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击持续了十五分钟,十分关键的十五分钟。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在这十五分钟内,“乔治五世”号上有将近四百名官兵在进行舰外损管作业的时候阵亡,此外还有一百多人失踪。更要命的是,“乔治五世”号的抢修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到七点十五分左右,“乔治五世”号的进水量已经接近六千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当时“乔治五世”号把所有未受损的油舱内的燃油全都排掉,尽一切可能的降低战舰的排水量,其进水量都超过了最大储备浮力。也就是说,即便“乔治五世”号不再遭到炮击,也不可能返回英国的港口了。
要命的是,在这附近,根本没有可以供“乔治五世”号搁浅的地方。
别忘了,战场两侧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场,“乔治五世”号要想冲滩搁浅,就得强行穿越雷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场除了用来阻止德舰通过多佛海峡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即阻止德军登陆英国本土,因此在靠近英国本土的方向上,雷场的密度非常大,而且在浅水区域有很多专门用来对付登陆舰的沉底雷。
可以说,只要“乔治五世”号冲向英国本土的浅滩,就会撞上水雷。
至于冲向欧洲大陆,那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如果在法国海岸上搁浅,即便没有撞上水雷,也会成为德军的战利品。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情愿让战舰战沉,也绝不会让战舰落入敌人手中。
当然,这也是任何一支海军的基本原则。
虽然在七点十五分之后,“乔治五世”号没再遭到炮击,但是这艘战舰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七点半,“乔治五世”号上的官兵放弃了努力。
只是,“乔治五世”号不能在这里沉没。
原因很简单,当时该舰所在的位置,刚好在多佛海峡安全航道的前方。也就是说,如果在这里沉没,“乔治五世”号就会挡住航道,使大型战舰无法通过,也就堵住了其他英舰的退路。
问题是,“乔治五世”号的航向指向东面。
也就是说,即便继续前进能够离开主航道,也会靠近法国本土,而且前方的平均水深还不到二十米。
显然,在靠近法国海岸线的地方沉没,“乔治五世”号就有可能落入德军手里。
只是,“乔治五世”号已经没有能力把航向调转一百八十度了。
最后关头,“乔治五世”号上的五十七名军官做出了自我牺牲,即让所有水兵撤离,由他们控制战舰冲入雷区,并且在舰内安装好定时炸弹。如果“乔治五世”号没有撞上水雷被炸沉,也会被定时炸弹炸得粉身碎骨。
当然,留守的五十四名军官,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最终,这五十四名军官中,只有三人生还,而且都是在次日被德军的巡逻艇从海面上救起来的。这三人,都活到了九十多岁,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一九九七年才在九十八岁的时候寿终正寝。这位军官,也是“乔治五世”号上一千四百二十二名官兵中最长寿的一个。临终之前,他立下了遗书,要求后人为他进行海葬,而且海葬地点就在多佛海峡,让他与五十三年前阵亡的将士永远在一起。
当然,“乔治五世”号的结局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沉没之前,“乔治五世”号撞上了三枚水雷,而且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装药量为一千磅的锚雷。此外,安装在舰体内部的定时炸弹也按时起爆,把“乔治五世”号从中部炸断。
后来,德军试图把“乔治五世”号打捞起来。
当然,德军没有想过修复这艘战舰,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乔治五世”号来深入了解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的战斗力。
只是,在深入考察之后,德军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外,在德军有能力打捞“乔治五世”号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也不再是威胁,甚至不再是对手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乔治五世”号丧失战斗力之后,两艘“腓特烈三世”级的炮火就转向了由“安森”号领头的四艘快速战列舰上。
到了七点十五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也加入了主力决战。
虽然借助“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做出的自我牺牲,“安森”号等四艘快速战列舰趁机缩短了交战距离。但是在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四艘快速战列舰并没有到达较为开阔的海域。
也就是说,本土舰队的处境并没有出现本质性变化。(未完待续)RQ!~!
第四百零七章 坐失良机
战后,很多人都不明白,“安森”号等四艘战列舰为什么没能够利用“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争取到的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逼近德舰,从而获得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舰队的机会。
可以说,这是很不可理解的事情。
要知道,这是四艘快速战列舰,就算是速度最慢的“南达科他”级,最高航速肯定能达到二十七节。在此之前,德舰在二十二公里之外,而且在“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分出去吸引德舰火力的时候,双方的距离是十七公里。也就是说,即便以十二节的速度航行,四艘战舰也能在一个小时之内逼近德舰。
显然,即便在狭窄的航道内,这四艘战舰的速度也在十二节以上。
只是,站在当时的环境上,四艘快速战列舰没能及时逼近德舰,也不足为奇。
在发起突击的时候,四艘快速战列舰走的不是最短的直线,而是沿着法国海岸线向北航行。
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与吸引火力的两艘战舰拉开距离。
要知道,如果与“前卫”号、“乔治五世”号靠得太近,不但无法让这两艘战舰起到吸引德舰火力的作用,还会产生更大的问题。这就是,在四艘战列舰突前之后,肯定会挡住两艘战舰的射界。更要命的是,也会同时挡住德舰的射界,从而使德舰把炮火转移到四艘突击的战舰身上。这样一来。吸引火力的就成为了四艘突击的战列舰。而留在后面的两艘战列舰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此外,沿着靠近法国的航线北上,还有一个好处。
这就是,不会引起德舰的注意。
以当时的情况,坎宁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德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也没有开机,因此也只使用了火控雷达。也就是说,两艘德舰的雷达只够盯住两艘吸引火力的英舰,无法做大范围搜索。
如此一来,只要突击的四艘战列舰离得足够远。就不会被德舰发现。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本土舰队分开之后,两艘德舰首先盯住的是跑在最前面的两艘英舰。虽然当时德舰的雷达也探测到另外四艘英舰调整了航向,但是炮战打得异常激烈,两艘德舰根本不可能让火控雷达去搜索另外四艘英舰。
结果就是。四艘英舰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被发现。
直到公海舰队发起鱼雷攻击,情况才有所转变。
当时,在攻击“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的四艘驱逐舰后方大约五公里处,还有两艘轻巡洋舰。这两艘轻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为驱逐舰提供掩护,以及在必要的时候为驱逐舰争取到装填鱼雷的时间,以便让驱逐舰发起第二次鱼雷攻击。重要的是,这两艘轻巡洋舰上都配备了对海搜索雷达。更重要的是,两艘轻巡洋舰不在雷达干扰的范围之内,因此其对海搜索雷达能够正常工作。
结果,这两艘驱逐舰发现了那四艘从东面北上的快速战列舰。
显然。这不是小事。
根据公海舰队的作战记录,在收到报告之后,希恩斯立即下达了一道命令,让退下去的四艘驱逐舰前去拦截四艘快速战列舰。严格说来不是去“拦截”,而是通过鱼雷攻击来阻拦这四艘快速战列舰。
希恩斯这么做,没有一点错。
事实上,他当时也只能动用那四艘攻击了“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的驱逐舰。主要就是,公海舰队里的其他战舰,都在两艘快速战列舰的北面,前出的只有四艘驱逐舰与两艘轻巡洋舰。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轻巡洋舰并不擅长执行鱼雷攻击任务,与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有很大的区别。
四艘驱逐舰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全速向东航行。
因为英舰上的火控雷达都盯着对面的两艘德舰,而且英舰没有使用对海搜索雷达,所以没有能够发现这四艘驱逐舰。以及跟在后面的两艘轻巡洋舰。
直到六点四十五分左右,“安森”号上的了望员才看到了从西面杀来的驱逐舰。
所幸的是。这次英军了望员发现得非常及时。
当时,四艘驱逐舰还在十多公里之外,而德军舰用重型鱼雷的射程在十公里左右,正常攻击距离不会超过八公里。
更重要的是,四艘快速战列舰都完好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