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9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型是在21型潜艇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标准排水量扩大为2300吨(满载时接近3000吨),采用Man公司3台共计9000匹马力的柴油机,拥有前6后4共计10个鱼雷发射管(共携带32条鱼雷),最高水面速度20。4节,最高潜航速度19。2节,11节状态时续航力1。8万海里。
  这不只是指标上的进一步改善,最大的改进是开始向现代潜艇靠拢——提速降噪。
  3台3000匹马力的man公司低速柴油机驱动着2轴5叶倾斜螺旋桨——这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先进的螺旋桨。螺旋桨快速转动时形成的空泡是噪音加大的罪魁祸首,因此减少空泡是降低噪音根本途径,德国科学家已知道奇数叶片比偶数叶片更不容易产生气泡,而且叶数越多,气泡越小,但叶数越多加工难度就越大。
  霍夫曼知道7叶大侧倾螺旋桨要等5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成功后才有机会搞出来——当初历史上苏联一直搞不出来,直到东芝卖给他们巴统管制机床后才加工处理。现在德国潜艇螺旋桨的加工水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除叶片加工精度改良外,叶片材料也进行了改进,用上了锰铜合金,虽然不如现代复合材料制作的螺旋桨,在1944年代也算当之无愧的高级。
  除螺旋桨降噪外,在内部降噪也下了大工夫,扩大了发动机基座弹簧减震浮筏的运用,利用扩大的排水量扩大艇体外壳覆盖“阿里贝里奇”橡胶消声瓦的厚度和尺寸,从原先的30mm提高到45mm。内部各个管线也包裹了厚实的消声材料。
  其余21型的特点继续予以保留:如艇首装备主被动声呐基阵,可精确定位敌船并计算鱼雷射击参数;加厚的高屈服度钢艇壳使下潜深度达到400米;不够成熟的T5声导鱼雷未上舰,但线导鱼雷开始陆续上舰。
  经过测试,23型潜艇在速度提升2节情况下,最高速度运行时噪声反而比21型降低近10个分贝,在正常状态下能低15个分贝。本来21型的噪声水平已独步全球,现在有了23型,更是配得上“大洋黑洞”的美誉。
  当然23型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成本高——1艘23型等于2艘21型等于4艘vii型潜艇的价格,建造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等缺点,但无论海军上下还是霍夫曼对此都非常满意,因为这是潜艇界的虎王!军备部批准了建造12条的预算,要求到1945年6月必须全部完工。
  在霍夫曼的眼里,23型潜艇还有更大潜力——可为下一步升级至核攻击潜艇奠定基础。
  至于基于伊…400为基础设计,满载排水量7500吨,单条造价1亿马克,可实现全球部署的庞然大物——Xxx级(30型)弹道导弹潜艇也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预计1945年3月份就能看到首舰竣工,这才是真正的超级潜艇!
  手头有越来越犀利武器的邓尼茨根据形势的转变,开始把潜艇大量派往加勒比海执行任务,亚速尔、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都成为潜艇补给基地,其中亚速尔条件最好,但距离战场偏远,佛得角最贴近前线,但条件最差。不过对航程超过1。5万海里的xxi潜艇来说,这点路程都是毛毛雨。美国海军做梦也想不到,在东海岸、加勒比海、中美洲沿海一带活跃的Xxi级潜艇根本不是他们预计的20余艘,而是将近30艘!
  很快这个数字会上升到50艘,冰岛战役结束后,德军的战略重点将会转移,北大西洋方向承担任务的潜艇将会持续扩大,且全是最新锐的Xxi级潜艇,邓尼茨会把八成以上的新锐潜艇都派往该地区——Xxi级目前的建造速度是每个月12艘,随着陆军装备生产规模降低,预计从8月份开始将增加到16艘/月,其中23型要占四分之一的份额。
  休伊特的估计没有错,他所遭遇的这艘潜艇正是才服役不久,在U艇部队中仅有2艘的23型潜艇。
  这艘新锐的Xxiii级潜艇原本已找准了攻击目标,但谨慎的船长发现自己处于庞大的船队中时,立即改变主意,依仗其快速的水下速度逃之夭夭,然后等待夜色降临之际将电报发给了在港口驻扎的克兰克,同时又发报给亚速尔上的指挥中心,准备调集狼群进行攻击。
  在外围执勤的一艘美军弗莱彻级驱逐舰声呐兵依稀听到有不同寻常的声音,但等反应过来时,这声音已远去了,只能把疑似接触潜艇的消息告诉休伊特,然后后者原封不动地汇报了上去。
  23型潜艇几乎是不可攻击的,因为驱逐舰必须依赖声呐定位才能有效投掷深水炸弹进行攻击,可23型速度又贼快,驱逐舰或者反潜舰想要跟上这个速度,声呐兵已无法区别本舰噪音和敌舰噪音,也就谈不上追踪攻击;如果放慢速度,马上又会让对手溜走,因此除非正好上浮时被水面舰艇逮个正着。但即便这样,也要两者间距离足够近才行。
  美军曾用雷达在30公里外发现露出通气管充电的德国潜艇,等2艘驱逐舰气势汹汹杀到现场时,潜艇早已下潜并逃跑,不信邪的驱逐舰往他们认为可疑的地方丢光了所有刺猬弹,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种让人明明知道有潜艇存在却无法命中的感觉实在太差了,21型潜艇如此,速度更快、隐身能力更强、噪音水平更低的23型潜艇就更加可怕。
  在“大洋黑洞”面前,传统反潜已走到尽头……





第50章 尼米茨的反击(4)
  虽然U艇第四个活跃期还未到来,但美军已感受到了这一点——停止对英物资输送这两个月来,船舶损失又开始出现了,光6月份就在加勒比海损失了7艘船,而且还未击沉一艘潜艇。
  7艘船上运载的全是南美陆军所需的军事物资,总共将近10万吨,这损失不但让陆军方面大光其火,也让海军颜面大失,更拖累了陆军部署进度。原本承诺的向南美增派第二批部队6个师迟迟未能完成。
  巴顿手里捏着战斗力最强的美国陆军1师(大红一师)和第一骑兵师(装甲师)两支部队,却苦于后勤不足、运力不济、装备不齐,一直只能屯驻在委内瑞拉和英属圭亚那(只有这两个地方才有足够的油料供应部队),气得他天天拍电报回国骂娘。
  所以这次在紧急调运兵力时尼米茨汲取了经验,提出使用战略空运运输人员,与陆航高层一拍即合:本来有说法因今后不需要维持战略空运,可压缩陆航经费多用于地面部队,尼米茨的建议正中阿诺德的下怀——陆航经费不能削减,只能扩大。
  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对此也颇为无奈:损失点装备没啥,就当是在英加航线上的损失掉了,可万一成船的陆军官兵掉到海里喂鱼,将来还怎么打仗?也就同意使用战略空运往累西腓地区增兵。
  在私下里,特纳却对金上将表示了不同意见:“如果加勒比海和中美洲这种地方我们也要战战兢兢地使用战略空运调度力量,那巴西战役不用打就输了。”
  这句话听上去很刺耳,但特纳摆出数据来就足以驳得人哑口无言,他不考虑美德战斗力对比,只单纯用物资来推导结论:
  “一艘德军意志轮运载量1。4万吨,如全部改为空运,需千机运输一次,一周最多可执行3次千机战略空运任务,大约每个月可输送12条船物资,难道结束东线战争、拥有全欧洲实力的德国人还没办法一个月往南美送12艘船的物资?”
  在数据面前,金上将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结论,但叮嘱特纳千万不要声张,陆海关系好不容易缓和下来,可不能再度紧张升级。
  但战略空运只能解决人员和轻装备、一般物资的运输,无法解决重装备和大型物资输送,南美这场仗能不能打赢,海军当然首当其冲,陆军更是责任重大——没物资、没装备怎么打得赢?
  所以尼米茨对这份电报比较紧张,沉思片刻后问参谋长威廉…史密斯中将:“假设这艘潜艇向德国人通报了我们前来的消息,您处于那个位置,会怎么做?”
  威廉…史密斯当初中途岛战役时担任巡洋舰分舰队司令,尼米茨调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官后,又把他也抽调过来担任了中将参谋长,由于目前大西洋舰队集中了美国海军近乎全部主力,因此同等职务下大西洋舰队军官显得更加重要些。
  史密斯沉吟片刻后说道:“我不知道德国人会怎么选,但如果我处在这个立场上,我一定会先派侦察机看看清楚再说,然后再根据我军的动向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如果我们在累西腓或者萨尔瓦多登陆,德舰队会顾忌我军的陆航和兵力优势,应按兵不动等待机会;如果我军试图在里约或者桑托斯(圣保罗州主要港口)登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