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9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上没有月亮,但是是一片灿烂星空。天气非常晴朗,万里无云。这个正是进攻的最理想天气。本来的计划,如果26日这天天气不好、比如阴天或者严重多云、影响飞机投弹的话,那么D日就要顺延。而近百万大军集结在两条江边,即使保密措施再严密,也最多保持一两天。苏军侦察机拍照也好、小股侦察兵渡江来侦查也好、间谍发情报也好,莫斯科最多一两天就能反应过来。而且,假如错过了26日,那么27日就是星期一,莫斯科和军区也将处于较为高效的状态了。
参加统一战争渡江战役的舟桥部队,现在也已经在后边就位了。就等第一批冲锋舟部队打出滩头阵地,就可以熟门熟路地架桥了。
……
明军在东北抢修的几十座前线机场,还有原来日军修筑的前线机场,现在都派上用场了。四点左右,五百多架轰炸机、还有三百多架战斗机轰鸣着起飞,各中队、各大队的飞行员们技术娴熟之极,仅仅依靠飞机机身上闪烁的小灯,在夜空里相互辨识对方,保持距离,同时组成队形。一个又一个轰炸机群像乌云块一样,快速飞向苏军在江对岸的各座机场。
这些双引擎轰炸机群分为两部分,为“A机群组”和“B机群组”。“A机群组”要在进攻开始的时候,尽量摧毁苏军的飞机,最好都是在地面上。这些轰炸机携带的都是小而多的“冰雹炸弹”,一撒一大片,能够覆盖整个机场。“B机群组”的任务就是轰炸苏军的军营、弹药库、燃料库、坦克和汽车的停放场地,还有连接各部队驻地的交通枢纽,例如火车站、桥梁等等。
南京统帅部里,指挥大厅的钟一下一下地走到了四点半整。整个大厅一片寂静,所有将领军官都望着唐云生。
副官小跑过来,报告说道:
“大人,A机群组都已经接近各自目标机场。B机群组也将在几分钟内抵达各自目标上空。”
唐云生点点头,很满意。经过长时间战争的历练,现在明军航空兵的指挥协调水平已经相当理想了。这一次几乎“踩着点”,表现的更是难得。
他拿起电话,静静地说了两个字:
“开始。”
顿时,前线和统帅部的大厅里,同时打破了寂静。
……
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畔,这时候已经是略微天亮了。
突然,毫无预兆地情况下,寂静的四野万炮齐鸣。天地间被照亮了,到处都是橘红色的快速闪光,然后瞬间便陷入黑暗。同时亮黄色的一道光飞速向空中冲去。几秒钟内,江面上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闪光。东方刚露出的鱼肚白,也完全被数万门大小火炮的闪光淹没了。
大到一两百毫米口径的重炮,小到80毫米、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此时一起向对岸射击。重炮轰击的是十几公里外、二十几公里外的纵深目标,迫击炮轰击的就是江对岸千把米、几百米处的目标。那些事先被侦查到的苏军江边工事、临时观察哨、机枪地堡、沙袋炮位,顿时都陷入了一片火海中。
江对岸的极远处,不断闪烁着半球形的光斑,此起彼伏。那是重型炮弹在十几公里外爆炸的闪光。
因为和当初的清军比起来,现在苏军远东军团的警惕性显然比较高,所以明军没有冒险采取“先地面进攻、再轰炸机场”的方法。因为苏军如果反应较快的话,很可能会在这个时间差里飞起大批飞机来。而当初明军突袭清军,就是先趁着黑夜的掩护,让第一批冲锋舟兵静悄悄地向对岸划。而轰炸机场,必须要有起码的能见度,所以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开始。就那样,清军效率低下、反应迟缓,仍是让大批飞机被炸毁在了机场上。
现在面对警惕性较高的苏军,明军不敢再玩“时间差”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同时打响。那就只能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而既然已经蒙蒙亮,那么冲锋舟兵偷偷的摸过去,显然也不现实了。那就索性进行火力准备,向对岸炮击一顿之后,再让冲锋舟兵“明火执仗”地杀过去。
……
江边是一片地动山摇,后方的苏军机场上也同时落下了炸弹。
尽管知道明军几十个师就在江对岸,但似乎没人能抵御星期天早上的懒觉。——何况,这还不是“懒觉”,这时候还只是凌晨,还是睡得最死的时候,即使平常执勤也不会起得这么早。不少机场的苏军官兵都是被从被窝里炸了出来的。
突然听到外面地动山摇,气浪直接冲破了宿舍的玻璃窗。好些苏军官兵们一骨碌从床上滚下来,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喊叫着找裤子,有的裤子也不穿,抓起衣服就往外冲。有个政委光着膀子冲出来,大喊着:
“集合!!!这是破坏!破坏分子把弹药库引爆了!!!”
“不是破坏!”一个军官扑倒在他身边,也把他按倒在地上,躲过飞溅的玻璃,“少校同志,这是轰炸!明匪军在轰炸我们!”
“轰炸?”政委大声喊着,“防空部门干什么吃的!这是严重的麻痹主义!我要送他上军事法庭!!!”
正喊着,一个冒着火的东西旋转着,摔到了他的面前。
那是半截螺旋桨。
'  '
第142集 长驱直入
明军分为两个集团军群,一个是北方集团军群,一个是东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就是东西走向的黑龙江,东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是南北走向的乌苏里江。两条江在哈巴罗夫斯克交汇,哈巴罗夫斯克也就成了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正面的分界点。
明军依然是那手练熟了的老打法——两翼突破、钳形攻势、中央合围。
北方集团军群进攻正面、也就是突破点有两处,东边一处是从“彼得罗夫斯科耶”到“斯捷潘诺夫卡”,正面宽度大约为60公里。这一处很靠近哈巴罗夫斯克。西边一处是从“奥焦尔纳亚”到“基洛沃”,正面宽度大约为80公里。两处突破点中间距离约为260公里。
这两处突破点中间的广大区域都是平原多山丘少,而再往西,就是山地多平原少,不利于大兵团推进了。明军计划从这一段战场的两端突破,形成一个钳形攻势,快速合围中间的苏军。
东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正面也有两处,北边一处是从“索莫沃耶”到“舍列梅基沃耶”,正面宽度约为50公里。南边一处是从“兴凯湖”南端到“法捷耶夫卡”,正面宽度约为80公里。两处之间的距离约为400公里。
相比较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两个突破口中间的距离大得多了。这边倒不太强调“钳形攻势”、“中央合围”,因为这边战场的苏军没有多少纵深,从乌苏里江往东两百多公里就是大海了。中间是一条狭长地带。只要明军北边掐断这一块和广大内陆的联系,南边掐断和海港海参崴的联系,那么中间的苏军就都是孤军了。乌苏里江和大海已经代替明军,封死了苏军的东西两面。明军只要从南北再封死,就算合围了。
明军的渡江压力,主要集中在北方集团军群。因为这时候的黑龙江,最宽处有一千多米,窄的地方也有几百米,和去年强渡长江有得一拼。但是东方集团军群渡江的压力小得多了。乌苏里江无论水量还是宽度,都不能和黑龙江相比。乌苏里江起源于南边的兴凯湖,在北边的哈巴罗夫斯克和黑龙江交汇在一起。北边较宽的地方,不过才四五百米。而南面靠近兴凯湖源头的地方,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二十米。有的地方,甚至甚至坦克都能直接开过去。
而兴凯湖的南边,就再没有界河了,双方就是陆地接壤了,都是农田。在这里,明军的坦克大军在一声令下,直接发动起来,从伪装的草垛里冲出来,拖着满身的茅草就呼啸而去了。
……
苏联这时候是“世界第一装甲大国”,但是苏军士兵们也从没见过如此排山倒海的坦克大军。刚才那一阵近乎于“变态”的炮击,已经让大多数苏军士兵都精神崩溃了。少数人还死死趴在田野里,端着步枪朝着迎面开来的坦克开枪,相当勇敢。但是大多数人,已经没命地掉头逃跑了。
第一波冲锋的明军坦克师,都是参加过统一战争“D日”冲锋的人民卫队老装甲师。坦克里的老兵们此时都热血沸腾,重新体味到了当初坐在坦克里、一边冲锋一边扫射前方逃窜清军的情形……现在,他们还像以前一样,坐在拥挤幽暗的坦克里,置身于轰鸣震动之中,脸贴在小小的观测窗上,瞄准前方的苏军士兵,一下一下地点射。
啄木鸟机枪效率极高,而且这些人的手法极准。随着枪口火光一下一下地闪着,前方远处逃窜的苏军士兵一个一个地扑倒在地。那些苏军士兵大都衣冠不整,除了少数执勤的哨兵,大都是被刚才的炮击从被窝里炸出来的。他们有的没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