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1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主流工业国家里苏联水平算比较低,但真正放眼世界,用全局眼光来衡量,苏联技术含量绝对不算低——这世界上能完全独立生产飞机、坦克、火炮等主流装备的工业强国也就是美、德、英、法、意、日,比利时和加拿大这种国家只有部分装备的生产能力,主要装备依然要靠大国引进。
  因此,考虑这个因素后,按照整体工业国排名,东俄基本还能排第8,第7是另一个难兄难弟西俄。
  不过,西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东俄底蕴更好、产量更大,但霍夫曼和斯大林都知道西俄有个很大的问题——缺乏独立科研能力。
  西俄目前有一批工程师、技师在恢复生产,同时还能得到来自轴心阵营的专家帮助,但真正原先负责设计、科研、学术的精英们(指理工科),除少数例外,基本全被斯大林打包带到了东俄,今后西俄的技术科研能力是断层的——只有生产的能力,没有创新研发的能力。
  这内幕不仅斯大林清楚、弗拉索夫清楚,连霍夫曼也清楚。
  不过德国方面装作不知道这件事,任由斯大林把大部分人才卷走。一则如果不让斯大林卷走,停战协议很难签署;二则,如果不让斯大林卷走,西俄怎么能成为欧盟有效的工业初级加工基地呢?
  西俄当然也是轴心亲密伙伴,但新独立的18个东方国家依然无不以忧虑地心情看着他,深怕苏联重新复活。所以,让斯大林得到苏联科研遗产,让弗拉索夫得到苏联工业遗产便成为霍夫曼进行两俄平衡、制衡的主要法宝。
  苏维埃巨人在这场战争后被德意志超人砍成两半,弗拉索夫得到了四肢,斯大林得到了头颅,只有两部分重新组合后才能发挥出威力,问题现在掌握这两部分的组织却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不共戴天的敌人,要想组合何其困难?霍夫曼认为没有20…30年都缓不过劲来。有20…30年的功夫,欧盟已成为牢不可破的同盟了,哪怕苏联再次复活也形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单纯从人均指标看,东俄形势还勉勉强强能维持,因为布尔什维克党目前控制的人口只有战前16%,工业总产量大致能达到15%,这意味着人均领域的水平并未下降太多。真正制约其下一步发展的只有两个因素:第一,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业、轻工业产品存在极大缺口;第二,不到3000万人口要供应一支全副武装、数量近250万的军队是沉重负担。
  虽然红军高层在这5个月里已陆续遣散了90%以上的女兵队伍,遣散了55周岁以上的爷爷兵,目前东俄手下的武装力量依然高达350多万,布尔什维克高层在德军进行裁军和撤退前是绝不敢将规模缩小到250万的,毕竟远东还有日本这个虎视眈眈的敌人。
  可即便是250万的军队规模也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比美德全力总动员的比例还强——按照该比例,德国可动员880万军队,美国可动员1200万军队,实际无论美德,离这个极限都还有一点距离。
  所以党内高层有一种意见,希望把兵力压缩到200万甚至180万内,减少资源占用,腾出更多劳动力用于工农业生产,甚至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等主要将领也赞同该意见——人多并不意味着实力强,卫国战争打了3年半,哪次战役不是红军人多?可人多有什么用?不照样被揍得鼻青眼肿?
  斯大林老爹原本对这个观点有些嗤之以鼻,认为正因为本方部队实力弱小、战斗力较差,所以需要维持更多的兵力。至于工农业生产,确实是个问题,但也有变通办法——可以抽调一部分二线部队进行屯垦,解决部分军粮与副食品问题。
  但南非战役德军横扫盟军的场面和不断被解读出来的闪电战2。0威力让他有点慌了手脚:德国相对盟军的质量优势远远超过了数量优势,在绝对性能优势面前,再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吊打。
  这个观点也引起了红军的共鸣:很多人表示目前东俄在乌拉尔一线的防御工事水平并未比南非“布莱德利防线”高明到哪去,至于防线后部队的技战术水平、后勤能力、装备基础更不见得比美国人高明。但这样坚固、完全以逸待劳的防线还是被德军毫不留情、毫不费力地贯穿了,可见德国力量夸张到了什么地步。
  本来大家对德军能取得最后胜利毫不怀疑,但普遍认为德国人将崩坏几颗门牙,可10天扫平美军、1万VS30万的战绩传出后却让人吓得止不住哆嗦:别说1:30,就是1:10,苏维埃现在也受不了。
  所以政治局要开会研究、讨论重点情况,斯大林认为单纯讨论军事问题不妥,便建议将军事问题与政治问题一并讨论。
  另外还有个重要议题是关系东俄内部政权稳定的话题。
  随着战争结束,一切被战争掩盖的问题: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包括领袖决策、包括战备与战略研究乃至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被揪出来严厉审视一番。
  打赢了还好说——全是胜利过程中的曲折,是黎明前夕的黑暗,是太阳上的黑子。
  可现在打输了,那总得要有人出面承担责任——可以是路线、方针的错误,也可以是战术、战略的错误。总而言之,不给党内和人民一个交代,布尔什维克政权合法性便会受到质疑。
  出人意料的是,这几个月斯大林同志表现得很谦虚、很低调。在多次对内讲话中一再检讨自己在卫国战争前、中期的一系列过失,对所有问题和责任大包大揽,认为“全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尽到了最大努力”,主要是党的领导出了问题,领袖出了问题,甚至公开在中央全会扩大会议上流着泪表示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辞去所有职务,请其他同志继续带领党和人民前进。
  但最终最坏情况并没有发生,他的亲密战友们一个个站起来为他辩护……





第204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4)
  伏罗希洛夫表情严肃沉痛地说道:“我们党是集体领导的党,是集体领导的国家,不能有错误是斯大林同志一个人承担,有成绩就是大家的——谁没有犯过错?我就犯过很多错,很多甚至是斯大林同志三番五次提醒我还犯下的错误,我愿意检讨,我不想让自己的错误由斯大林同志替我背黑锅。”
  赫鲁晓夫的表态调子更高一点:“斯大林同志有没有犯错误呢?当然是有的,但斯大林同志判断正确、战略意图正确的时候更多,他早就提醒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早就说明了德国人、国社党是党最凶恶的敌人,战前进行了大量准备,甚至不惜委曲求全签署互不侵犯合约推迟战争爆发……结果战争还是打响了,我们犯的错误就是对斯大林同志正确意图和判断领悟不足、贯彻不足、落实不足的错误!”
  莫洛托夫也表示:“斯大林同志一直认为战争爆发不可避免,不顾一切要求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装备工业,在这过程中当然犯了很多急躁冒进的错误,但他想法是好的,出发点是积极的,眼光是长远的,战略是高明的,无非是敌我力量对比失衡太严重……我想,如果当时能深切领会斯大林同志的意图,始终贯彻他把军事工业、重工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我们犯的错误本可以更少些,我要诚恳地向斯大林同志检讨错误。”
  贝利亚代表一大批中央委员发言:“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斯大林同志主持肃反工作出了偏差,我承认有些问题,但这基本都是我们负责实际工作的同志导致的,并不是肃反的方向、肃反的意义、肃反的目标有错误,更不能归咎于斯大林同志。这么大规模的肃反还有弗拉索夫等漏网之鱼,如果没有肃反,今天还有党,还有在座诸位么?恐怕我们都在德国人的集中营里了吧?所以,我们愿意继续团结在斯大林同志周围,请他继续带领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前进。”
  朱可夫含泪代表军队发言:“全体红军战士要向斯大林同志道歉、向全党、全国人民道歉,因为我们作战意志不够坚定、作战能力不够强大、作战配合不够团结,以至于经常吃败仗,打输了很多不该打输、不能打输的战役,斯大林同志对红军一向是关注、帮助、支持的,倾注了全部心血,不惜一切代价让红军强大起来,他履行了自己身为统帅所能做到的一切,剩下的问题是全军指挥员的……我们对先进装备、先进战术掌握不够充分……就我个人而言,我已多次向党进行检讨,今天愿意再检讨一次——类似于对民族分裂分子的打击,我以前认为是太重、太不人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