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10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指。
  珍珠港事变后,美国陆军一直全速扩充,到目前为止一共已正式编练成近80个师(不含国民警卫队师),另外还有20多个师在编练。80个师中包括14个装甲师、2个骑兵师(其实也是装甲师),而光第五集团军就拥有14个师级单位,其中包括大红1师、骑兵1师、装甲3师等老牌劲旅,也包括装甲12师等新成军部队。
  当初除小罗斯福集群突前的2万人外,其余大体分布如下:厄瓜多尔2万余,哥伦比亚加委内瑞拉近4万,法属、荷属、英属圭亚那合计近2万(另有三国盟军总计8000余人),萨尔瓦多是美军主力,拥有11万多官兵,累西腓地区有5万余人。加上各盟军的部队,南美战区地面部队总兵力已突破30万。
  但这个兵力优势并未转化为战场优势。
  在德军突袭萨尔瓦多后,第一支崩溃的部队就是巴西师,败军不但冲散了美军的阵脚,还把恐慌气氛渲染到了极致,然后克拉克指挥一部分丢掉重装备的部队撤退,并要求小罗斯福集群快速靠拢。
  在巴顿抵达萨尔瓦多前,该地美军变成9万多人,另有近2万部队正从萨尔瓦多向累西腓撤退。巴顿一接受集团军指挥职务后,立即让各部稳住阵脚,并还和克拉克吵了一架——后者坚持快速撤退,认为固守、反击都没有意义,巴顿则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
  马歇尔和参联会大部分人赞同巴顿的意见——萨尔瓦多美军好歹将近10万,德军还不到1万,为什么不进攻反而选择撤退?命令一下达后,克拉克怏怏不快地把全部指挥权交给巴顿,自己带着一部分分飞往了累西腓。
  但这种稍纵即逝的战机很快就变成了泡影:战场嗅觉敏锐的隆美尔紧接着往萨尔瓦多投放了1个步兵师、2个陆战旅、1个重装甲营和1个空军联队3万余人,同时命令绍肯不顾一切发起猛攻。
  增兵防止了萨尔瓦多被美军夺回,绍肯的进攻则加剧了南翼美军的恐慌。
  4天后战局急转直下,随着小罗斯福集群被歼灭及巴顿反击萨尔瓦多失败,第五集团军的处境变得非常不妙。
  连日与隆美尔所部激战的第5集团军总数下降到只有8万出头(还包括小罗斯福派遣掩护海军的3个营加海军休伊特的4000余人),在多名师长联合请求下,巴顿终于下达了撤退命令。
  为防德军大肆追击,巴顿将后撤部队分成3波,依次滚动撤退,海军集群、跳伞后被营救的陆航官兵都跟着集团军司令部走,3个罗斯福集群步兵营成了司令部唯一的直属部队。
  但隆美尔偏偏粘住不放,以猛烈的短促突击打得美军后卫部队苦不堪言,仿佛一条凶猛的鬣狗,没能力扼杀整头大象,但却一次次利用自己的灵活和凶猛扑到对方身上撕咬下肉来,直到对方遍体鳞伤、伤痕累累。
  巴顿不止一次包围过隆美尔突前的装甲部队,但只包围没用,美军装甲部队根本啃不动以虎2为核心的重装甲营矛头,一旦时间拖长,德军后续部队和庞大的攻击机群马上会飞扑过来支援,包围圈里的德军战斗群非常坦然自若,似乎对包围极有经验,美军崩坏了牙齿也难以下咽,只能悻悻然放弃。
  隆美尔吃准了巴顿兵无战心的特点而靠这种手段加以掩杀——我就是喜欢你看我不爽但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巴顿现在也看出来了,之所以第五集团军这几个师长要求一起抱团撤退,根本不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而是谁都害怕被单独留下来断后!——那意味着全师覆灭。一个师长如果部队打光了而自己独存,还有什么面目再回国去?
  这几个师长也不同意巴顿率部断后,断后风险太大,何况哪有集团军司令官为师长们断后的?一旦巴顿战死,暴跳如雷的马歇尔一定会拿他们开刀——众人还不知道马歇尔已重病住院了。再退一步说,即便巴顿断后也需要部队,现在集团军直属部队虽然还有名头,但丢光了重装备,总不能让3个营步兵和海军战斗群上阵吧?
  现在这些高级军官既不愿自己去死,也不愿让巴顿去死,因此全集团军只能在这种彼此心照不宣的无可奈何中选择了次优的撤退办法,虽然速度不快,比起一部断后、主力突进要慢得多,但比各自为战,乱糟糟夺路而逃显然要有秩序得多,士气、补给也能勉强维持,华盛顿默认了这种做法,只希望巴顿能将大部分主力带回累西腓去。
  可隆美尔绝不肯如此轻易地放第五集团军回去,9月7日凌晨,代号“右勾拳”的登陆拦截行动展开,德军海军运输部队运送第2装甲掷弹兵师准备去阿拉卡卢登陆,他们的目标是截断美军退路……





第95章 轴心的进攻(5)
  “元首,日本人打下圣诞岛了。”
  霍夫曼点点头:“堀元帅这一步棋走得很好,美军现在太平洋上没什么海军力量,日本要占岛,美国人是拦不住的。”
  “不过联合舰队的损失比预期中要大,东京方面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损失了40万吨船舶。”
  “是美国潜艇?”
  “潜艇不多,大概只有3…4万吨的成绩,而且日本也击沉了好几艘潜艇,主要是美军飞机造成的。”凯特尔汇报道,“日本人宣称他们击落了美军1200余架4发重型轰炸机(实际826架被击落,另有203架返航后报废),500架双发中型攻击机(实际391架)和至少300架战斗机(实际178架),总共2000余架的战果,重创了美军陆海航。空军专家们分析后认为打个7…8折比较可信。”
  “我们在南美的战果要打个几折?”
  “这个……可能也要打个7…8折。”凯特尔老脸一红,由马沙尔、隆美尔和加兰德(南美战区空军司令)联合递交的报告宣称半个月里击毁、击落美军各型号飞机3500架,自身损失不过400余架,而且还有一半机组人员是最终获救的。
  凯特尔认为水分很大,不过他是个聪明人,深知没有戳穿的必要,南美战场打得这么顺利和快速,说明战役是很成功的,大家浮夸一点又有何妨?实际上德军统计的准确性比日军还要高一点,日本打个8折是精确数,德军基本可打个九折——美军前后累计损失了3064架飞机。
  在明确南美战场优先后,为掩护陆军作战同时也为保护为数不多的熟练机组,阿诺德将大批菜鸟派上一线,特别是最近一周,美军一线飞行员中熟练机组只有20%的比重,其余80%都是从未上过战场,或者只在战区执行过有限的警备巡逻任务的新手。
  阿诺德知道他们对付不了德军老鸟,但看在跳伞机组有一半能获救的份上,指望他们能在激烈的厮杀之余积累经验——现在不通过实战积累经验,今后将更困难。
  德军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瞬间又找到了东线怒刷战绩的快感,甚至不顾疲劳为承担出击任务而争抢,能担任战斗机飞行员并存活至今的就没一个是笨蛋,大家清楚地知道,随着欧战结束,德国的战争之路很快就要走到尽头,南美、南非将是最后几次大型战役的集中地,不趁着这个时候刷成绩、捞战功,难道还等停战后苦熬?
  现在战功可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勋章和上级嘉奖,也不光是军人荣誉和社会地位,那是和石油基金挂钩的,军功越高、份额越多,将来分红也就越多,普通人不懂石油基金厉害,天天和燃油打交道的飞行员还能不知道石油这玩意有多宝贵,有多赚钱?
  这送上门来的人头不要白不要,反正打下一架飞机点数一样累计,谁能区分里面哪些点数是老鸟,哪些点数是菜鸟?或许只有马尔赛尤这样高傲的超级王牌才会只打战斗机不打攻击机,可马尔赛尤全德国只有一个,连海航头号王牌哈特曼不也在拼命积攒成绩想把他的勋章换成镶钻骑士十字勋章么?更不要说国内一票夜战战斗机王牌听说要出国去南美作战,愣是削尖脑袋到加兰德这里请愿卡位置要求出战——聪明人多啊!
  霍夫曼笑了:“美国人航空兵要出问题了,半个月损失5500架飞机?哪怕打个6折也要300多架,美国人能生产这么多飞机我不怀疑,可他们能半个月培养3000多个机组?”
  “这绝对不可能!”凯特尔断然否认,“我们在东线和俄国人打了3年,费劲全力才培养了1万多个机组,如果半个月就能培养3000个机组,我为什么不把空军再翻上2倍?反正我们一年开足马力也能造5万架飞机。”
  霍夫曼点点头:“告诉隆美尔,先吃第五集团军,累西腓的美军不要这么快急着吃掉,我们先耗一耗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