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时间充裕,也就不会有“前卫”号了。
由此可见“前卫”号是标准的应急产物。
有趣的是“前卫”号的建造工期长达三年半,虽然比平时要快得多,但是比战时水准差得多。要知道,美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依阿华”号,总工期只有两年零八个月,而且该舰比“前卫”号大得多。
导致“前卫”号工期延长的主要原因,还是战争的xìng质发生了变化。
要知道“前卫”号在建造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的头号敌人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公海舰队,而是其潜艇部队。结果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必须优先保证护航航母、反潜驱逐舰的建造工作。此外,实战也证明,即便“乔治五世”级的战斗力不如“俾斯麦”级,也能够与之抗衡。更重要的是,美国及时参战,极大的缓解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负担,使英国皇家海军不再急于获得主力舰。
问题是,在工期大幅度延长之后“前卫”号上存在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可以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只是,这也可以理解。事实上,在一九四三年,就有人质疑是否有必要完成“前卫”号的建造工作,因为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并不缺乏战列舰,最需要的、也是最欠缺的是已经称霸太平洋的舰队航母。
在此情况下,就算英国皇家海军完成了“前卫”号的建造工作,也不可能继续在这艘战舰上投资了。
从时间上看“前卫”号不但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开工建造、并且建成了的战列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卡尔亲王”号与“东方亲王”号战列舰的开工时间早于“前卫”号,只是前者的建造工作严重延迟、直到战后才建成,而后者则在建造进度达到百分之四十的时候停工,最后被拆毁。此外,法国建造的“让…巴尔”号的开工时间也早于“前卫”号,但是法国迅速战败,直到战后,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扶持的法国政fǔ才完成了这艘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并且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艘完成建造、并且正式服役的战列舰)。
当然,这并不表明“前卫”号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
事实上“前卫”号的综合战斗力未必超过了“乔治五世”级。虽然八mén十五英寸舰炮的威力更大,但是数量少了两mén,弹yào总投掷能力与“乔治五世”级旗鼓相当。此外,十五英寸穿甲弹依然难以打穿“腓特烈三世”级要害部位的装甲。在防护方面“前卫”号甚至不如“乔治五世”级,仅有水平装甲略厚一点。速度方面“前卫”号只比“乔治五世”级高了一节,没有明显差距。在续航力方面“前卫”号只有九千海里,比“乔治五世”级的一万五千海里差了许多。
显然“前卫”号的战斗力肯定比不上“腓特烈三世”级。
可以说,在本土舰队的六艘战列舰中,没有一艘的战斗力超过了“腓特烈三世”级,仅有两艘“南达科他”级勉强能与之抗衡,而四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差距。
本土舰队拥有的,仅仅是数量上的优势。
问题是,这个优势能够发挥出来吗?
第四百零三章 沉着冷静
坎宁安是一名传统型的海军将领,也是一个风度十足的绅士。在他身上,能够看到所有英国海军将领的特点,包括缺点。比如,在任何时候,坎宁安总是不慌不忙的,做事非常有条理。
很多认识他的美国海军军官都认为,坎宁安有强迫症。
当然,在绝大部分时候,这是好的习惯。
只是,在这个时候,就未必是好的习惯了。
与以往一样,厨师为舰队司令官准备的早点非常简单,但是格外精致,连刀叉的摆放位置都一丝不差。这份早点,只有一个煎鸡蛋、两片夹了奶酪与烤肉片的三明治、一杯牛奶与半个苹果。
换成其他人,五分钟内就能吃完这份早餐。
可是坎宁安要用半个小时。
只是,这顿早餐,坎宁安并没吃完。
六点不到,急匆匆赶来的参谋军官破坏了餐厅里的气氛,也让坎宁安不得不提前结束用餐。
还没到司令舰桥,坎宁安就听到了从舰体外传来的轰鸣声。
声响很沉闷,但是坎宁安依然听了出来,这是炮弹落在海面上爆炸时产生的声音,而且肯定是大口径炮弹。
来到司令舰桥,坎宁安就冷静下来。
显然,他的冷静态度,也影响到了其他人,开始还乱成一团的参谋军官都迅速安静了下来。
很快,坎宁安就搞清楚了情况。
舰队正遭到炮击。炮弹是从十多公里外打来的,而且根据炮弹炸起的水柱高度,可以大致判断出炮弹的口径在三百毫米以上。
显然。正在向本土舰队开火的是几艘大型战舰。
此外,根据每次落下的炮弹数量,可以大致判断出,至少有两艘敌舰,而且很有可能是装备了九门主炮的战列舰。
在敌对国中,拥有九门主炮的战列舰就只有“腓特烈三世”级了。
问题是“前卫”号的雷达并没有探测到敌舰。或者说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要知道“前卫”号再差,其配备的雷达都是最先进的,而且除了有一部对海搜索雷达之外,还有两部火控雷达。
可以说,当时“前卫”号的雷达配制是最好的。
坎宁安首先想到,对方使用了干扰手段。
别忘了,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就已经在海战中使用了干扰雷达的工具。而且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很有可能也获得了雷达干扰设备。
想到这,坎宁安立即下令,用火控雷达搜索敌舰。
当时。美英海军也对雷达干扰设备做了研究,探明了其主要工作原理,因此找到了对抗干扰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火控雷达取代搜索雷达。
主要就是,这两种雷达的工作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因此主要对付搜索雷达的干扰设备不见得能够对付火控雷达。
更重要的是,那些飞来的炮弹都落在了英舰附近,偏差只有几百米。也就是说,正在开火的德舰肯定使用了火控雷达。不然不可能在夜间达到如此高的精度。显然,德舰的火控雷达没有受到干扰。
很快。“前卫”号的火控雷达就探测到了两艘战舰,而且是两艘庞大的战列舰。
显然,正是两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问题是,这两艘德舰在二十二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两艘德舰已经排成了战列,而且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而还处在海峡航道内的本土舰队根本没有做好交战准备。当时,本土舰队的六艘战列舰排成纵队,最前方是旗舰“前卫”号,接下来是“乔治五世”号、“安森”号与“豪”号三艘英国战列舰,最后面则是“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两艘美舰。更要命的是,航道只有五百米宽,因此只有最前面的“前卫”号能够用舰首的四门主炮向德舰开火,而后方的五艘战列舰都因为射界受到遮挡而无法开火。
坎宁安没有慌张,非常冷静的下达了加速命令。
此时“前卫”号距离航道出口还有大约五公里。如果全速航行的话,只需要六分钟就能离开航道,进入开阔海域。
问题是“前卫”号并非全速航行。
在通过多佛海峡的时候,本土舰队的航速只有十二节。
事实上,这也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高航速了。要知道,即便以十二节的速度航行,哪怕航向只偏差了五度,也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冲出安全区域,也就有可能撞上航道附近的水雷。别忘了,大型战舰都不够灵活,而且舵效并不高,在舰长下达了转向命令之后,不可能立即转向,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战舰在这个时间差内航行的距离,绝对不能超过安全范围。由此,也就决定了战舰在航道内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要高于这个速度,那么就有可能遇到危险。
从十二节加速到三十节,就需要好几分钟。
也就是说“前卫”号大概需要十分钟,才能进入开阔海域。
在这十分钟内“前卫”号只能用四门主炮进行还击,而且这也是本土舰队所能动用的全部火力。
问题是,即便离开了航道,局面也不见得乐观。
这就是,多佛海峡整体上是一个喇叭形状,而且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区也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外形。在离开了航道之后,安全海域的宽度并不是立即扩大的,而是呈喇叭状逐渐扩大。也就是说,要继续向北航行,可供本土舰队利用的安全海域才会逐渐变得宽敞,也才可以使本土舰队横向展开。
对此,坎宁安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
可以说,要想扭转局面,他就必须向北航行二十公里以上。
原因很简单,让六艘战列舰横向展开,需要足够宽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