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阳光大宋-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感于此时天下刻书作坊甚多,因为是随写随刻,雕工差异加上书法差异,印出来的书籍良莠不齐,许多都看不上眼。干脆一古脑儿进行改革算了。于是他便把宋体字写了出来,发给各生员、书记同时练习。
宋体字笔划变化不多,只适用于刻版,横轻直重,点、捺和转折处更具明显特征。要是那当书法看是没多大意思的,因为千字一面毫无生趣。但若当作印刷体来看,就比起这时候别的书籍来整齐、方正和清晰美观不止一倍。
那些老秀才和书记们虽然瞧不上这玩意儿,但大人交代的,也只好照做。起初几天颇不习惯,后来多练习几下,因其笔划单调不费脑子,也就顺手熟练起来。梁丰看着时间不够,干脆把十个校勘先生也加了进去,共同学习宋体字。
这时候第一批大约七八千字已经出来,梁丰便加快速度,分拨出一批人来专门书写字模。用蝉翼纸打上小小界格,从0001号字开始书写,每个人分字段完成手里任务。
切莫小看这字模书写,说来轻巧,做来煞是费事。一张纸上要写二百五十个字左右,全都得用宋体完成,要做到一笔不苟,只有苦练过书法的人才能体会,从头至尾完成一幅是多么困难。况且一个疏忽,难免写错一两个字,虽说可以挖去另写,但校对又难,非常耗时。前后用了十来天才勉强写完,还不尽如人意。梁丰不满意,命令大部分返工重来,就又耽误了几天。
终于写完,刘老板已经大量供应出将枣木做成的若干小个字模,拿来放入框里,名雕版工匠仔细雕刻出来,又按正反编号排列好,放入张木匠做好的字库。再在每个字库小格上贴上标签,注明字号,码放整齐。
梁丰又要处理公事,又要轮值坐堂放告,又要视察指导生员编写字汇,雕版、字库、编号,忙得团团转。索xìng也不讲什么规矩了,把冯程程也早早接过来帮忙。两个老婆聪明无比,帮他分担了大半内部事务,校勘、注音、宋体抄写、字模雕刻质量统统把关。
外面幸得秦邦业和邓圣二位尽心竭力,将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倒也没耽误了他什么正经功夫。
那边刘毅也是颠来倒去地忙乱了一气,所有印刷原料、器械、工匠、地皮、作坊,在陈桥驿搞得也是鸡飞狗跳。
终于在腊月上旬,在字汇还未完全编纂出来的情况下,梁丰的字库和刘毅的作坊基本完工,可以尝试着开工试运行了。
到万事准备得差不多时,刘毅刘老板不用梁县令暗示或者吩咐,早将一份写得清楚明白的契书呈上。上面说明,这个陈桥驿盛和坊分号,属于汝阳刘氏和普宁梁氏共有。梁氏以技术入股,占了其中七成,刘氏只占三成。刘氏代为管理、运作、接洽生意,梁氏只管查账收钱。
梁丰看了哈哈一笑,大笔挥处,将股份改为五五分。刘氏占五成,其余五成为谢小嫦和冯程程一人两成半,没自己什么事。但注明了其中一条:盛和坊在没有经过梁丰同意前提下,不得将活字印刷的技术异地使用和推广。所有技术行为,只能按梁丰的意愿进行。
刘老板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梁丰其实根本不担心刘毅会窃取技术或者泄密,因为他早留了一手,虽然从长远看没什么大不了,但暂时绝不会泄露技术机密。
308、汴水闻见
ps:第二更,求票求推荐
梁丰把反检法教给雕版匠有两个目的,一要大大提高他们的效率。其二就是防止技术泄密。
工匠不认字,拿给他们看,知道编号却不知道读音。反检法一教,雪上加霜,对着正面字都不太转得过弯来。
梁丰组织人马编字汇,当然不会把反检的也编一本。
问题就来了。工匠们知道怎么认,怎么检,就是不知道怎么读,怎么编。要让他们排字可以,要讲出道理来就是要了命也不行。
当然,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算是把两万字拿来重新让匠人们认一遍反面,再翻译成正面编码,对照《广韵》查一查,也不难破译这套伎俩。关键是如何同那些只会干不会说的工匠沟通,这才是个大问题。
有了这点优势,梁丰知道自己赢得了足够多的时间。他毫不担心。技术是早晚有一天要传出去的,他要想的是在技术传出去之前充分展现和利用其价值。
这天天下大雪,一个衙门的人几乎都猫着没出门。房二正在前院烤火,后面来叫,说太爷在慎思堂等他。急忙颠颠地跑了进去。
“太爷,你叫我?”房二躬身问道。
“来啦?坐。”梁丰笑笑,伸手指指椅子。房二知道这位老爷真是没什么架子,也早就学会不用客气了,便顺势坐下听候吩咐。
“也没什么事,叫你来就是想问问。最近咱们县有啥新闻没有?”梁丰问道。
房二一听,脊背马上挺起,答道:“没有啊太爷,咱们县最近一直太太平平的,啥事儿也没出过。”
“嗨,你紧张个啥?我不是问你治安情况,我是说你们经常在街面上游走,听说过有什么趣好玩儿的事发生没有?”梁丰急忙安慰他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房二这才松了口气,还以为是有人在老爷面前烂舌头说自己坏话呢。这样啊,那就好生想想。再摇摇头:“没有。老爷,街面上都挺老实的,没啥好玩的事。”
梁丰有些失望,哦了一声。旋即又吩咐道:“这样,你们今后走街串巷,也可以竖着耳朵打听打听,看看有啥好玩的新闻,报来给我。老爷我想听听解闷。”
房二急忙答应而去。
太爷交待的事当然不能拖,要赶紧办。房二回到前堂。马上把当值的几个弟兄大脚踢跳起来,吆喝道:“都别歇着了。走走走,跟着我上街去。”
“干啥?这大雪天的。”有人问道。
“太爷说了,要咱们上街打听打听,看看街面有什么新闻没有,他要听了解闷。”
“嘿,这位太爷真会出幺蛾子,想听新闻,把咱们哥们儿赶街上去啊?”有人半开玩笑半抱怨道。不过说归说,太爷平rì人望不错。又有头儿在,只好起来跟着出了们,满大街溜达听小道消息。
还别说,这么溜达一趟,虽然街上行人稀少买卖关门,也总有三言两语传到耳朵里。房二他们累了一天,回来就找梁丰汇报:“太爷。小的们去街上走了一趟,还真有些新闻禀报。”
“哦?快说来听听!”梁丰立时眉花眼笑。
房二这就一五一十把自己听到的倒了个干干净净,什么不知道谁家两只猫在房顶打架,踩破屋瓦掉下砸了人家孩子啊。谁家老人上街没留神雪地湿滑摔了一跤。把脚摔折啊。还有谁家两口子打架,老婆把一个马桶扣在老公头上了,夹七夹八一大堆。
其实房二嘴上汇报,心里还是很忐忑的,这些无聊的混帐话儿,怎么能拿来腌臜太爷的耳朵呢?谁知太爷好像就爱听这些,不但不着恼,还津津有味。
听他讲完,梁丰笑着夸道:“不错不错,就是这些,很有趣嘛。今后少不得要累你多来讲讲。”
打发房二出去,梁丰回伸转到桌前,屏气凝神,想着前世已经快要过气的报纸,提笔写起新闻标题来。
当他把一份稿样命人快马送到陈桥驿刘毅手里时,刘毅看得吃惊:“这是什么物事?”再看他随稿写来的一封信,便知道了个大概意思。
刘毅心中虽然狐疑,但不敢违了他的意思。便吩咐分号人手,抓紧开工,要把梁知县的这个物事赶紧做出来。
幸好虽然隔着距离,但梁丰信里已经细细地对各个步骤都作了指点和要求。以刘毅多年的经验,绝对不会跑偏。而眼下经过抓紧赶工,工匠们已经雕刻出常用字七八千来,梁丰写的东西又平白如话,刊印根本不成问题。
三天之后,梁丰的桌案上便放置了大宋,乃至整个世界第一章报纸《汴水闻见》,一张小得可怜的报纸,大概约等于后世的a3纸那么大,还是单面的。
除了外面一个框架,报头是梁丰用魏碑体题写,显得沉着肃穆一些。只是内容就差了许多,依着报纸版面编排,第一条是《今冬瑞雪,来年丰收有望》,然后是《东京米价平稳,每石给钱三贯》几个大标题,说的都是些歌颂太平盛世的小块文章,接下来便写《封丘老妪路滑跌断腿骨,雪天提醒长者出行注意》《猫畜厮打瓦片跌落砸伤童子》。
两口子打架抠马桶那事实在腌臜,没写。
每一篇题目下面,都有新闻发生的rì期。报头梁丰题字底下是“汝阳盛和坊”五个朱红印章小字,表明出版商家。
就这么粗劣不堪的一张破纸,梁大人却笑歪了嘴翻来覆去地看着,得意处还哼哼两声。
随后他特意请了秦邦业和邓圣过来参观,两人第一次见这物事,也大感好奇,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