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织豪杰去抗日-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南方人和北方人,斗过来斗过去,北方人总是斗不过南方人,为什么呢?因为北方人好互相争权,为了权利互相拆台,到了最后拆了别人的台,自己也完了。南方人呢,则是几个人凑钱先买一个官做,赚了钱共同分,然后利用北方人互相拆台的特点,把北方人挤了出去,换上了他们的人。

好了,我的话讲完了,大家回去休息吧!”

因为预料的事情没有发生,所以大家都很高兴,高唱着抗日救亡歌曲,回到了聊城师范驻地。回到了驻地后,大家立刻讨论起来。解彭年问洪涛:“你说说洪队长,为什么王金祥没有缴我们的枪?”

洪涛想了想说:“他可能觉察到我们准备反抗,要是真打起来,造成流血事件,不好向范将军交待。”

周乐亭问:“他讲得这个笑话,是什么意思呢?”

解彭年嘴一撇说:“那还用说吗,这是王金祥影射红军干部和共产党的,因为红军干部和共产党大多数是南方人。”

虽然在聊城没有被王金祥缴械,但是鲁西特委考虑到,住在城里很不安全,国民党的势力太强大,他们可能还要用其它方法收拾十支队,最重要的是,在聊城城里,队伍也难以扩大。

张维翰向范筑先建议,让十支队到野外去演习,最好到阳谷去。在出城之前,山东省委又调洪涛到了鲁中地区,派廖云山接任十支队的队长。

十支队到了阳谷县,就象出笼的鸟儿一样获得了行动的自由。特别是阳谷县的县长正是共产党员徐茂里,徐茂里对十支队来加强阳谷县的工作大为高兴,立刻在城里拨出地方让十支队驻扎,并给提供一切食宿方便。

十支队总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在这里进行了紧张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当时有一股土匪在县城附近骚扰抢掠,严重干扰了阳谷县的抗日工作,当地人民坚决要求把土匪赶走。

第一卷 愤怒的鲁西 第54回 发展十支队

廖云山指挥着十支队和县里的武装,在一天的下午突然向土匪盘踞的一个村庄展开了进攻。十支队的战士们就和平常训练的一样,勇敢冲锋,纪律严明,进退有方,很快就占了上风。战斗一直持续到夜晚,十支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匍匐前进,悄悄接近了村庄,然后一跃而起,一排手榴弹甩过去,然后杀进了村庄。土匪哪见过这样素质的队伍呀,一片混乱,十支队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就冲了上去,和土匪展开了白刃战,土匪抵挡不住,缴枪的檄枪,溃逃的溃逃。

这一仗大获全胜,俘虏了一百多人,缴获了步枪一百多支,子弹三千多发。也有几个土匪愿意加入十支队的,就把他们编入了十支队,不愿意加入的,发给路费,打发回家。

这是十支队的第一仗,不但大胜,而且人也多了,枪也多了,有的战士再也不用拿着大刀片子,红缨枪上阵杀敌了,还大大地增长了十支队的士气。同时,也在阳谷的民众中起了一定正面的影响,阳谷的民众感觉到这共产党的队伍就是和一般的队伍不一样。

解彭年的二叔挎着匣子枪,领着几个长工带着四支步枪也找来了。解彭年看到二叔来了吃了一惊,问:“二叔,你怎么来了,还带着枪带着人的,要干什么呀?”

二叔笑了,说:“听说你们的队伍到了阳谷,我就带着人带着枪来了。”

解彭年吃惊地问:“你不是来找我问罪的吧?”

“哪能呢!”二叔高兴地说,“听说你们打了土匪,二叔高兴,这不来庆贺的吗!”

“自己来就来呗,还带着他们干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又要找我算账呢!”

“是这样,”二叔说,“当然这几个人几杆枪也顶不了什么大事,你们要是不嫌呢,就把这几个人几杆枪留下,加入你们的队伍,一块儿打日本。”

解彭年听了大惊,这才知道二叔这是送人送枪来了,不解地问:“二叔呀,我在凤凰集那么多天,你怎么就不配合我呢!”

二叔说道:“是这么回事,抗日的队伍多了,谁知道成器不成器呀,都以为是打着抗日的旗号搜刮钱粮的呢!其实,你们的一举一动,二叔都在观察着呢。通过这一阵子观察,我看到你们的队伍还行。要不是我年纪大点儿,也到队伍上干了,打打杀杀的事儿,还是你们年轻人干吧,我也就不碍你们的事了。”说着,解下匣子枪递给解彭年说:“还有这支枪,也让他为抗日出力吧!”

解彭年十分感动,拉着二叔的手说道:“二叔呀,原来是我错怪你了,你老也有你老的难处啊,想的总是比我想得周全。这四支步枪和人我收下了,这支匣枪,我看你还是拿回去吧,真有了土匪,也好手里有个家伙。”

二叔还是把枪塞给了解彭年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都来送人送枪,你们十支队也就壮大了,壮大了打鬼子更有力量。我那里,你就放心吧,你们把土匪都打净了,我那里也安全了,再说,庄稼人,大刀、红缨枪还是有的,再说铁锨、粪叉子也能叮当一气。”

这段时间,聊城政训处又动员了二十多个青年来到阳谷,编入了十支队,许多当地青年也纷纷加入了十支队,到了1938年初,十支队已扩大到了180多人。不久,鲁西特委决定把十支队调到党的条件还要好点儿的冠县去活动。

到了冠县以后,队伍很快发展到了四百多人。聊城政训处又把服务员们节省下来的钱买了15挺轻机枪装备了十支队,使十支队的装备大大地加强了。在冠县的师范讲习所正式成立了十支队,由政训处长张维翰兼任司令员,老红军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由宁都暴动过来的红军干部刘志远为机枪营营长。

十支队具备了初步的质后,量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山东第六区管辖地还有馆陶县,馆陶县现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在馆陶县的二区潘庄有一支地主武装,这就是李凤藻民团。当时李凤藻民团有一千多人,12个连队,但处境却非常不妙,他的北边的土匪武装吉占鳌、冯寿彭部,西边有土匪武装王来贤、王金甲部,东边有国民党的顽固势力,这些都在威胁着他的利益和存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这些武装吞并或攻击。

终于有一天,李凤藻部遭受到了土匪吉占鳌的进攻,虽然吉占鳌被打退了,但是李凤藻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正在这个时候,王金甲部又趁火打劫,又对李凤藻部展开了进攻。要是在平时,王金甲的进攻也没有什么,可是因为刚刚和吉占鳌打了一仗,民团十分疲劳,再遇到这股劲敌,确实民团是难以招架,眼看就要潘庄失守,李凤藻民团就要大败溃逃。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突然王金甲部的侧面枪声大作,特别是几十挺轻机枪就像刮风一样,直打得王金甲的匪军一片片地倒下,一下子就把王金甲部的火力压制住了。王金甲部很快就从进攻转入了退却,从退却转入了溃逃,然后撒开丫子一路狂奔,很快就跑得没了影子。

一支部队很快就来到了李凤藻部和李凤藻会合,领头的人正是十支队的张维翰。

李凤藻是馆陶县二区的一个中等地主,读过四书五经,旧的人伦道德,宗法观念比较强。他周围用的人多是亲朋好友,有点儿任人唯亲的嫌疑,但他本人又为人正直,没有江湖上的那一套为朋友可以两胁插刀,而于大义于不顾的恶习。他对日本侵入中国非常忧虑,对民族英雄非常崇拜,对范筑先很是羡慕,而对张维翰也很是敬佩。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二人热烈地握手,李凤藻对张维翰说:“大恩不言谢,我就什么好话也别说了,是十支队救了李凤藻,救了民团,救了潘庄。”

张维翰也热情地说:“我也非常钦佩李团长的为人,救你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可是李团长啊,潘庄这个地方好是好,就是四面受敌啊,在军事上非常不利,你就不想想将来的前途吗?”

李紧藻说:“我也想到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吉占鳌、冯寿彭、王来贤、王金甲早晚还得来捣乱,我潘庄民团早晚还得有一番苦战。”

“李团长啊,明人不用说暗话,你可能早就知道了,如果加入了范筑先的十支队,可能又是另一种情况。”

李凤藻说:“你们的解彭年、王乐亭早就给我讲过多次了。说真的,原来我真是犹豫不决,可今天这一仗,我算看明白了,弄不好,潘庄就丢了,民团也完了,我也就成了潘庄、民团的罪人了。张司令呀,你能不能再把你们的条件说一下,我再考虑一下。”

“那好,”张维翰说,“十支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