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1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令?”
对面的几个黑影一动,立刻半伏下身子。紧接着对面一个声音低声喊道:
“别开枪!自己人!”
明军班长心中一沉,又问了一声:
“口令!”
对面依然是这句话:
“别开枪,自己人!”
两次回话,已经听的很清楚了,不但答不出口令,而且舌头还打着卷。明军班长大喊一声:
“开火!”
然后一扣扳机,“啪”的一声爆响,枪口火焰一闪,对面的一个黑影倒下去了。紧接着,身后十支自动步枪同时喷吐火焰,纷纷找目标点射。然后,几颗手榴弹甩了过去,“轰轰轰”几声巨响。
对面冒出来一挺轻机枪,“哒哒哒”地喷射着火舌,子弹擦着明军士兵头皮,“嗖嗖”飞过去。同时,对方也是几颗手榴弹甩过来,巨响声中,明军当即阵亡几人。
交火中,双方的火力和人数都大致清楚了。两边都是一个侦察班,都是十几个人。
明军这边的机枪也开火了,像撕扯麻布一般的噪音充斥整个林子,子弹泼水般的扫过去。对方的苏军轻机枪一只蛋盘只有四十多发子弹,打完就得停火换弹盘。而明军是通用机枪,用的是200发弹链,可以持续供弹。很快,苏军轻机枪就被打哑了。
明军班长高声喊道:
“前进!!!”
一声令下,剩下的十个明军端着自动步枪、提着通用机枪,猫着腰向对面苏军冲过去。几个苏军士兵用步枪打倒了一个明军,然后就被剩下的明军冲到眼前了。
苏军士兵都跳起来,端着步枪刺刀,准备仗着人高马大,开始白刃战。但是眼前几道火舌闪过,剩下的几个苏军士兵也惨叫着栽倒在地,手中的步枪和鲜血一样,落在雪地上。
……
这就算是打响了。循着枪声,双方在附近的几只侦察小分队都在往这边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交火。很快,小规模的交火连成了一片。双方的整个先头部队撞上了,全线交火展开了。
几分钟后,南边的夜空中闪过一片亮光,片刻后空中的空气嘶叫起来,炮弹嚎叫着在明军阵地上落下。一时间,明军的部队中火光连天,浓烟弥漫。
在七点半到八点的这半小时里,明军的攻势停止了——步兵开始向后撤,而后面的坦克和装甲车开始往前冲。八点钟以后,明军的进攻前锋全部换成了装甲力量。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在树林中拥挤着,喷着青烟往前开。林中的小树被接二连三地撞倒,而苏军在林中的原木地堡、坑道、机枪点,也被坦克洪流接二连三地压过去。
这时候,海上的日军舰队开火了。
也就在此时,明军才迎来了真正的炮击。明军进攻前锋已经和苏军防线撞上了,被炮击的是身后的后续部队。由于浓雾,日军军舰也得不到任何观测报告,就是锁定库页岛蜂腰部地带这个固定区域,反复炮击。但是这个区域长达六十多公里,最窄处也有二十五公里。日军舰队只有两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剩下的二十多艘驱逐舰的舰炮太小,不够射程。这么几十门重型舰炮虽然威力强大,但是毕竟要炮击的区域太大了。
明军发现日军舰队的炮击程度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松了一口气。拜这场大雾所赐,无论是日军的火炮,还是苏军的火炮,都只能漫无目的地乱轰,无法提供精确的目标坐标。这样就是凭概率了。明军虽然在炮击中很是有一些伤亡,但是毕竟攻势没有被阻挡住。双方交战三个小时后,明军装甲前锋冲破了苏军的防线,撕开了一个几公里宽的口子。
'  '
第163集 北方新领地
明军一旦突破了蜂腰部防线,接下来就没什么悬念了。从这里到南萨哈林斯克只有100公里,到科尔萨科夫只有140公里。南萨哈林斯克是库页岛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苏联红军的司令部所在地,可称得上是陆军的军事中心。而南边40公里外的科尔萨科夫是个军港,称得上是海军的军事中心。
一个人民卫队装甲师一旦在防线上冲开个口子,立刻快速向南挺进。后面跟进的陆军轻装甲师一面跟进,一面不停的向两边扩大缺口。只半天功夫,蜂腰部25公里宽的防线就全线崩溃。
明军统帅部深这时候知速战速决的重要性,命令库页岛军团不顾一切地向南快速挺进,一定要在48小时之内占领科尔萨科夫港。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苏军的问题了,而是日军的威胁。明军统帅部估计,日本应该不能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登陆库页岛的决定。即使做的出决定,日军也不可能在48小时内做好准备。而一旦明军占领了科尔萨科夫港,那么日军就很难大规模登上库页岛了。
科尔萨科夫港距离库页岛的最南端还有130公里,而这段距离是没有什么城市,也没什么港口的,明军不会再遇到什么抵抗,可以轻松地走完这最后的130公里。就算日军不用港口登陆,而直接在南方的某处海岸登陆,那么运兵船就不能直接靠岸,这就是一场大型的两栖作战计划,涉及到很多登陆艇、专用装备、还有方方面面的复杂筹备。那么日军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准备好的。等他们准备好,明军早就占领库页岛全境了。
过了蜂腰部,岛的两侧靠近海岸的地方,就有了比较完善的公路,而且离南萨哈林斯克和科尔萨科夫越近,路况越好。明军装甲师就利用这两条公路向南快速挺进,速度提高了几倍。从蜂腰部往南这一路,再没遇到苏军有组织的抵抗。而海上的日军舰队仍在不断炮击,试图阻挡明军的攻势。但是明军进攻得太快了,日军在海上又无法观测坐标,甚至都不清楚战线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哪里是明军,哪里是苏军。
1月19日上午,突破防线仅仅不到30个小时后,明军先头部队就抵达了南萨哈林斯克。这时候苏军的主力要么已经被歼灭在防线附近了,要么已经被打散、远远的落到身后了。现在苏军在南萨哈林斯克已经没什么力量了,仅仅有师部直属部队大约两个营的兵力,在做最后的象征性抵抗。明军留下了一个轻装甲师占领城市、肃清抵抗,剩下的三个师兵分两路,两个师挥师向正南,直扑科尔萨科夫军港,一个师挥师西南,向库页岛的最南端——克里隆角推进。
……
19日黄昏,明军占领了科尔萨科夫军港。但是军港内空空如也,一艘军舰也没有了。只有几座油库和弹药库在熊熊燃烧,黑烟几乎遮住天空。港口的设施也被炸得七零八落,军舰锚地中,几条破烂沉船的桅杆歪斜着露出水面。显然,苏联红海军舰队撤退的时候,把港口破坏了个一干二净,让明军短时间内别打算用这个军港了。
科尔萨科夫并不是一个城市,而就是一个单独的军港。除了港区,周围也就散落着一些居民区,环境并不像南萨哈林斯克那样复杂。明军快速地搜索了一遍军港,发现不但舰队司令机关都撤走了,而且连大部分战斗部队——也就是军舰官兵都跟着舰队撤走了。甚至连司令部机关领导的家属,也随舰队撤走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港口后勤部队、码头工人,还有中下层军官的家属。
这些人倒没怎么抵抗,大部分人都顺顺当当投降了。但还有少数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试图和明军做最后的周旋,躲在暗处打冷枪,或者藏着手榴弹冲过去同归于尽……这些零星的抵抗,也很快就被肃清了。
明军占领军港后,对俘虏、家属和平民宣读了几项相关的日内瓦和海牙国际公约,告诉他们这些国际公约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苏联是如何签署加入的。明军告诉他们,国际公约规定交战军队不得伤害俘虏,不得伤害平民,因为他们都属于“非作战人员”。但是这一定是有前提的,就是“非作战”。如果俘虏们试图逃跑、试图反抗,或者平民们拿起武器参加抵抗,那就不再被视为“非作战人员”了。占领军有权利把他们送军事法庭审判,然后处死。
也就是说,这些国际公约是双向的,不但占领军要遵守,占领区平民和俘虏也要遵守。
但是明军发现,这些苏联军民普遍都没有“国际公约”之类的概念。一说起“国际”、“外国”、“海外”这些词,苏联人总是把它们和“反动”、“邪恶”、“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什么国际公约,无非就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纠结在一起,合伙遏制和包围苏联的阴谋罢了……总之,一切都是外国的错,苏联不可能有错的。就算全世界都“遏制”苏联,那也一定是全世界的错。
当明军告诉他们这些国际公约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内容,特别是告诉他们苏联也是签约成员国后,这些苏联军民都很错愕,似乎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