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1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的向小强笑道:
“当然了,兴凯湖以南,全是陆地边界。平原也比较多,肯定是最适合装甲部队推进的。”
唐云生也点点头,微笑着,看着地图。过了片刻,他说道:
“挺之啊……海参崴比预想的难啃啊……”
向小强一怔,笑道:
“不会吧,这才一上午啊。打海参崴,我们得做好以‘月’为单位。”
唐云生摇头苦笑道:
“不是……我是说,海参崴要塞的防御力量和抵抗的顽强程度,都超出了我们的料想。恐怕……不只是时间长的问题。恐怕在伤亡人数上,我们还得做好心理准备。”
向小强想了一下,说道:
“唐公,要不就还按照我说的那个方法办?”
唐云生转过头来看着他:
“你是说,还是以围困为主?”
向小强点点头:
“是啊。唐公,进攻前的军事会议上,我就一直主张对海参崴我们不能太过侥幸,应该做好长期围困的准备……一来硬攻伤亡太大,二来我们也没必要那么快的就拿到手。海参崴最大的价值,不就在于它是个大港口么?我们拿下了海参崴,就可以从海上运送大量物资,直接进入俄境。”
“是啊……”唐云生叹道,“海参崴还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最后一站,货物运到海参崴,就可以直接装上火车,沿着我们的进攻路线一路运到北边去……我们打苏联,进攻路线肯定是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占领了海参崴,我们打到哪里,后勤就可以保障到哪里,不必从满洲铁路网再往苏联远东铁路网对调了……”
这么一说,唐云生愈加感叹,恨不得明天就把海参崴拿下来。
向小强也叹道:
“可是唐公,会上咱这不是也说了吗,把海参崴港用上,起码得等在海上压倒日本再说吧……海参崴可是日本海里的港口,现在别说日本海,连东海的制海权还不在我们手里呢。所以,以我的意思,既然我们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海参崴港,那么何必急着把它攻下来呢?围困起来岂不是好。我们可以一面围困海参崴,一面在海上大力推行潜艇战,围困日本……只要我们在海上的潜艇越来越多,小日本那是一天挺不住一天……国内没了石油、没了钢铁、没了粮食,别说什么制海权,就算他在海上还有一支无敌舰队、有一万条战列舰,那也没用啊!早晚还不得屈膝求和。”
唐云生沉吟了一会儿,问道:
“挺之,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海参崴是港口要塞,是围困还是强攻,不光牵扯到陆军问题,还牵扯到海军问题。挺之,你去跟熊参谋长说一下,中午开个午餐会,我们商量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要围困海参崴,那么必须把潜艇大量抽调进日本海才行。必须要掐断海参崴和日本、和朝鲜的海上运输线。要不然有日本这个盟友从海上源源不断支援它,我们围困一两年也不一定能拿下来。”
向小强心中一凛,点头道:
“是。”
他先前倒是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海参崴是海港,而且紧邻日本,那还真的必须抽调潜艇、掐断海上运输线才行。要不然真的围上一年半载,就讨厌了。
可是这样一来,对日本南边的“西太平洋战区”,潜艇战的力度势必大打折扣。那么困死日本,又不知到何年何月了。
'  '
第144集 己虽弱,犹可胜也
明军在远**然大规模进攻,举世震惊。莫斯科一片声讨之声,数万工人、学生、职员,被组织起来进行自发的大游行。他们高举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四大头像,打着鲜红底、金黄字的整齐横幅,高呼着整齐的口号,声势震天。
斯大林震怒不已。一是震怒明国居然如此说打就打,连个招呼也不打。二来震怒苏军远东军团竟然这般不经打,一天就让人家推进了几十公里,溃不成军。更何况,明军事先破坏、凌晨突袭、轰炸机场,这都是再三使用过的招数了,这次居然还能奏效……
不过他再震怒,也只能把这口气咽下去,琢磨眼下怎么办。明军再偷袭也好,两国本来就在打仗,而且是双方宣战过的,是属于正儿八经的战争状态。无非就是原先战场在中亚,这次人家明军开辟了第二战场罢了。明军手段再怎么阴险,那也只能算人家的本事,不管在道义上还是法理上,都找不出一点毛病来。
斯大林当即严令,远东军团立刻转入反攻,用凶猛的进攻来歼灭明军。但是他哪里知道,现在远东前线的苏军别说进攻,能把脚站稳就不错了。现在远东的部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和明军相比。飞机被炸得差不多了,现在正在从西部紧急增援飞机。坦克,也只有两个坦克师而已。不但数量远不如明军坦克,连质量也比不上明军的坦克。更何况苏军坦克只有指挥坦克上有双向无线电,而其他坦克里都只有单向无线电,只能接收,不能发出。明军坦克早就针对此特点作了专门训练,先集中火力摧毁带天线的苏军指挥坦克,然后剩下的苏军坦克就乱成了一锅粥,各自为战,被合作娴熟的明军坦克从容收拾。
而且不同于干旱平坦的中亚,明军的闪电坦克仿佛就是专为东北亚这种环境设计的。宽履带、大马力,对于起伏不平的地形如履平地。无论环境多么潮湿泥泞,哪怕是浑身上下甩满泥浆,这些闪电坦克照样机动自如,就像一群水牛一样。闪电坦克的很多满足江南环境的设计,在这里如鱼得水。
而且,斯大林还不知道的是,他的部队作战,也远不如明军士兵那样勇敢。逃跑、投降非常普遍,愿意死命坚守、和阵地共存亡的官兵,并没有多少。而明军刚刚和日军在东北大战完,都对日军的拼死抵抗精神印象很深,正在用攻打日军的尽头来攻打苏军。这么两下一比较,现在明军官兵普遍的感觉就是:毛子虽然火力比日本人强一些,但人都是孬种。
而苏军官兵的印象却恰恰相反:明军太强悍了,简直如狼似虎,打起仗来不要命。
这些情况,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是不知道的。没人敢把事情告诉他。现在整个莫斯科,甚至是整个苏联的欧洲部分,都正在大清洗的恐怖气氛中,“自保”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态。下面人报告失败的时候也是尽量轻描淡写,败绩一笔带过,避重就轻,对于少数地点的反击胜利则大加渲染。总之是报喜不报忧,生怕触怒了这位暴君。
斯大林经过考虑,决定大力增兵,而且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紧在中亚的进攻力度——因为明军精锐现在尽汇东北亚,中亚一带必然空虚;另一方面从欧洲各军区抽调兵力大力增援远东。
……
而斯大林采取的这两项措施,也早就在大明军政高层预料之中。不是这边有多高明,而是斯大林面临这种情况,也只能采取这些措施。
沈荣轩立刻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动作。进攻日的第二天,大明在欧洲几个国家的外交人员,都立刻大肆活动起来。
德国、波兰、土耳其、芬兰……这些国家首都的明国大使,现在拼命上窜下跳,展开激烈的外交活动,故意要让苏联人看在眼里,给人一种“明国正在积极联络这些国家、共同包围苏联”的印象。而德国和波兰两国,他们官方的态度也颇为积极,政府和军队的会议不断,专机飞来飞去,到处磋商……
斯大林也知道,此时芬兰和土耳其还好些,而波兰和德国可是吃了苏联的心都有。波兰和俄国是世仇,可以说是不共戴天。而德国的纳粹党、德国的总理希特勒,也是仇恨苏联入骨的。虽然这两个国家现在还不是苏联的对手,但是现在他们积极联络的架势,绝对不可不防。现在说他们和明国两面夹攻苏联,也许还扯了点,但是现在他们三国组成一个“反苏同盟”、从东西两端遥相呼应、在政治外交上共同遏制苏联,那是绝对有可能的。
何况,现在德国的军队虽然还不大,但是从西班牙战场来看,战斗力却很强。而且德**队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壮大,俨然很快又要成为欧洲又一大军事强国。
因此斯大林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欧洲这边隐忧很大,必须保持足够的精兵在欧洲这边。往东调兵是可以,但不能毫无节制。尤其是这东西两端跨度太大了,调过去不容易,调回来也很难。
……
而此时,第二天晚上,向小强和秋湫、秀秀、十四格格正在家里请客,请的都是些潜艇部队的人。名义上的主客就是工布号艇长吴海琼。因为当初是她指挥潜艇去北清把向小强、秋湫、十四格格她们接回来的,可以说是向小强夫妇的“恩人”吧。
而一同出席的,还有青釭号和倚天号的艇长。她们出海一个半月,现在也返航回国了,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