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1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道理?”耶律阿保机一脸狐疑不解。

    司马懿便不紧不慢的解释道:“今大单于尚未接收完汉国边境众城,石敬塘,刘黑闼等汉国边将们,虽然有心投靠大单于,但毕竟心中尚存几分顾虑,今大单于明面上已与刘备结成了盟友,倘若见死不救,必然会寒了这些人心,反而对大单于没有好处,所以刘备必须要去救。”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说下去。”耶律阿保机赞许的点点头。

    司马懿饮了一口马奶酒,继续道:“大单于虽然要去救刘备,但也只是为了装装样子,以收取人心而已,并不是真要救刘备,只等蚕食完了边境诸城,彻底收买了石敬塘等汉将的人心之后,再借陶商之手,一劳永逸的除掉刘备,吞并其部众,这才是完美之策。”

    “嗯,不错不错,仲达不愧是王佐谋士,谋划的甚是周全。”耶律阿保机连连点头,又是一番赞许,却又道:“如果本单于照你说的做了,又怎么借魏国之手,除掉刘备呢?”

    司马懿一捋短须,脸上浮现一抹自信的冷笑,“这个就不劳大单于担心了,懿介时自有妙计。”

    看着司马懿那份自信的表情,耶律阿保机心里便有了底,又向耶律楚材看去,征询他的意见。

    耶律楚材思绪敏捷,就在司马懿说话的功会,便已权衡出了利弊,当即向耶律阿保机点点头,示意可行。

    “好!”

    耶律阿保机拍案而起,脸上再无犹豫之色,握着司马懿的手,感激的说道:“本单于就用仲达之计,即刻兵进潘县,若能大功告成,本单于能顺利染指中原,则仲达你便是我大鲜卑一统天下的第一功臣,我耶律阿保机对苍天起誓,绝不会亏待仲达你。”

    看着耶律阿保机诚恳的表情,听着他信誓旦旦的许诺,心中暗松了一口气。

    他脸上也浮现出了欣慰的笑容,狼目不觉已是热泪盈眶,也紧紧握着耶律阿保机的手,正色道:“如今中原已落入陶贼那暴君手中,我华夏文明有覆灭之危,懿归顺于大单于,一则是因为大单于乃是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二则也是想请大单于入主中原,解我华夏倒悬覆亡之危,懿所做的一切,皆乃义不容辞之事,岂敢有半分私心,还请大单于明鉴。”

    一番话,听的耶律阿保机是钦佩不已,遂是拍着司马懿的肩,豪然笑道:“仲达真是一个忠义之事啊,本单于有仲达相助,何愁大业不成,我尽管放心吧,我耶律阿保机保证,一定会把你们华夏子民,从陶商的魔爪中救出来!”

    “那懿就替华夏苍生,拜谢大单于的大恩大德了,请受司马懿一拜!”说着,司马懿长跪于地,向着这鲜卑大单于深深拜下。

    望着伏跪于地的司马懿,耶律阿保机的脸上,扬起一抹得意的冷笑。

    就仿佛,整个华夏,已然拜倒在了他的脚下。

    “哈哈哈——”

    大帐中,响起了狂烈的笑声。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背水一战!

    半个月后,潘县。?

    耶律阿保机用司马懿之策,再无半点犹豫,当即率八万鲜卑铁骑,奔赴潘县,与刘备会盟。

    两军会合,兵力数量达到了十一万之众,且其中有八万多皆为骑兵,这让刘备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

    两天后,陶商率领着二十万魏军步骑大军,也浩浩荡荡的进抵潘县。

    双方近三十万大军,在这代郡与上谷郡的交界之地,形成了对峙之势。

    兵力方面,魏军虽比汉鲜联军多了十万,但其实并没有占有多少优势,因为在骑兵数量方面,比敌军少了近五六万之多。

    五六万的骑兵,如果运用得当,足以抵消十万,甚至是更多步军的优势。

    陶商当然也可以把留在燕京一线,余下的近十万兵马,统统都调到前线,来对付汉鲜联军。

    陶商却没有。

    一则是因为汉国初灭,燕京初定,但燕京以北,渔阳,上谷,右北平等诸郡,尚有不少城池没有拿下,局势并不稳定。

    而且,山海关方面,吴三桂还手握着一万兵马,陶商就怕他趁机跟关外的完颜阿骨的勾结,趁他大军倾巢而出之时,杀入关内直取燕京,抄了他的后路。

    介时,他的三十万大军,就要被堵成上谷郡的山地之间,就有全军覆没之危。

    所以,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定,陶商不得不留下了十万多兵马,由韩信统帅,抚定后方,防范山海关一线的威胁。

    至于陶商,明知二十万大军大兵力上,对汉鲜联军并没有占太大的优势,却依旧选择在潘县一带,跟敌军进行长期对峙。

    原因也很简单,斩草必除根,他绝不能放任刘备偏安一隅,不知道哪一天又卷土重来。

    他太了解刘备了,以刘备那打不死小强的顽强作风,曾经多少次被曹操打到如丧家之犬般落荒而逃,却又一次次顽强的复起,最终竟然还奇迹般的得到了三分天一之一。

    这一次,要灭就要灭的干干净净,绝不能再给刘备机会。

    再者,刘备已损失了幽州平原地带的产粮区,余下尚在控制中的诸城,皆位于长城内外,地势虽险,却并不能为刘备提供足够的粮草。

    哪怕只是区区三万兵马而已。

    所以陶商才不介意跟刘备再耗下去,反正他家大业大,看谁拼得过谁。

    除此之外,刘基也给陶商分析过,从耶律阿保机趁人之危,向刘备索取割地才肯出兵救援看出,耶律阿保机跟刘备名为盟友,实则是各怀鬼胎。

    刘备是想借耶律阿保机之手来对抗大魏,帮他收复国土,而耶律阿保机则是想趁着刘备落难之机,更多的蚕食刘备的地盘,尽可能的从中渔利。

    既然他们双方各存私心,所谓联盟必然是貌合神离,那这样的联盟表面上看起来实力不弱,又有什么可忌惮的。

    种种条件的综合考虑之下,促使陶商决定,就这么跟刘备和耶律阿保机耗下去,大家伙看谁先撑不住。

    对峙一天天进行下去,不觉一月已过。

    对峙其间,陶商顾忌于鲜卑铁骑的存在,并没有似先前那般攻势迅猛,大部分时间都按兵不动。

    而在冀州方面,数以万斛计的粮草,则被源源不断的送往燕京,再由燕京运转至潘县前线,截止到对峙一月,陶商光在前线大营所屯集的粮草,就已达三十万斛之多。

    粮草充足之下,陶商自然是不着急,整日就叫将士们吃吃喝喝,养精蓄锐,轻闲的跟敌军对峙下去。

    刘备方面就坐不住了。

    正如陶商战前所预计的那般,刘备余下的地盘根本不足以供给他足够的粮草,况且这些城池有半数以上,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都以割让的形势,被耶律阿保机接收,成了鲜卑人的地盘。

    至于余下的那些城池,县令地方官们,也有不少不是在观望战势,就是在暗中跟鲜卑人眉来眼去,各种阴奉阴违,不好好的给刘备供粮。

    种种不利之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备军中就进入了严重乏粮的困境。

    鲜卑人倒是不缺粮。

    他们是游牧之族,以牛羊之肉为主食,此番跟魏军交战,鲜卑人随军就带了近十万只羊,足够他们跟魏军耗下去。

    所以刘备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便厚着脸皮派人去向耶律阿保机求助,想要借几只羊来吃吃,帮着他度过难关。

    耶律阿保机当然没那么大方了,谎称草原闹旱灾,牛羊损失严重,他自己军口粮也受到严重影响,快要揭不开锅了。

    在哭了一番穷之后,耶律阿保机又本着盟友间的义气,让自己的将士们“忍饥挨饿”,勒紧裤腰带送给了刘备三百只羊意思意思。

    区区三百只羊,对三万大军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没两天功夫便被吃到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地步。

    刘备没办法,就算他明知道这是耶律阿保机吝啬,故意不肯施以援手,也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死撑。

    刘备便想,既然老子我的粮草不足的难题解决不了,那我就想方设法,也让你陶商的粮草不够吃。

    于是,他便在诸葛亮的献计下,打算派出骑兵,去袭劫魏军的粮道。

    想要截断魏军粮草,光几千骑兵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也得几万骑兵,成群结队的出动,不分昼夜的袭劫才有效果。

    这要是搁在当年,以刘备的家底,足够派出几万骑兵,去劫陶商的粮草。

    可今日不同往日了,几场败仗下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