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6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不管斯普鲁恩斯吃了多少败仗,他依然是美国海军中作战经验最丰富,而且最会指挥航空作战的舰队指挥官。
在接到任命的时候。史蒂文森还非常惊讶。
只是,他没有时间去找在家赋闲的斯普鲁恩斯,就急匆匆的去了舰队,然后就率领舰队去了亚速尔群岛。
不可否认,美军在这场海战中取得了胜利。
只是,这仍然掩盖不了美军犯的错误。
最大的错误,就是史蒂文森过于倚重主力舰。希望通过主力决战来取胜,也就错过了最佳的偷袭机会。要知道。攻击德军舰队的战斗是在上午十一点之后打响的,而攻击意大利舰队的战斗则在下午进行。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史蒂文森浪费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能把战斗提前两个小时,那么德意联合舰队就不可能在夜幕降临之后逃脱,而会在日落之前被美军的第三波攻击彻底消灭。
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手不是德意联合舰队。而是中国舰队,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要知道,即便不是顾祝同在指挥,换成其他人来指挥,比如田黛芳,也绝对不会浪费这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这样一来,首先发起攻击的肯定是中国舰队,因此美军根本不可能获得抢先攻击的机会。
对此,史蒂文森非常清楚,也有自知之明。
也正是如此。在接到前去迎战中国舰队的命令时,史蒂文森感到很惊讶,只是他不得不执行命令。
如果又史蒂文森做决定,他会选择避而不战。
原因很简单,他根本没有信心战胜中国舰队。
此外,史蒂文森认为,与其主动交战,还不如留在本土附近。等中国舰队找上门来,然后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与支援下作战。
这么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以逸待劳。让中国舰队横跨大西洋,航行数千公里。使得舰队官兵只能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作战。二是中国舰队不大熟悉北大西洋西岸的情况,因此对战场的了解程度远不如美军舰队。三是可以弥补美军舰队航空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这正好抵消了中国舰队的强项。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好处。
比如,在美国本土附近作战,美军的潜艇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至少能够部署好几道潜艇警戒线,减轻航空侦察的压力。相对的,同盟国集团的潜艇,特别是那些极为熟悉北大西洋情况的德军潜艇则很难发挥重大作用。主要就是,在美国本土附近,德军潜艇必须面对成群结队的反潜巡逻机,根本没有多少生存空间,别说偷袭高速航行的舰队,即便是执行侦察任务都很困难。
此外,士气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在史蒂文森看来,这甚至是最为重要的影响。
要知道,史蒂文森手下,有大约六成官兵的服役时间还不到一年,其中半数的服役时间甚至不到半年。显然,这些官兵都对胜利没有多少信心,服役只是尽到公民的义务,而不是为正胜利而战。让他们去远洋跟强大的中国舰队作战,不管司令官说的有多么漂亮,恐怕都没有多少人相信能够取胜。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
这就是,在这支舰队中,骨干军官都来自太平洋舰队,而且都在太平洋上与中国舰队交过手,非常清楚中国舰队的战斗力,更清楚中国海军官兵的素质,对太平洋战争中遭受的惨败也非常有数。
显然,要让他们相信能在势均力敌的战斗中击败中国舰队,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在本土附近作战,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说白了,就算仍然有很多官兵不相信能够击败中国舰队,他们至少也相信,即便在海战中被击败了,也有机会逃回本土,而不是在大洋深处任人宰割或者成为鲨鱼的晚餐,至少还有活着回到家人身边的机会吧。
显然,主动去与中国舰队决战,并不是明智之举。
可惜的是,史蒂文森没有决策权,或者说不是他想怎么打就能怎么打,他也必须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
只是,史蒂文森不是斯普鲁恩斯。
不可否认,史蒂文森是一位优秀的舰队指挥官,哪怕他擅长的是传统战术,而不是更加重要的航空战术。
问题是,在战略层面上,史蒂文森就远不如斯普鲁恩斯了。
也就是说,史蒂文森并没有一眼看穿海军部下达这道命令的目的。如果是斯普鲁恩斯的话,恐怕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金上将在下达这道命令的时候,并不是要史蒂文森去获取胜利。
当时,美军需要的不是一场胜利,而是时间。
在亚速尔群岛海战之后,美军的处境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加险峻。主要就是,这场海战引来了更加强大的中国海军。
要知道,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认为,亚速尔群岛海战的胜利来得太早了。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德意联合舰队没有在这场海战中战败,那么中国海军未必会立即向大西洋增兵。主要就是,中德意在大西洋作战的指挥权上存在严重分歧,因此只要德意没现败象,中国海军未必会轻举妄动。说白了,在德意主导战局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问题是,德意联军遭受了惨败。
这样一来,在德意联军顶不起大梁的情况下,只要同盟国集团还想取胜,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还想称霸北大西洋,就必须依靠中国,而中国要想取得完全的胜利,也就得做出妥协。
事实也确实如此。
可以说,没有亚速尔群岛海战,中国海军未必会在一九四六年出兵大西洋。或者说,即便出兵,也未必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要知道,中国海军已经占领了巴拿马,控制了巴拿马运河,而且成功阻止美军破坏船闸,因此中国海军完全可以从太平洋直接进入大西洋,首先攻打加勒比海地区。
这样一来,北大西洋上的战斗就与中国海军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
如果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中国海军甚至不会急于攻打美国本土的其他地方,很有可能首先扫荡拉美地区,而且借此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妥协,然后才会北上攻打美国。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显然不希望中国控制整个美洲。
可以说,真要打成这样,反而对美军有利。
主要就是,美国能够获得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有希望在打本土保卫战的时候创造奇迹。
可惜的是,亚速尔群岛海战改变了这一切。
到这一步,美军要做的,就只是尽力争取时间,足够多的时间。
显然,这也正是把舰队派出去的原因。如果留守本土,就算能争取到一些时间,也绝对不会长久。
要知道,完善本土防御部署需要很多时间。
可以说,如果当时指挥舰队的是斯普鲁恩斯,他肯定能够看清楚这一点,也就不会急着与中国舰队交战。
问题是,史蒂文森不是斯普鲁恩斯。
当时,他只知道海军部要他去对付中国舰队,而不知道对付中国舰队的目的是什么,自然不可能选择正确的战术了。
显然,对顾祝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如果美军舰队退守本土,那顾祝同的麻烦就大了。!~!
第四百七十章 等待机会
事实上,顾祝同也不大清楚该怎么打。
史蒂文森没有想到的,顾祝同想到了,而且想得非常透彻。
虽然在顾祝同看来,美军舰队主动迎战就是最大的错误,而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留在本土附近等待中国舰队送上门去,但是顾祝同也想到,如果退守本土,那么美军从一开始就得进行本土防御作战。
显然,美军不希望这么早就在本土开打。
这也可以理解,或者说在顾祝同的预料之中。
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美军连番溃败,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中**队登陆之前,美军的本土防御部署并没完全到位,导致在作战的时候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兵力部署严重不合理。
可以说,如果登陆美国西海岸的时间不是一月份,而是三月份,情况肯定大不一样。
显然,美军吸取了教训。
更重要的是,东海岸不是西海岸。
虽然在东海岸地区,美军的兵力多得多,而且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供兵力调动的空间也大得多,此外人口也多得多,而这些都对防御一方有利,但是东海岸也更加重要,绝对不像西海岸那样,可以在不利的情况下撤退。
白了,不管打成什么样子,美军都不可能在东海岸地区主动撤退。
事实上,别说战略性撤退,即便是战术撤退也不可能。
要知道,东海岸地区不但有美国首都,还有美国最大的城市。在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六座在东海岸地区。更重要的是,东海岸地区还是美国最重要的工业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