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9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原先散布成一个面的货船都集中成一个点了,被德国潜艇发现的几率大为降低,二来即使被德国潜艇发现,那么德国潜艇也不得不单枪匹马面对几艘、十几艘的驱逐舰。这时候潜艇怎么办?下潜还是不下潜?不下潜,那面对敌舰绝对优势的炮火,绝对是死路一条。下潜了,就等于宣告退出,只求保命了。就算不是深潜,只下潜到潜望镜深度,那么也只能打一下就跑。因为只要待在水面以下,潜艇就连最慢的货船也追不上。况且只要一颗鱼雷炸响,就等于向全船队的护航舰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那么这个时候,即使再勇敢的艇长,也不能不下令深潜了。至少得下潜到几十米,不行还得潜到上百米。一旦深潜,不但连潜望镜也不能用了,而且不是说浮上来就能浮上来的。您也知道,潜艇内储存的压缩空气是有限的。这样上下折腾几次,一旦压缩空气耗尽,可就再也浮不上来了。想补充压缩空气就得出水。出水是出水,人家护航舰可正扬着大炮,等你出水呢。
“整个船队会趁着潜艇下潜之际,加速、转向,用速度优势和潜艇脱离接触,同时驱逐舰在潜艇上头不断地扔深水炸弹。能炸毁潜艇最好,炸不毁也能逼迫潜艇尽可能久地呆在水下,给船队尽量多的时间转移。几个小时后、或者十几个小时后,当潜艇带着半条残命、惊魂未定地浮上水面时,海面已经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一切不得不从头再来。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几乎搭上自己的性命,换来的是什么呢?最多击沉一两艘货船。有的时候甚至一艘也没击沉,只是击伤一艘半艘的。而且放过了这支船队,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又是什么也碰不到了。这种潜艇战模式,和初期的那种追猎单艘货船的模式相比,显然辛苦得多,危险得多,而且事倍功半得多。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最后就是这么失败的。……当然,还有个声波探测器。不过那玩意儿并不好用,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协约国采用了船队护航体制,而德国潜艇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都没能适应这一新模式。”
……
向小强一大段说完,孙廷玉颇为意外,没想到向小强一个情报官出身的,还是陆军军官,对潜艇战的道道还真了解的不少。这别说是陆军军官,就算是海军军官,一般只要不是干潜艇这块的,也就是个一知半解。现在听向小强这口吻,简直就像个参加过欧洲大战的老艇长一样。
孙廷玉又瞥了一眼旁边的秋湫,也释然了:也是,人家夫人就是潜艇艇长,还是有实战经验的。向大人在家想必没少补课。
不管怎么说,他收起了对向小强的小觑。他知道向小强是着实下过一番功夫的,不是心血来潮,一拍脑门就来的。
孙廷玉沉吟半晌,缓缓说道:
“向大人,老朽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我们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日本没有采用船队护航体制,就认为它永远不会采用了。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把准备做到日本的前边,当日本采用船队护航体制的时候,我们马上能拿出相适应的新东西来。”
向小强笑了,点点头:
“呵呵,正是。”
孙廷玉笑道:
“不过……向大人是不是以为,这种新潜艇能始终呆在水面以下,即使在攻击船队的时候也能保持隐蔽、不被发现?”
向小强知道他想说什么。他也笑了:
“呵呵,我可没这么以为。全天候潜航,这种隐蔽性首先是针对飞机反潜的,其次才是用来水下攻击的。现在的潜艇,正如先生所说,应该叫做‘可以潜水的水面舰艇’,平常都是在水面航行的,只有躲避敌人的时候才会短时间下潜。那么敌机在空中巡航,老远就能看到水面的潜艇。而潜艇呢,也往往来不及安全的下潜。
“而新式潜艇就连巡航也是在水面以下,最多露出潜望镜和通气管。在几百米的高空中想看到水面这两根管子,那是很难的。即使发现了,潜艇也可以迅速收起管子,紧急下潜。这和浮在水面上紧急下潜可不一样。这时候潜艇本来就在水面以下,想要深潜,那是很快的。夸张点说,紧急下潜令一发出,潜艇就能像个石头似的,直沉下去了。”
孙廷玉思考着,慢慢点头。过了片刻,他又问道:
“大人不要忘了,轰炸机除了能带普通炸弹,还能带深水炸弹的。只要轰炸机看准了潜艇下潜时候的大概位置,是可以飞过去投几枚深水炸弹的。”
向小强点头道:
“先生说的不错,飞机是可以投深水炸弹。但是飞机能带几颗深水炸弹?一颗?两颗?三颗?也就到顶了。而你问任何一个驱逐舰舰长,他都会告诉你,想用深水炸弹炸沉一艘潜艇,是多么的不容易。有时候要炸上几小时,有时候要炸上一整天。期间不断的捕捉声纳信息、修改炸弹深度引信、停车、加速、倒车、左满舵右满舵、和潜艇斗志斗勇,比拼耐心,一组接一组的深水炸弹投下去……就这样,也很难说把潜艇炸沉。只能是迫使潜艇呆在下面,为自己的船队争取时间离开。一架飞机,一个俯冲,想炸沉已经深潜的潜艇,谈何容易。”
……
孙廷玉几乎已经被说服了。他考虑良久,又问道:
“那么大人,这和您说的‘狼群战术’,又有什么关系呢?”
向小强笑道:
“我的‘狼群战术’,是专门应对‘船队护航体制’的。这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不是把货船都集中起来了吗?不是让我们的潜艇都找不到了吗?没关系,他们集群,我们也集群。欧战的时候,就是英国船队集群了,而德国潜艇没有集群,以至于经常是一艘潜艇单独面对一大群有护航的货船,最多打沉一两艘,而其他潜艇则在空荡荡的大洋上无所事事,整体战果呈几何倍数下降。我们的潜艇现在要勇敢的相互联系,一旦一艘潜艇发现船队,一边保持接触,一边发电告知其他的潜艇,立刻赶来,集群进攻。一群潜艇进攻一群货船,这才公平。战果的吨位也才能上去。
“那么新式潜艇的优势体现在哪儿呢?首先敢相互发电报了。因为是始终潜在水下,只是露出潜望镜、通气管、天线,所以即使被敌军侦测到大致位置也不怕。敌人派飞机来,往往看不到潜艇。敌人派驱逐舰来,那可就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到了。即使到了,也不会像飞机那样一眨眼就到头顶。潜艇是有足够的时间下潜躲避的。
“而一旦我军几艘潜艇会合、开始共同进攻船队的时候,潜航的优势就很大了。因为在水下能保持高航速,潜艇可以在船队中跟驱逐舰大肆周旋。周旋的同时还能不断伺机攻击货船。而这时候我军多艘潜艇已经成狼入羊群之势了,整个船队已经处处起火,爆炸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有货船在发求救信号。几艘潜艇的引擎声和几十艘货船的引擎声混在一起,几艘潜艇的通气管烟雾,和海面的滚滚浓烟混在一起,再加上驱逐舰顾此失彼,又想捕捉潜艇,又得不停地救人,根本就顾不过来了。我们的潜艇尽可以大开杀戒。击中的货船越多,场面就越乱,敌驱逐舰就越忙,我军潜艇也就越安全,机会也就更多,击沉的货船也就更多。这两种新技术和新战术一旦结合,战果是现在的潜艇战旧模式远远不能比的。”
……
这下,孙廷玉和几位工程师都不说话了。他们都在低头思考着,盯着新潜艇的构思图纸。秋湫早就被向小强说的兴奋不已,坐在旁边面带红晕,似乎已经恨不得指挥着这么一艘新式潜艇,到大洋上去撕杀一番了。
向小强也喝着茶,颇为满意地看着他们。他知道,这下差不多了。新潜艇的计划能够得到研发部门这些老专家们的全力支持了
'  '
第124集 后宫风云
向小强所描述的这种“理想潜艇”,其实原型就是二战末期德国投入使用的21型潜艇。而21型潜艇,又是传说中的“瓦尔特潜艇”的简化版,或者说“现实凑合版”。不同的是,21型潜艇仍属于传统潜艇,采用柴油、电力双套引擎,只不过是对艇体形状、电机性能、蓄电池容量、通气管等等做了较大改动罢了。突破主要是在思想上的,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而“瓦尔特潜艇”是要实现水上水下同一套引擎,即“瓦尔特发动机”以过氧化氢为燃料的燃气涡轮引擎,一旦实现,那就是技术上划时代的突破。瓦尔特潜艇据说可以无需通气管、实现水下二十多节的航速。那和二战末期的潜艇比,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那毕竟在技术上太过跳跃了,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能力。就是一直到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