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红,只想去打坦克——因为他们知道哪怕最糟糕情况下,敌人坦克也不会对我们的飞机构成威胁。”
  库茨涅佐夫跟着补了一刀:“总书记同志,我一直分管海军,不太懂空军,但英、美、德三国空军力量强于我们显然是事实,只听说他们发展战斗机或轰炸机的,没听说他们把空军作战重心放在对地攻击上,一支空军连制空权都不敢去争夺那还叫什么空军?”
  斯大林听后脸上阴晴不定,最终什么都没说,只示意三人退下。
  诺维科夫不知道当初一时口快给自己惹了多大麻烦——他以为出动大编队作战是列伊捷尔一时头脑发热,没想到是大本营点头过的,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库茨涅佐夫都赞同这个意见,他一句“瞎指挥”把三人全骂进去了,其他人当然要奋起反击。
  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诺维科夫运气显然背到家了。当天夜里,斯大林担任空军少校的儿子瓦西里忽然回来了,理由是代表集团军向大本营汇报最近工作情况,实际上是集团军司令员放瓦西里去见自己父亲,同时想为集团军多要些补给和装备——斯大林儿子出面谁敢不买账。
  当斯大林问起儿子对这件事看法时,瓦西里眼珠子一转,轻轻巧巧回答道:“飞机尤其是战斗机造出来肯定是为了对付敌人的飞机,不过诺维科夫司令员说得也有一定道理,我们很多飞行员技术不行,打飞机挨不着边,打坦克或许更适合,但将老飞行员用于打坦克就是浪费。”
  前面还算中规中矩、两不得罪,但下面跟着的话就耐人寻味了:“空战经验只有面对面交战才能积累,越是勇敢的飞行员越容易活下来并取得战果,您看我,到现在不也击落5架敌机算王牌飞行员了?如果我只敢躲在后方打坦克,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王牌飞行员呢?”
  瓦西里关于击落5架的战果当然是真的——这种事没人敢谎报,问题是在他上天执行任务时,旁边都有一堆优秀飞行员保驾护航,然后又把最容易击落的目标让给“皇太子”打,偏偏斯大林本人位居中枢不知情,还以为儿子进步很快。
  这几句话一说,诺维科夫在斯大林同志心中一下子就和“妥协动摇、有畏难情绪”等联系在一起了,面上虽然看上去一如既往,但印象这东西一旦坏了是很难弥补回来的。
  莫斯科本还准备把继续将空军第2集团军也调过来,但巴格拉米扬报告突击部队面临空中威胁十分严重,希望过6月1日再转场,华西列夫斯基考虑再三,认为中央方面军同样要紧,何况坦波夫对空中力量的需求已不再那么迫切,便决定只从莫斯科方向再抽调2个航空歼击师给列伊捷尔,然后暂时放弃坦波夫上空制空权。但他绝口不提巴格拉米扬的请求,只告诉列伊捷尔说因为上次空战损失过大,是诺维科夫极力反对所致,气得列伊捷尔在司令部里骂了一下午诺维科夫。
  眼看俄国人不上当,莫德尔只能让部队先将缺口围起来,但对于要不要根据原计划立即进攻坦波夫,负责包围的两个装甲集团军司令官却发生了分歧。鲁道夫…施密特上将认为应该趁红军立足未稳的机会发动猛攻,尽早把城市拿下来,而莱因哈特认为坦波夫虽然防御体系不算严密,但毕竟也有20多万人马。一周之内不可能打下来,不但白白浪费向南进攻的时间,还会折损装甲集团军宝贵的坦克力量。





第241章 城堡(18)
  由于预料中红军救援坦波夫的力量迟迟未出现,反形成了中央方面军进攻卡拉奇的变故,前线指挥官的分歧立即传回来成了指挥部里的分歧。
  莫德尔倾向于施密特的意见,认为现在整个中央战线已开始前移,坦波夫方向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尖端就是坦波夫,一旦吃掉包围圈里的红军,中央集团军群能迅速形成优势兵力,无论继续向前进攻草原军区还是向北进攻莫斯科方向亦或向南转向斯大林格勒方面,他都认为本方都完全握有主动权。
  蔡茨勒倾向于莱因哈特的意见,他认为装甲集团军的意义不是用来攻城,也不足以在攻城方面发挥优势,目前两个装甲集团军中除去8个装甲师外,步兵师总共只有10个,其中还有4个是非常宝贵的装甲掷弹兵师——现在装甲掷弹兵师比装甲师数量都少,纯粹步兵师只有6个,相对城内守军并不具有显著优势,强行进攻损失一定会很大。
  在他看来,既已调东方集团军群前来接替攻城任务,莫德尔的目标同样可以完成,只不过略微推迟几天罢了。当前装甲部队最重要的任务是进攻南面中央方面军的侧翼部队——争取吃掉那15万机动兵力,进而切断巴格拉米扬的后路。虽然他对卡拉奇的意大利部队比较有信心,但万一出现大漏洞呢?在他眼里,坦波夫包围圈里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已是瓮中捉鳖,他希望调整目标,再把中央方面军也吃下去。在南北两翼尚打不开缺口的情况下,先在中央开花也是理想选择。
  这两种主张让霍夫曼犹豫起来:一方面,他同意装甲集团军不该用于攻城、尤其不该使用于巷战的意见;另一方面,兵贵神速,先吃掉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好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他不认为坦波夫有斯大林格勒这么难打,只要肯付出代价,这座城市可以在短期内拿下来。
  但两天里尝试性攻城的战果却让他皱起了眉头:前线交换比从前期1:13以上迅速掉落到只有1:4不到,南北两翼两个装甲集团军在空军大力协助下,依然付出了1万多人的伤亡,但战果却很少,只将红军防线压缩了10…15公里,预计给对方造成的伤亡低于5万——其中还有很多轻伤员可再次参加战斗。
  1万多的伤亡看似不算太大,但如果再加上前期1。7万人的伤亡,德军总伤亡已将近3万,数个步兵师可用作战兵力已低于80%警告线。这让霍夫曼最终下定决心:由东方集团军群负责攻城,2个装甲集团军迅速南下,准备围歼鲍里索格列布斯克以北70公里的中央方面军侧翼。
  为减轻部队调防混乱,蔡茨勒不但对行军秩序进行了微调,还建议第2装甲集团军不必先行转移到南翼,而是直接让东方集团军群接管防线,代价是整体进程变慢一天。考虑到两个装甲集团军在前期作战中已用完第4个燃油基数,霍夫曼同意该变化并责令迅速加强前线补给。
  5月30日傍晚,东方集团军群先头部队抵达坦波夫防线,陆续与2个装甲集团军进行换防,虽然换防工作陆续持续到6月1日深夜才结束,但对坦波夫包围圈的主导权此时已全权由魏克斯负责——他将东方集团军群的指挥部设在了沃罗涅日。
  为更好地指挥战事,当天深夜,德军大本营开始南移,由斯摩棱斯克迁徙至哈尔科夫——中央、南方B两个集团军群司令部合流!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元首陆续发布一系列调整命令,最重要的是三条:
  第一,艾哈德…劳斯上将的第3装甲集团军配合东方集团军群作战,在奥廖尔与沃罗涅日一线待命;
  第二,莫德尔大将指挥第2、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歼灭敌中央方面军右翼部队;
  第三,霍特大将指挥B集团军群其他部队守住卡拉奇一线。
  对坦波夫包围圈里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余部,指挥部也形成了统一意见,认为坦波夫之敌不用急着打,留着说不定更有用,魏克斯和蔡茨勒还不死心,还想用这个诱饵吊一吊西方面军或草原军区的鱼——他们不信俄国人会放着这个巨大的缺口而坐视不理,一旦红军出动,待命的第3集团军立即机会有机会。
  他们万万没想到,其实斯大林比他们还着急,当列伊捷尔报告布良斯克方面军连日作战后只剩下20万兵力,各种物资、装备、补给都不充足时,他已完全急疯了——再不懂军事的人也能明白中央阵线出现如此大的豁口意味着什么,更不用提自诩为“战略指挥家”的斯大林。他一方面口口声声不再干涉总参谋部具体指挥,另一方面却明里暗里想方设法准备抽调兵力增援坦波夫,可这种努力在各方面都碰了钉子:
  一开始他希望科涅夫能主动站出来表示草原军区愿意出兵支援,结果还没等他开口,科涅夫的求援电报先打到了大本营——报告草原军区面临敌装甲部队威胁,所部不堪使用,要求迅速增加兵力和物资装备;
  然后他又希望把希望寄托在梅列茨科夫身上,希望从西方面军的部队中抽调兵力去进攻奥廖尔以减轻坦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