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7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头部队一个团乘坐一列二十来节车皮的火车,先向西南奔袭了约八公里,开到了花果山西北侧的山下,在娘娘庙停住,不敢再贸然往前开了。虽然顺着铁路一直开下去,能够绕过花果山、直捣新浦城区、很有消抢在陆军之前占领海州,但是海军陆战队一师长还是没冒这个险。
花果山那么一大片的制高点还没控制住,就一千多人就坐着火车从山脚下绕行十几公里,太握了。清军要是在哪一处安放炸药、等火车经过时候引爆,再来个伏击,那么整个先头部队搞不好全军覆没。
先头部队在花果山西北角的娘娘庙就停住,一千多人跳下火车,开始上山,抢占铁路沿线制高点。
刚上山几分钟,最前面就传来了密集的枪声,还有呼啸的迫击炮声果不其然,这里有清军埋伏。侦察连和对方交火了。
明军一个团立马散开,从不同方向向山上摸。最前面的侦察连一面在树林里隐蔽卧倒,一边架起机枪和迫击炮,就地还击,也是进行火力侦察。
一番交火,侦察连大致搞清楚了山坡上几戴要火力点的位置≡面应该只是清军的一个小单位,大概在两个连左右,可能就是在这里炸列车的≡方只有两处机枪点,两门迫击炮。这么点量,明军海军陆战队团还没放在眼里,觉得没有必要呼叫空中支援,决定顺手吃掉它。
明军一个陆战营立刻展开猛攻,搬来两门80迫击炮、三门0迫击炮、六挺啄木鸟机枪,立刻形成了压倒性的火力,迫击炮弹呼啸不停的砸过去,上面山坡上遍地开花,灌木和小树枝叶不断飞向天空,泥土和山石碎屑像弹片一样四处飞溅。
几分钟内,对方的两门重机枪、两门迫击炮相继哑掉。几百个陆战队员猫着腰、端着冲锋枪从四面八方包抄上去。一时间步枪声、冲锋枪声≈榴弹爆炸声、惨叫声、喊话声混在一起。十五分钟后,战斗结束。一百多清军俘虏或举着手、或抬着伤员,狼狈地下山。经过清点。这一小仗,击毙清兵五十多人,明军阵亡2人。
……
随着娘娘庙的第一场战斗,攻占花果山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花果山战斗是有一系列类似的小战斗组成的。明军改换了战法。以前攻击类似的目标,都是先四面合围,然后再进行集中歼灭≈在明军采用“吻必阙”的战术,用一个师的兵力将花果山三面合围,然后从北、东、南三方向逐步向内攻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挤占。
清军在这种既有退路、但有随时有被合围握的心态下,根本没有心思艰苦固守,每个山头都是打几下子,然后就匆忙后撤,总是想全师而退,避免被围而歼之。明军也因此以最小的伤亡、最快的速度,逐步占领了花果山。
到30日晚上七点左右,花果山上的清军主力约一个旅的兵力,基本被赶到了东南边的平原地带,和中原兵团的防线主力会合了。
而这时候,人民卫队已经推进到了新浦城区的西南边四公里处。
北边,第三装甲师正在进攻锦屏山。锦屏山是新浦城区西南边的一雌高点,范围大约十来平方公里,何四百多米高。第五装甲师一旦拿下了锦屏山,那等于就是拿下了新浦,也等于拿下了半个海州。
东边,第四装甲师和五个陆军摩步师正在向大海方向推进,正在把清军防线最东端的一大段撕裂、分割,颇有将他们赶进大海之势。
……
晚上八点,锦屏山制高点攻克,第三装甲师长驱直入新浦城区,新浦光复‖时,南方的明军占领区和海州战区连在了一起,彻底把新浦以东的8万清军围到了海州和灌云之间,南、北、西三个方向都是明军占领区,而东边只有大海。
月30日晚到2月日凌晨,明军人民卫队、陆军、海军陆战队从三个方向开进,彻底占领了整个海州地区。海州光复。
同时,这一整夜,南部包围圈也没闲着。持续的夜间轰炸加撒传单,四周不断地推进、缩小包围圈,到了2月日清晨,包围圈内残余的七万多清军终于投降了。
至此,海州战役告一段落。明军彻底啃下了中原兵团的东南角,占领了开战以来的第一个港口城市,赢得了一个直接为前线运输的海港,同时,也打开了北上山东、西攻徐州的新局面。
=======================================================================================================
(看来老猫真的快要累死了。大前天拼了一下双更到现在,每天都头疼欲裂,今天实在坚持不动了,直想呕吐……只能这么多了,发2权当休息一下,争取明天恢复状态……)
'  '
第106集 传说中的日本老特务
进入了十二月,天气开始渐渐转坏了。
2月日、2日两天,陕西和山西北部迎来了第一场大雪。接连两天,白天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又厚又浓,压得低低的,像铅块一样。西北风凌厉无比,刮在脸上就像割肉一样。空气冰冷,吸入肺中很重。夜间则是鹅毛大雪,夹着冰冷的狂风,一夜过去地上的雪能积到半米厚。
西北的第一场雪来的太突然了,明军左路集团军群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他们兵力不足,补给线又太长,一大半的路程没有铁路,汽车数量也不足,已经无力向前推进了≈在,左路集团军群处于驻防状态。
但是第二阶段的闪击战只打了几天,山西明军从太原以南、一路推进到大同以北,一下向北推进了近三百公里,根本没有时间修建冬季营房。太原以南的明军部队基本都住进了冬季营房,但是太原以北的大部分士兵还睡在帐篷里薄的帐篷根本无法抵御寒风,而睡袋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明军官兵又都是南方人,和曾经受过这等严寒。一时间,大量士兵病倒。
好在山西到处都是山,不缺乏木料。这两天左路明军白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上山砍树,修冬季营房。大树拿来搭窝棚,也就是冬季营房,小树拿来生火取暖。军需官每天开着卡车四处跑,到附近的城市、县城、矿山去搞煤炭,拉回来给部队烤火。好在山西盛产煤炭,因为打仗,今冬的大量煤炭没运出去,至今还囤积在原北清官办的垄断商手里。
原北清官商手里的煤炭,被明军全部征用。除了给部队取暖用,事的大量煤炭就用来和当地百姓交换物资【来按道理说,山西的大量煤炭都要运回南方的。南方煤炭产量少,工业又发达,耗煤量又很大,自产不够。但是现在运力不足,有限的车辆都被用来运输军队补给品了:加厚的冬衣、棉被毯子、药品、北方缺乏的蔬菜水果……至于煤炭,就只能现在山西搁着了∶它当“一般等价物”也不错,能够在北方当地交换其他物资,比如棉被、毛毯、玉米、高粱、大白菜、土豆、萝卜、苹果什么的。这也能就地解决一些补给,节省了一部分运力。
……
东部战场稍微幸运一些,不过也幸运不到哪里去。
东部没有向西部那样下大雪,但是气温也将到了新低点,云块整天压着,只不过没有西北那么大的风就是。更糟糕的是,从2日开始,河南、皖北、苏北一带,开始下起了小雨。
一年四季都下雨,最不让人讨厌的就数春雨。“春雨贵如油”,点到即止,而且每下一场就会更暖和一些,不让人讨厌。
其次是夏雨∧雨电闪雷鸣,干脆利索,酣畅淋漓,时间短暂,而且雨停之后立刻凉爽了许多。
再次是秋雨。秋雨就很让人讨厌了,一下就是没完,此雨绵绵无绝期,让人心情烦闷,东西发霉。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冬雨‖雨虽不像秋雨那样连绵不绝,但是它却让冬季本来就糟糕的天气更加糟糕「骨的湿冷,无论穿多厚都不会暖和。让人只想整天躲在屋里,抱着炉子取暖。
现在,明军右路集团军群遭遇的,就是最最难受的冬雨。阴冷小雨不停的下着,雨水顺着钢盔流到脸上、脖子里、顺着雨衣流遍全身。士兵们冻得哆嗦着,手指头苍白,抓着冰冷的枪,在泥泞的田野里艰难跋涉,冒雨向西进攻徐州方向。
这种天气,完全没有了空中支援▲地面上,又因为下雨的原因,交通状况一团糟”清的道路,柏油的不多,而且质量极差÷雨的时候路面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的大水坑。这倒还好,是水坑。更糟糕的是一些次要的土公路,不但有坑,而且全是泥浆坑,而且更多,还不时就会被压出来一个新的。
明军的重型卡车和重炮从这些土路上行驶,每一辆开过,土路上的车辙就会更深一些。几辆接连开过,路面上的就已不是车辙,而成了深深的水沟。浓稠的泥汤混在这些水沟里,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泥。所有的车辆、火炮的下半段,都被糊上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