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庇隆点点头:“城里那帮酒囊饭袋在干什么?”
  “都在暗中布置,希望先发制人,美国大使跳上跳下很活跃,试图把他们撮合在一起,不过有一点确凿无疑,不管他们彼此间有什么意见,他们一致反对您,罪名也想好了:民粹分子、人民公敌、独…裁法西斯!”
  “一个个想当美国走狗都想疯了!”庇隆微笑道,“你们继续按计划串联,我相信广大的工人、农民和军队普通官兵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谁真正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您的安全怎么办?”
  “他们抓不住我!”
  9月13日,以马沙尔为首的德军高级军官在马尔维纳斯岛上视察军情,在占领马岛后,德军迅速部署阵地,卸载物资,经过短短几天的努力,马岛的机场设施、雷达、防空体系已初步建立,地面工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为顺利推进“和平珍珠”项目,避免这条2万公里运输线的干扰,马沙尔的舰队整整带来23条满载物资和军火的运输船——清一色的意志轮,与此同时,马达加斯加岛作为重要的中转基地,也开始在囤积物资、储备人员。除此之外,德军顺利接收了英军遗留在岛上的一切——包括那十分宝贵的近2万吨燃油。
  看着周围的景象,马沙尔浮想联翩,想起了当初皇家海军围剿斯佩伯爵号的场景,执行破交任务的斯佩伯爵号被英国人逼到南美洲,上天无门、入地无路,被迫在乌拉圭自沉,现在情况反过来了,耀武扬威的皇家海军主力舰大多数被击沉在大西洋上,在南美洲的这些旧式巡洋舰根本就不是轴心主力舰队的对手。
  “长官,庇隆先生和他的支持者来了……”
  “欢迎,立即请他过来。不!我们过去迎接他。”
  “马沙尔将军,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没想到几年不见,您率领如此威风的舰队来阿根廷做客。”
  “庇隆先生,我也十分高兴地见到您,对您为阿根廷人民作出的贡献,我深表钦佩,鄙国元首和意大利领袖委托我转达对您的问候。”
  “非常感谢!”
  “仪式准备好了么?”马沙尔扭头问副官。
  “都好了,长官。”
  “什么仪式?”庇隆有些莫名其妙,“我们不要搞这些繁文缛节了,直接展开会谈就好。”
  “你来就知道了,元首说要给您一个惊喜!”
  马沙尔几乎是连拉带拽地把庇隆带到现场,那里只有一根光秃秃地旗杆,上面耷拉着大英帝国的米字旗……





第56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完)
  “这面旗帜,是阿根廷的耻辱,也是阿根廷人民心中永远的痛……”马沙尔指了指旗杆顶部的英国国旗,对庇隆道,“我特意留着他,等您亲手将其降下来,然后再把阿根廷的国旗冉冉升起!马尔维纳斯岛永远是阿根廷神圣且不可分割的土地!”
  “谢谢!”庇隆激动得难以自抑,他今天来一方面是寻求德国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和德国人谈判交还马岛的问题——他已做好了对方漫天开口要价的准备,没想到马沙尔上来就这么不含糊。
  在军乐队高昂的《祖国进行曲》(阿根廷国歌)中,庇隆的支持者与德军官兵注视着庇隆将蓝白相间的阿根廷国旗升起,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德国随军记者不但拍摄了大量照片,还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电影胶片。
  马沙尔最初不理解元首在出发前特意让戈培尔部长交代他这么做的原因,但看着现场哭泣一片的庇隆及其支持者,他深深明白了元首的用意——为什么要在第一天就将马岛归还给阿根廷人。政治家当然要讲利益,但民族感情却是最大、最根本的利益。
  “今天,我们要感谢勇敢的德国和意大利军人,感谢德国元首和意大利领袖伸出的友谊之手,他们用无私帮助了阿根廷人民实现收复故土的夙愿……我坚信,阿根廷人民永远是两国人民的亲密伙伴!”
  这是外交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幕:占领马岛的轴心联军向当时既非元首、也非外交部长或国防部长的胡安…庇隆交还了马岛主权(轴心获得驻军权),但所有人都认为是庇隆代表国家收复了故土,标志就是庇隆在马岛上亲手升起阿根廷国旗的时刻。
  9月15日,庇隆的支持者乘坐德意海军舰队主力去阿根廷登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庇隆已被他的政敌打上了“叛国贼”的标签,并下达了通缉令,但有关庇隆在马岛上空升起阿根廷国旗的图片和传单一传播,特别是广场播放庇隆在马岛升起国旗的电影镜头时,全阿根廷沸腾了,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庇隆!庇隆!马尔维纳斯!马尔维纳斯!”
  当一个阿根廷政治家与马尔维纳斯联系在一起后,他就获得了永世不竭的动力。贫苦民众走上街头支持庇隆,军队倒戈相向,不费庇隆一枪一弹,他就收拾了全部政敌——他们有的化妆出逃,有的仓皇躲进英美大使馆,还的被部下押解着向庇隆投降,后者成为阿根廷独一无二的领袖——9月17日,阿根廷国会以全体起立鼓掌的方式决定由胡安…庇隆担任阿根廷最高领袖。
  升旗仪式那短短几分钟的电影镜头在全国连续上映,阿根廷民众看了一次又一次,而此时,赫尔才刚刚和不情不愿的英国人达成协定——如果阿根廷答应加入盟军,福克兰群岛可以在战后归还阿根廷。但很显然,这种条件美国人根本用不上了,多诺万也无计可施。
  现在,庇隆已爬到了权利顶峰。不过,他知道自己的权利还不稳固,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只是一时冲击,这种快感来得快去的也快。他要给阿根廷人民持续不断的快乐,既然打算联德并对抗英美,他还需要获得更多、更大的支持。他准备走元首的路,做阿根廷人民的救世主,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一一实现他的曾经许下的诺言,给予人民恩惠并回报他们的支持。
  9月18日,在正式就职的第二天,庇隆颁布法令。他的做法很直接,利用政治权利进行社会资产的重新分配:一方面给“无衫汉”(泛指当时普通的阿根廷民众)们强制加薪,另一方面实现外国产业“国有化”。理论上阿根廷的国有化政策是面向全球的,其中当然也包括德意的财产,但相对而言,德意那点财产微不足道,而且事前都进行了沟通和谅解,德意大使都表示同意并大方地表示不需要补偿——今后他们在阿根廷发财的机会有的是,只要阿根廷向欧洲出口农产品和金属资源就行。大头只能是英美的产业,特别是美国和犹太财团的资本在国有化中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庇隆还根据举报、查处等由头,将一大批政敌打成卖国贼并宣布没收其财产,这些人包括与英美联系广泛的地主阶级、教会人员、资本家、社会名流及高级官僚。这些被新政府疏远的权贵们试图利用手中掌握的媒体向庇隆发难,但却被如日中天的庇隆轻而易举击败,他有军队支持,有几百万无衫汉的拥护,外面还有强大的德意舰队,这些构成了他坚实的统治基础。随着时间推移,一家家报纸被查封和接管,一位位显赫人物被捕入狱,控制国家命脉的地主阶级被彻底打败,教会力量也被暂时压制。
  这种激荡的变革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对随同而来的马沙尔来说,这一幕似曾相识,全都在德国活生生地发生过。庇隆无非是将元首在德国实施过的政策再复制一遍:民族主义情绪得到了渲染,多数人利益得到了维护,民众看到了可靠的奋斗目标。
  马沙尔对克兰克说:“我还是迟钝了,我早该预料到这一切的……”
  “元首看得准啊,在这种事上,可没有人比他更有经验!”
  庇隆处处仿效元首,当然,这些政策在历史上他也这么做,唯一重大的区别是国有化过程中的补偿。真实历史上庇隆最后给了英美高额补偿,以至于给阿根廷造成了比较沉重的负担。现在有轴心撑腰,他当然不愿意花这笔冤枉钱,但他也不能平白无故地没收他国产业,于是庇隆对英国提出了高额索赔要求——要求大不列颠为占领马岛期间付费,同时提前把这笔费用当做国有化补偿基金,基金额度正好比国有化补偿多一亿美元。阿根廷新政府宣称,所有补偿会在补偿基金到位后予以拨付——或者债权国也可直接找英国提出代位清偿要求。
  所有阿根廷人都为之叫好——民粹主义当然就这么干。
  9月21日,庇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二步也开始了行动:阿根廷与德国、意大利签署《友好互助条约》,约定双方互相帮助、互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