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利军队才姗姗来迟。在这场战斗中,德军空降兵体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质。在德俄战场上,德军空降兵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执行空降作战任务之外,还往往被当成精锐部队派往关键战场。比如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俄军在莫斯科发动战略反攻的时候,就是德军的空降兵及时到达,守住了摇摇yù坠的防线,挫败了俄军的反击行动。
到一九四四年底。德军空降兵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二十五万。
虽然在绝大部分时候,空降兵并不被当成空降兵使用,而是精锐步兵,但是德军空降兵的训练标准并没有因为战争而降低,所有官兵都能够空降作战,而且空降兵的主要装备也是针对空降作战研制的。
支持这支空降兵的是总数在四千架左右的运输机群。
虽然德军装备的大多是双发中型运输机,主要就是,在德军设法从中国获得了重型轰炸机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几家飞机制造厂就降低了中型轰炸机的产量,也就有足够的能力生产规格相当的运输机。相对而言。中型运输机并不强。如果空投伞兵的话,一架只能搭载一个伞兵排。如果投放物资,则不超过四吨。但是贵在数量巨大,德军机群能够在一次行动中空投三个空降师。
显然,在攻打英国本土的战斗中,空降兵将担当尖刀的角s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英吉利海峡、也就是多佛海峡太狭窄了。
这道海峡,最窄处只有三十公里左右,最宽处也不到一百公里。这个距离,别说是登陆舰与运输机。甚至在一些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
也就是说,只要德军掌握了制海权与制空权,跨过多佛海峡就不是问题。
一九四四年底,在多佛海战结束之后,德军就开始为登陆英国本土做准备。当时。除了让用于攻打英国本土的军队在法国北部地区与荷兰集结之外,德军还出动了大量扫雷舰去多佛海峡里开辟安全航道。
当然。德军并不缺乏扫雷舰。
这些举动,都可以看成是德军攻打英国本土的前奏。
当时,德军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虚张声势。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到一九四五年一月底,到达法国北部地区与荷兰的德军部队总共还不到六十万,而且大多是从本土调来的二线部队。当时,从德俄战场上撤下来的主力部队中,很大一部分在土耳其与伊朗,其他的也在东欧地区休整。显然,六十万德军根本不可能攻占英国本土。
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德军要想占领英国本土,也需要动用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
如果英军的士气没有崩溃,而且军民依然坚持抗战,恐怕要动用三百万地面部队。
问题是,德军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的调集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如果以三百万为准,那么仅调集部队的准备工作就得持续到一九四五年六月底,而囤积物资的准备工作则要持续到一九四五年底。原因很简单,动用的地面部队越多,需要投入的物资就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要知道,德军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即便是普通的步兵师,配备的机械化装备也比英军的装甲师多得多。这就意味着,德军在作战的时候将消耗更多的燃油、弹药等物资。
事实上,德军总参谋部并不指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攻打英国本土。
当时,德军总参谋部把进攻英国本土的时间定在了一九四五年的下半年,而且很有可能延期。
问题是,拖到一九四五年下半年的话,德军未必能够获得攻打英国本土的机会。
这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四艘战列舰很有可能已经修复,如果加上美国海军的两艘快速战列舰,本土舰队的规模即便不如德意联合舰队,也有能力阻挡德军的登陆舰队靠近英国本土。
更重要的是,到了一九四五年下半年,美国海军至少能够获得九艘舰队航母。
如果在此之前,美国海军没有在太平洋上损失舰队航母,而且中国海军也没有急着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的话,那么美国海军就肯定会在大西洋上保留三艘,而这是德军所无法应付的威胁。
显然,只有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攻打英国本土,德军才有更大的胜算。
为此,德军采取了勋章声势的策略。
这就是,经常xìng的调动部署在法国北部地区与荷兰的部队,而且按照两倍的规模修建营地,运送的给养也是正常所需的两倍。
正是如此,英国当局做出了错误判断。
当时,英国当局认为在海峡对岸的德军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而且还在以每周三个师的速度增加。
此外,意大利当局也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让英国当局确信,在一九四五年的第一季度,德意联军就能够做好攻打英国本土的准备工作。
显然,英国根本挡不住德军,甚至不可能在本土保卫战中创造奇迹。
如果德军在一九四五年的第一季度登陆英国本土,那么三个月之内,英国皇家陆军肯定会被击败。
关键就是,三个月之内,英国唯一的盟国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帮助。
这样一来,英国注定要战败。
更重要的是,英国将在本土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战败,而提前投降,至少还能保证本土不会遭到蹂躏。
正是如此,英国当局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投降决定。
站在美英集团的立场上,英国当局的决定有点仓促,因为按照前面的分析,德军要到一九四五年下半年才有能力攻打英国本土,而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有能力为英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甚至有机会夺回制海权。这样一来,英国就不见得会迅速战败,甚至有可能在本土保卫战中扭转战局。
只是,从四千万英国人的角度出发,英国当局的决定是有益无害的。
说得简单点,等于把四千万英国人从战争的深渊中解脱了出来。
要知道,在英国投降的时候,几乎所有英国人都处于饥饿状态。在英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之后的半年内,同盟国集团向英国运送了近五百万吨粮食。根据德意联军做的调查,英国在投降的时候,其国内存粮还不到五十万吨,即便按照英国的配给制度,也仅够为此几天,与断粮已经没有区别了。
可以说,如果英国再坚持一个月,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英国人饿毙。
事实上,在英国投降的时候,已经有近二十万人死于饥饿,还有数十倍于此的人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四四年七月到英国投降期间,英国的孕fù难产与早产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七,而导致早产与难产的主要因素就是营养不良,以及得不到足够的医疗照护。
其实,在英国当局公布了投降的消息后,几乎没有英国人感到失望。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英国人在平静中接受了这个结果,似乎早就料到,这个结局早就应该出现了。
当然,英国也早就应该以战败收场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盲目乐观
英国投降,让很多人都认为战争会在一九四五年结束。
显然,这也未必太乐观了一些。
一九四五年二月初,顾祝同等人再度回到青岛海军司令部,参与由冯承乾亲自召开的海军高级将领会议。
这次会议,不是为了商讨作战行动,而是给盲目乐观的海军将领打预防针。
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海军内部就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即很多人多认为,在失去了最后一个盟友之后,美国独木难支,必然会在一九四五年向同盟国集团投降,从而结束这场大战。
显然,这太低估美国了。
不可否认,英国确实是美国的最后一个盟国,但是英国投降绝对不是美国投降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投降,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别忘了,一直以来,在美英关系中,美国扮演的都是支援者的角色,即美国是纯付出的一方,从英国获得的好处少之又少。换句话说,英国就是一个累赘,不但没有能够对美国起到帮助作用,反而给美国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战后,就有人评估,在英国战败之前,美国援助给英国的物资,足够建造二十艘舰队航母,以及所有的舰载机、配套的护航战舰,或者是武装十五个坦克师、二十个装甲师与三十个摩步师,或者是制造两万架战略轰炸机与三万架战斗机。甚至可以说。如果英国产生的拖累效应。美国甚至有能力守住澳大利亚。
不可否认,失去英国之后,美国已经没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了。
从战略格局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与美国隔着大西洋,中国与美国隔着太平洋,即便美军能在大西洋与太平洋战场上反败为胜,甚至能够夺回主动权,也没有能力在短短数年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