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1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领们从此更领悟了“枪打出头鸟”的精神。他们害怕自己变得跟图哈切夫斯基一样显眼。他们宁可让自己成为一个庸将,至少能安全一些。
在中亚战场上,甚至出现了苏军高级军官“不敢打胜仗”的现象。他们只敢顺大流,如果别人都是一片败绩,那么自己最好也和别人差不多。法不责众,斯大林不会因为打败仗把那么多人都杀掉。可要是你因为一场漂亮的胜仗变显眼了,赢得官兵崇拜了,那斯大林完全可能觉得你“不安全”而把你杀掉。——虽说斯大林还不至于到这种程度,而在这种时候斯大林也更希望他们打胜仗,但是将领们已经被吓破胆了,完全是怎么安全怎么来,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能在这种环境下存活下来的将领,都是没有骨气、血性,甚至很多人也没有良知了。有骨气、有血性、有良知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
只要输入…
':'
'  '
第216集 迪化的粮食
就像向小强说的那样,苏军是一支令人捉摸不透的军队。用极端的意识形态灌输出来的军队,表现出的极端性也令人乍舌。在士气高昂的时候候,苏军的坚强少有军队能比,英勇奋战,并相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一旦失去士气,就会一泻千里。健康、正常的军队在这时候失去的只是士气,但是平时的训练、素质、以及军人的荣誉感还在,都能够进行最起码的支撑,等待挽回败局的时候。
但是苏军并不是一支健康正常的军队,而是用极端意识形态、**、谎言、以及残酷的高压手段打造出来的畸形军队。平时政委告诉他们,红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红军也会被人打得落花流水,红军也会败得惨不忍睹,上边说的话是假的,上边在骗他们。一旦到了这种时候,苏军失去的就不只是士气了。还有很多人的信仰,至少是一部分信仰,也开始随着士气的崩塌而崩塌了。
现在明军能取得多大胜利,几乎已经不取决于苏军的抵抗程度了,而取决于明军的后勤能支撑他们向前推进多远。
7月20日,迪化被收复。自此,南疆北疆之间的山口被打通了。明军再也不用从东北边的大戈壁上绕路了,而是直接用公路穿过天山山口,进入北疆。从哈密到北疆的路程一下缩短了五百公里,缩短了整整一半。
……
打下了迪化,意义还不仅在于打通了南北通道。迪化城里、以及迪化城周围,苏军建起了一系列大粮仓。这里储存着从南北两疆抢来的大部分粮食。一部分粮食已经运到苏联去了,但是由于这里不通铁路,而苏军的汽车运输能力又有限,还要优先满足战场运输,所以粮食运出的很慢。到明军合围迪化之前,迪化还储存着两百万吨左右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小麦。
这两百万吨粮食,明苏两军都看作一笔决定性的战略资源。自古以来粮食就是最重要的战争物资,虽然到了现代,粮食在战场上的地位让位给了武器和燃料,但是一旦达到了200万吨这么巨大的数量,不夸张地说,已经可以左右局部战争的胜负了。
按照每人每天吃1。2公斤粮食计算,那么200万吨粮食足够228万人吃一年。即使拿一半出来赈灾、另一半来养兵,也可以多扩充110万中亚白卫军。当然,如果按半年算,则可以多扩充228万中亚白卫军。这样的话,就会大大减轻明军的运输压力——至少一年内或半年内,不需要再运那么多的粮食了,而且明军也不必运太多的军队过来了。节省下来的大量运力,可以用来运输弹药和燃料,武装这些穆斯林部队。这多出来的200多万穆斯林兵力、以及多出来的运力,足以保证明军在未来一年内,在中亚保持军事优势。
明军合围迪化之后,莫斯科发来了命令,要求迪化守军烧掉所有粮食,一粒也不留给明军。但是明军再次启动了“拯救平民令”,用飞机在迪化上空散发传单,告知苏军,这些粮食是两疆百姓的生命,每少一吨,就会多饿死好几百人。如果粮食被烧掉了,那么迪化苏军所有尉级以上的军官都将被枪决。
传单上还用好几中文字告诉迪化百姓,现在苏军马上要烧粮食了,这可都是你们的救命粮,你们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这些粮食能不能保住了。
本来城内苏军已经把坦克开上街了,严防**。但是现在传单一撒下去,**再也控制不住了。迪化一个师的苏军顿时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讯照例被搞断,又是师找不着团,团找不着营。再加上200万吨粮食实在太多,是分成好几处大粮仓储存的,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每处粮仓的守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不通,而派出去的传令兵又很难穿过到处都是**的城市。有的粮仓的守军觉悟很高,觉得宁可被枪毙,也不能让这些粮食落到明帝国主义和当地富农手里。他们就点火烧了。然而大部分粮仓的守军都没那么一根筋,都想先守着再说。
城内**,加上城外猛攻,很快,迪化被明军攻克了。200万吨粮食中,已经有大约6万吨左右被烧掉了。——粮食太多了,就粮仓守军手里那几百升汽油,仓促之间也最多烧这么多。
……
明军扑灭大火,把剩下的粮食保护了起来。很多项工作同时开展起来:处理俘虏、布置防空、巩固防御工事、拿出一部分粮食在迪化城中发放……另外,很快组成了一个军事法庭,对苏军烧粮食的那个连的军官进行了审判。
军事法庭就在迪化城内的一座粮仓旁举行,那座粮仓正是被放火的一座。迪化城内的老百姓都围在旁边看,“杀了他们”的喊声响彻云霄。明军宪兵好容易才让周围百姓安静下来。法官是明军军法处的一个上校,他最后拉着脸,庄严地宣判道:
他说到这里,整个法庭的几十人都站起来了。而几个苏军被告本来就是站着的,此时听着身边的翻译,都已经是面如死灰。
法官目光冷冷地扫了一圈几个人,说道:
“处以六名被告死刑,执行枪决。”
“啪!”
木槌狠狠地敲在桌面上。当时六个苏军军官就瘫了。
旁边的十二个明军宪兵上去,很麻利地把他们五花大绑,然后押上汽车,开了出去。后面围观的人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一路跟着汽车,来到城外。
城外已经选了一块空地,挖好了六个坑。宪兵把六个苏军军官架到坑边上,然后行刑队军官一声高喊:
“举枪!!!——预备——”
一个苏军军官突然颤抖着高喊:
“斯大林同志万……”
“放!!!”
一阵密集的清脆枪声,白烟飘过,六个苏军军官齐刷刷地栽倒在了坑里。
'  '
第217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
随着明军在两疆地区节节胜利、当地兵员越招越多,这些新武装的名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了。之前明军总是也把他们归为“白卫军”,打算让他们名义上属于自由俄罗斯的。但是现在相继有几位大臣提出异议,说既然兵是在两疆的土地上招的,而两疆又属于大明的领土,那么为什么从大明领土上征召的军队要叫“白卫军”、并且要归俄罗斯管辖呢?
统帅部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与其说是一支部队的名分问题,倒不如说是这关系到两疆的名分问题。统帅部和内阁开了一个会,军政两套班子商议决定,今后凡是在大明领土上招募的军队、或者在准备划入大明领土的土地上招募的军队,一律并入明军体系。如果今后打到了更西边,比如哈萨克斯坦,那么在那里征召的军队就可以叫做白卫军,名以上归自由俄罗斯管辖。
决定作出后,内阁和统帅部以奏章的形式拟了一份电文,发给了朱佑榕,奏请批准实行。朱佑榕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她拿不定主意,又给向小强看。向小强看后有种惊醒的感觉:确实是这么回事!这事关两疆的合法性问题,的确马虎不得。——这么重要的问题,自己竟没有想到,还是内阁大臣先想到了……不过向小强转念一想,也就能够自我安慰了:这也正常啊。内阁大臣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这种政治上的事情最在行吗?要说让自己这个小伙子比那些搞了一辈子政治的老头们还牛,那要求也太高了啊,哈哈。
“嗯,”向小强点点头,把奏章还给朱佑榕,“说的在理。“那我批不批?”
向小强很知道分寸,他笑道:
“这得你看着办。我要是你我就批。”
朱佑榕笑道:
“那我批了哦?”
“哎呀,哪儿那么磨叽呢……批吧批吧。”
朱佑榕咯咯笑着,拿起朱笔“披红”过,然后把奏折递给卫子衿拿去用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