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织豪杰去抗日-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玉兰坦率地说:“我学的专业是中文师范。这英语,几乎都忘光了。”

王兴中沉吟了一会儿郑重地说:“李老师,我很希望你能挑起这个担子。不管怎么说,你是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啊!”

“那好,我就努力做吧。”李玉兰见王兴中说到这个份上,也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谈何容易?当时“**”动乱期间的师范水平,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就已不错了,更何况改行易辙地教外语呢?要说容易也容易,干不好还干不孬吗?反正是偏远农村的一所普通学校,糊弄着教呗!

然而,李玉兰却从未这样想过,更没这样做过。或许她仅仅是为了感谢领导的关心和信认;或许她是因感受到农村教育的贫瘠而萌发的一种行为冲动,也或许是为了报答养育她的茌平大地,也或许是她的理想憧憬被现实压榨后所呈现的一种生命力的反抗和奋挣……

不管怎么说,李玉兰确实是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工作。她把学校里仅有的几本皱巴巴的英语书收集起来,自己又跑到县城、跑济南到处求购英语自学和教学用的参考书,既是临阵磨枪也是攻坚苦战。

她在学中教,教中学,日夜兼程,追星赶月。为了正确掌握和提高英语的听读能力,在学校经费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节衣缩食、自费买了录音机、教学磁带。要知道,当时她和王普济两人的工资合起来也不过是六十多元钱!

当然,王普济对李玉兰的这一切都是全力支持的。

天道酬勤。李玉兰经过一个阶段的拼搏奋练,竟然毫无逊色地在英语课堂上挥洒自如起来!

李玉兰和以后知青老同学谈及当年学教英语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当时真是赶着鸭子上架啊!特别是那些该死的单词,死活就是记不住了,一天到晚地嘟嘟囔囔地写呀划呀,累得脑仁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玉兰执教一年以后,赵官屯中学在全县英语统考中成绩斐然,名列前茅。

学校里的老师们高兴,学生们高兴,王普济更是高兴了。他磕磕巴巴地学着用英语对李玉兰说:“wish you(祝你)……wish you……”却再也说不上来了。

“你少来这套‘威士尤’吧,还是让我把‘威士尤’送给你吧!”李玉兰也高兴得脸色绯红,咯咯笑着打断了他的话。

“那好,让咱们共同‘哈罗少乌基嗄,夫塔哥达也基夫别廖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王普济在中学时学的是俄语,这是他唯一记住的也是他高兴时顺口说的一句话。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无悔(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这条巨轮终于从迷雾浪谷中挣脱出来,调正了自己的航向。 ?

大地激动得颤,中国巨轮在加、加!

茌平也迎来了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广袤的大地一扫十年浩劫后的阴霾,打破千年僵化封闭的思维模式,撩开了大步前进的巨足。

躬身执教的王普济、李玉兰更是把心贴在了他们所钟情热爱的事业上了,用王普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要活出个样来,干要干出个样来!”他们活得怎么样暂且不说,干得怎么样,在赵官屯中学却是有口皆碑。

从1982年以后,王普济、李玉兰二人连续多年被评为茌平县的模范教师,王普济于1983年加入了中国**,李玉兰于1984年也入了党。入党后的他们更是勤勉敬业,又连续多年荣获了茌平县模范**员的光荣称号。

提及他们二人,老校长王兴中总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感情,泪眼花花的连声感叹:“普济和玉兰可真是我们学校的顶梁柱啊!不光是业务好,工作能力强,而且时时处处关心他人,爱护学生,克已奉公。学校里的老师们常评议他们说,经过锻炼了的知识青年素质就是高!

按规定说王普济年龄已经过了做团组织工作的年限,可学校里考虑再三,觉得没有比王普济更合适的人选,便报请上级批准破格任命他为校团委书记。果然他不负重望,工作搞得很出色。还有李玉兰,一直在我们教育界担任乡里的妇联委员,威望很高。”

王兴中还讲了这么几件小事:王普济的家就安在校内的宿舍内,一般人家中的蜂窝炉也就烧三、四块煤,可他们家的炉子却一天到晚烧着,老师学生随时可以到他家里打开水,他那炉子几乎成了公用茶炉,普济都是烧自己的煤,从来没用公家一分钱!

谁碰到什么难处,只要王普济知道了,总是热情主动地前来帮助,不辞辛苦不说,还常常慷慨解囊。学校里有人去济南看病,王普济总是陪着去济南,又搭功夫又搭钱,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学校让王普济负责安排教师的课时,他总是把第四节课排在李玉兰身上,因为第四节课往往要耽误下班回家,一般人都不愿意上。李玉兰曾揶揄王普济说,你怎么老是给我排第四节课呀,你就不怕到点吃不上饭呀!

王普济笑笑说,你说我不排给你排给谁呢?谁让咱俩最近乎呢!

有一年麦收时节,王普济正在上体育课,突然有人惊叫:不好了!着火啦!王普济扭头一看,见学校西边不远的麦场上浓烟滚滚,人慌马乱。他立刻带领学生们拿着脸盘、水桶等救火家什向火场奔去。

当时村里的男壮劳力大都在大田里收麦,麦场上净是些妇女老人,普济带着几十名学生及时地赶到了。经过一场奋力的扑救,保住了场上的麦子,社员们都激动地跑过来连连道谢。一位老大爷拉着王普济的手一个劲儿地晃:“王老师,多亏了你和学生们啊,你看看这场上,哪有个整壮人啊?要不是你们来了,这麦子,毁喽!”

李玉兰的班上有个叫牛劲的学生,自由散漫得很厉害,学习成绩也差。学校里曾给他调了好几班,哪个班也不愿要,最后只好把牛劲调到了李玉兰这个斑。李玉兰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了解,得知牛劲的妈妈去世了,父亲抽烟喝酒,混天混地潦倒终日。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挫伤,人也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李玉兰对牛劲没有半点的歧视,而且是从生活上关心他,思想上开导他,学习上促进他。为了让牛劲摆脱家庭的不良影响,李玉兰特意安排牛劲住了校,并拿出家中的被褥、衣服送给牛劲,还经常从自己的工资里给牛劲贴补些伙食费。

同时,为了让牛劲的学习赶上去,李玉兰除了在课堂上用心辅导以外,还经常在课余时间为牛劲“添点小灶”。牛劲初中毕业以后,李玉兰又忙忙活活地出面推荐协调,把牛劲“保送”到茌平的重点高中。

牛劲临上高中前流着泪对李玉兰说:“李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

三年后的一天,李玉兰突然接到了来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敬爱的李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个坏孩子牛劲啊!……李老师,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最困难最失望的时候,是您给了我温暖,给了我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您像母亲一样关心我、照顾我;又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我,鞭策我,才能使我有幸考入大学深造……李老师,我想对您说的话太多了,怎么也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感情。李老师,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您允许我,让我在北京向着遥远的家乡叫您一声妈妈!真的,李老师,我真的想叫您一声妈妈。妈妈,我亲爱的妈妈!……”

读着牛劲的信,李玉兰哭了。她手里拿着牛劲的来信,伏在桌子上哭泣得那样酣畅淋漓。哭声惊动了周围的老师们,大家不知出了什么事情,都关切地围了上来。李玉兰强忍着激动,猛地抬起手挥舞着牛劲的来信象孩子般欢叫着:“牛劲考上大学了!牛劲考上大学了!”

是啊,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建树成龙成凤更让老师高兴的呢?

不言而喻,此时的王普济、李玉兰也和我们大多数知青一样已经从困惑、迷茫、自顾自怜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展示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无悔(四)



就在王普济忘情地在生活的长河里中流击水、劈波斩浪时,终年累月的工作操劳、拮据生活的熬炼加上日见繁重的家庭负担,尤其是他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冷一口热一口校里校外奔波劳累等种种原因,使这个体育教师的身体逐渐衰弱下来。

大概从1979年开始,王普济就常常感到右腹不适,隐隐涨痛,老是恶心,食欲不振,身体日渐消瘦。

校长和老师们曾多次催他去医院检查,他总是一次一次地耽误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