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藏真-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生产力和古时候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这样,中国的黄金储备还占据世界第六位。而第一的美国,也不过只有八千多吨黄金。

而我们中国的古代,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赏赐给文臣武将,因此,皇帝赏赐黄金的情况是考察当时黄金总量变化的一个角度。

《汉书》记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皇帝赏赐黄金100多次,《后汉书》记载东汉(公元25~189年)皇帝赏赐黄金9次,两次赏赐的黄金数量总共约为92万斤。

92万斤是多少吨?秦汉一斤约等于现在的半斤,也就是250克到300克左右,就按半斤算,92万斤就算现在的46万斤,23万公斤,二百三十吨。

从史书记载两汉皇帝赏赐黄金的情况变化来看,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不足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的10%,赏赐次数减少了90%;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约90万斤的2%,赏赐金额减少了98%。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黄金大量失踪的时间似乎在西汉东汉之际。

但是,分析西汉前期与后期的情况,前后也有巨大的差异。

汉昭帝以后,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以前皇帝赏赐黄金总额87万余斤的3%,赏赐金额减少了97%。

当然,汉武帝赏赐黄金数额巨大,在两汉皇帝中是个特例。

如果不考虑汉武帝的情况,只比较西汉其他皇帝赏赐黄金的数量,汉昭帝以后6个皇帝在91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相当于汉景帝以前5个皇帝(包括吕后)在66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的39%。

西汉后期皇帝赏赐黄金总额比西汉前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可以推断,中国古代黄金失踪,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而不是在西汉东汉之际。

刘邦给陈平四万斤黄金,以收买项羽部下;

梁孝王死时其府藏黄金四十万斤;

卫青作战有功得二十万斤黄金赏赐;

王莽聘皇后聘礼三万斤黄金;

王莽府库中一万斤黄金为一匮,共六十匮等等。

汉朝时一斤约二百多克,一万斤黄金约两吨半,那么王莽府藏黄金就有一百五十吨之多,一个诸侯王的府藏也有一百吨之巨。

为什么汉武帝以后中国黄金就开始大量地失踪呢?

汉朝成百上千吨的黄金怎么就突然消失了?

汉朝的黄金到底到哪里去了?

有人说主要是塑佛像贴金用掉了,这个理由似乎言之凿凿,不能说没道理,佛教在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时期传入我国后,用以涂金佛、写金经,消耗了大量黄金,而这样的消耗与造器物不同,是不可以回收的,因此使黄金日少一日,逐渐缺乏。

佛庙寺院在中国的发展。在魏晋初期才形成气候,至南北朝时期达到昌盛,黄金大量用于佛像和法器,应该是在佛庙寺院发展起来之后。

而中国黄金失踪。在西汉中期佛教尚未传入时就已经开始,所以说黄金用于佛教不能作为唯一的原因。

至于说黄金被用于制作器物,更不应是引起黄金总量巨额减少的主要原因,因为黄金在中国古代是称量货币,黄金过多价格低贱时人们铸金为器。黄金稀缺价格昂贵时人们就毁器为金,不应该有黄金昂贵而人们大量铸金为器的道理。

史书记载,汉武帝开启崇尚奢华之风,这一变化是否使黄金更多地被用于奢侈器物,从而引起黄金的巨额减少?

所以,最后岳幕灵的结论是,黄金被埋葬于地下,还有富豪官吏窖藏了大量黄金,当然,这也是一种现代人最能接受的解释。

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惟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

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则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国家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呆滞窖藏。

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黄门、钩盾、藏府、中尚书、处处各有数匾”。

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

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

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

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未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其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隐藏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可考。

还有些人说西汉黄金是黄铜,但这种理由也站不住脚,有很多人认为,史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也有很多,但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让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说西汉黄金是黄铜,岳幕灵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缺乏根据。

因为汉代时,金、铜的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金称为铜的例子,也从无“黄铜”之称。

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秦汉时代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称为“铢”或直接称“钱”,西汉时金与铜的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管理铜矿的称“铜官”。

这么明确的区分,如果再把黄铜说成黄金,那不是古人傻,就是现代人傻。

最后,岳幕灵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论证分析,到现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古墓没有被发现,其中有多少是皇陵,有多少是高官,有多少是富豪。

韩孔雀看了一下,实在是太多了,就算用不及其数来表示也可以。

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一个是我们的历史太过悠久,一个是在我国有土葬厚葬的传统,虽有盗墓贼,但是他们挖去的很少,除非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才比较多。

但这先对每年都有埋下去的人来说,偷偷摸摸的挖,怎么也不如埋得多。

虽然岳幕灵极力证明,古代记录的藏金是真金,但还是有人坚持认为那些藏金不是真金是黄铜。

否定这些记载的最主要根据,是出于考古成果的考查。

如果一个诸侯王就可能有一百吨真金,那么在他的墓葬中,必然会有较多的大型真金器物。

实际上在中原地区发掘的汉朝帝王将相陵墓中,大型真金器物(例如重量达几十或几百斤)还未曾发现过。

很多汉墓当中,曾发现有金缕玉衣、镀金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错金虎符等,虽然都含真金,但器物主体是铜,用以装饰的真金多也不过几百克而已,已经是很珍贵的了。

不要说有百吨真金,即使只有一吨真金。也可以铸造大型真金器物,肯定比这些辉煌的多。

在博物馆或私人收藏中,也没有过有大型汉朝真金器物的消息。

也就是说,从考古中没有任何信息可能支持汉代某个帝王将相。曾据有几吨甚至几百吨真金的记载。

这种说法似似而非,好像很有根据,但岳幕灵只是提出了一个观点,这种论断忽略了盗墓。

就说西汉梁孝王墓,这座陵墓群是在炸药还没有问世的西汉。完全由无数民工用锤子一下一下敲凿出来的,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由墓内所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称稀世之宝。

这是后来发觉梁孝王墓时的记载,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知道,就像上面说的,梁孝王墓没有发现太多的金银,但这是正确的吗?

虽然现在我们很难知道一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但我们现在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古人也不知道。

就说历代皇陵,没有哪一家是偷着藏着埋人的。所以那都不是秘密。

就像梁孝王墓,,史书上多有记载。

《史记。梁孝王世家》索隐《述征记》:“砀有梁孝王之冢”。

《水经注。获水》引应邵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为廓,穿石为藏。”

清光绪编《永城县志。古迹》中记载:“孝王洞在保安山之东麓,其中有十字街。饮马池。”

《太平寰宇记》载:“梁孝王墓在县(北)五十里,高四丈,周回一里,砀山南岭山。”

所以说。只要有心,想要找出一座王墓,是很简单的,既然这么简单,你说这些王墓有没有被盗过?

只是梁孝王墓,这座墓被发现的时间。可以最早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