞪瞪地看着朱高煦,他们也在纳闷儿呢,他们也觉着这个高大威武的年轻人应该是个大人物,可他到底是谁,他们却不知道。据说大明皇帝没有这么年轻啊,事关国体,没弄清对方身份之前,他们岂能轻易行礼。

  孟浮生见二人还不说话,忍不住转向站在汉王朱高煦另一侧的四夷馆通译,说道:“翻呐!翻给他们听!”

  那通译翻了个白眼儿,心道:“你旁边不是站着一个通译么,我今日是给汉王做通译的,怎么你说话也要我来译给他听!”心里嘀咕着,还是咳嗽一声,对两个帖木儿帝国的使节把孟浮生说过的话翻译了一遍,结果两个外国使节依旧如鸭子听雷,傻不愣瞪地站在那儿。

  那通译也慌了,又大声说了一遍,对方侧着耳朵认真倾听,听完只是摊了摊双手,一脸无奈,这通译就慌了,结结巴巴地道:“他们……莫非是聋子不成?”

  这时节跟在孟浮生身边的那个倒霉翻译悄悄凑了过去,小声道:“陈兄,他们好象不懂蒙古语。”

  “啊?”

  站在朱高煦旁边的那个通译官吓了一跳,失声道:“不懂蒙古语?岂有此理,他们有意难为人么?”

  朱高煦这时脸色已经铁青,沉声道:“你们嘀咕什么呢?他们不何不言不动?”

  两个通译结结巴巴,答不上话来,这时两个大胡子中的一个好象听明白了点什么,叽哩咕噜地说了一串话,两个可怜的通译官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可是只听懂了几个词,两人嘀咕半天,也弄不明白全句的意思,只好往朱高煦面前卟嗵一跪,苦丧着脸道:“殿下,他们的语言……,微臣听不懂……”

  唐朝时候,西域一蕃国朝贡。当时大唐与西域的交往何等密切,却也无人能尽识西域各方语言,那蕃国递交国书,竟无人识其文字,幸好李白生于极西之地的碎叶城,识得这种文字,否则就要丢了大唐的脸。而今,汉王朱高煦兴致勃勃而来,终于碰上了这种难堪事。

  话都听不懂,这威风还向谁摆去,朱高煦甚至闹不清眼前这两个大胡子谁是沙哈鲁的人,谁是哈里苏丹的人。朱高煦脸腾地一下就红了,他脸红脖子粗地叫人把双方使节先安置下去,等两位外使一走,朱高煦便暴跳如雷,把吕震和孟浮生两位大臣骂了个狗血喷头,这才拂袖而去。

  半天功夫,这个笑话就传遍了南京城。

  帖木儿帝国的官方语言是突厥语,突厥语与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他们有些词汇是一样的,但是远远达不到听得懂蒙古话就听得懂突厥语的地步。帖木儿帝国的民间语言主要是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这些语种地区目前都不是与大明交往频繁的地区,所以大明在这方面的语言人才极少。

  大明从永乐五年才设立专门翻译外国语言和文字的四夷馆,迄今才不过五六年光景,因为很少有士子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四夷馆面向四夷诸国分设的八个翻译馆中,人数最多的一馆才四个通译官,有的常年不见往来的国家更是只有教师一两人,连学生都没有。

  大明现在自己培养的翻译人才极少,就算是面对鞑靼、女真、朝鲜、日本、吕宋、安南……,这些交往密切的地区,主要的翻译人才也靠地方上向朝廷输送。

  但是像今天这样的窘状其实是很难碰见的,因为出使国一方也备有通译,即便两国因为相距太远,不习彼此语言,他们的通译也懂得两国中间地区的第三方语言,可以以此作为交流平台,大明与帖木儿帝国的交流平台一直就是蒙古语。

  但是无巧不巧的,帖木儿帝国的两支使节队伍在六合停歇的时候大打出手,死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他们的通译,而大明蒙古馆的两个通译只精通蒙古语,结果就造成了眼下这种难堪的局面。

  莫愁湖,湖心岛,细雨蒙蒙,如诗如画。

  夏浔披蓑衣、戴竹笠,坐于船头,拿着钓杆,对撑伞立于其后的徐姜道:“太龘子仁孝,一向关爱兄弟,咆孝大臣这种事,怎么可以向皇上告自家兄弟的状呢?咱们不用理会,自会有人来做这个恶人的。”

  他提起钓杆,麻利地换了鱼饵,悠然一甩,鱼漂在涟漪不断的湖面上沉浮两下,定住了,夏浔悠然又道:“准备车,我要去请一个人。再给汉王上一剂眼药,就该咱登场了。”


第910章 再下一城

    帖木儿帝国沙哈鲁的使者乌伤和哈里苏丹的使节摩罗分别入住了会同馆。

  哈里苏丹这么急迫地派人到大明来,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当初三人争夺皇位,他占了先机,皇太孙占了大义,四皇叔沙哈鲁势力是最小的,但是皇太孙被他策反的大将杀死之后,沙哈鲁却借机一跃而起,以为皇太孙报仇的名义,拉拢了许多皇太孙的旧部。

  哈里苏丹需要大明的支持,哪怕是道义上的支持,也足以衍生极大的政治力量。沙哈鲁皇子却也抱着同样的心思。在东方,四皇叔朱棣成功地完成了靖难之役,化不可能为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皇帝。在西方,正重演着同样的一幕,那位皇叔也是排行老四。

  不同的是,帖木儿帝国没有中华帝国大一统的悠久历史,因此帖木儿一死,皇族又内战纷争,整个大帝国立即分崩离析,即便是沙哈鲁争得皇位,也没有能力与大明一较长短了。因此沙哈鲁很明智地选择了向大明称臣。由是,同一国家,分属两个政治势力的使团,同时来到了大明。

  但是,在该国的军事上面,哈里苏丹虽较沙哈鲁略逊一筹,可是在争取大明的支持上面,哈里苏丹却有一张秘密底牌:夏浔!

  哈里苏丹的使团虽然姗姗于路,今日方到,可他的秘使却早就潜进中原,并与夏浔取得了联系。否则哪有那么巧,在他们即将进入应天府地界时,突然发生了冲突,死者中恰恰又包括了他们的通译,这一切都是出于夏浔的授意。

  会同馆的陈设布置非常豪华,酸枝雕花大床上锦被绣幄十分舒适,但哈里苏丹的使节摩罗大人坐在灯下,只是一杯杯地喝茶,了无睡意。

  突然,窗棂叩响,一下、两三、三下,停顿片刻,又是三下,摩罗鹰目一亮,沉声道:“门没关,进来!”

  片刻功夫,“吱呀”一声,一个身材瘦削、看起来极伶俐的胡人男子闪身进来,穿一身青色服装,这服色若遁入夜色时极难察觉。

  “坐!杨旭有何话说?”

  那青年在桌对面椅上坐下,从怀中摸出一封信来,说道:“这是他的人送来的,叫大人您依计行事,他的人还说事关机密,只可由大人您一人阅览。”

  摩罗前几次与夏浔互通消息,都是经由眼前这男子传口讯,今日对方竟然写了信,摩罗不由为之动容,连忙抢过信来,仔细验看了火漆封口,然后把灯移近,就在灯下展开了书信。信一打开,摩罗便是一怔,信上空白一片,什么都没有。

  那青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